APP下载

如何理解舞蹈中的全球化?

2022-05-16浮菁玉杨肖李冉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舞蹈影响

浮菁玉 杨肖 李冉

摘要: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多元化。不是单一的文化传播。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形态。舞蹈所呈现的是在人的鲜明意志主导下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的结果,因此无论在官能感觉还是抽象的精神方面,舞蹈的身体都集中体现着某种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文化习俗的特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该文化于其他文化相碰撞融合,一方面会给本民族文化带来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实现融合,进而衍生出新的文化范式和新的文化关系。本文就以《红色娘子军》舞剧为例浅析全球化对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舞蹈;红色娘子军;影响

一、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融合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整体,也可说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其中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一切以文化存在的各种形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文化全球化的表层含义也指:文化信息、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跨地区、跨州的全球传播。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多元化。不是单一的文化传播。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形态。全球化文化不是某文化的扩张和垄断,在于世界融合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该文化于其他文化相碰撞融合,一方面会给本民族文化带来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实现融合,进而衍生出新的文化范式和新的文化关系。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二、以《红色娘子军》为例分析西方芭蕾舞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西方芭蕾舞从20世纪初陆续有舞蹈团通过演出形式传入中国,后成立北京舞蹈学院,专门聘请苏联专家传授西方芭蕾舞,教授芭蕾舞,指导编排芭蕾舞剧。如《鱼美人》、《小刀会》等。从1964年开始编排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芭蕾舞剧,开始了芭蕾舞剧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中国化”一词最早是由毛主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来的,在文化层面“中国化”指文艺家运用本民族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周总理的“三化座谈会”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发展过程中第一部最成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吸收借鉴西方芭蕾舞,为“芭蕾中国化”的形成提供了范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芭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积极创编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芭蕾舞剧如《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梁祝》、《二胡映月》等。中国芭蕾不仅吸收了外国的风格特色,更融入了具有中国符号象征性的诸多元素。

《红色娘子军》在场景设计中使用中国戏剧式的场景,如椰林、根据地等生活场景进行真实还原,烘托渲染了舞剧的环境氛围。全剧中多次出现长杆步枪、红袖章等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道具以及女战士的特色服装设计,展示出了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传统西方芭蕾舞剧多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爱情为主题,以双人舞段为主体,主人公多为王子和公主,在表演过程中突出表现技巧展示,符合西方芭蕾舞蹈的艺术程式化和经典化。但《红色娘子军》加以中国特色,在舞剧中,还有“娘子军操练”、“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乡亲们慰问红军”、“排山倒海,乘胜追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剧情,以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惯用的结构形式,分场不分幕,剧情环环相扣,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使观众被情节深深吸引。在舞蹈动作中,“足尖弓箭步”、“倒踢紫金冠”等动作,将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舞蹈技巧与西方芭蕾舞的足尖技巧和转以及跳完美结合,使用中国化的上身,西方芭蕾的下身,足尖动作与民族舞蹈的表现技巧进行融合,使用新的动作语汇与芭蕾相结合。

《红色娘子军》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芭蕾舞艺术走上了独立创作编导表演的道路。舞剧剧情和舞美设计围绕着当时代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将西方芭蕾艺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开始了芭蕾中国化舞剧的创作。

三、西方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

20世纪随着北京舞蹈学院的建立,“中国古典舞”产生,叶宁先生通过对清代戏曲舞蹈的整理规范,组合分类,中国古典舞搭建起了训练体系的雏形。其训练体系是归纳整理戏曲舞蹈的各种动作,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标准,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按照芭蕾的训练方法)进行递进式的教学。这种以戏曲与芭蕾的结合建立起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当时不够成熟,只能借鉴西方芭蕾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此会出现中国古典舞芭蕾化的现象。20世纪5、6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芭蕾几乎占据了中国古典舞的大半部分,由于基训的把杆训练部分大多是芭蕾,绷脚多勾脚少,缺乏古典舞的韵律,基本功训练多技巧而少表演等。目前,中国古典舞在北京舞蹈学院的统一带领下,以戏曲传统为基础,学习借鉴芭蕾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从而形成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教材。在融合發展的过程中,淡化芭蕾的比重部分,形成了以芭蕾技术为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走向。芭蕾完善的训练体系确实是舞蹈训练方法中最科学的,但中国古典舞基训要发展自身的特色以及训练价值,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古典舞基训体系,突出中国特色的舞蹈语言,构建属于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舞蹈文化体系。。在中国悠长历史长河中,结合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现实,经过老艺术家们的长期探索整理挖掘,现在中国古典舞主要分为三大流派:身韵、敦煌、汉唐。除此之外还有昆曲、梨园舞蹈等,在“去芭蕾化”的道路上,中国古典舞要以中国风格特色为主,不能丢失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价值及其特色,在训练方法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情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正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回顾与展望[J].舞蹈从论,1987.

[2] 田湉.中国古典舞初期的形式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2).

[3] 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4-15.

作者简介:浮菁玉(1997—),女,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方向。32CC6605-ECCA-467E-BFFD-7F8E024C8405

猜你喜欢

全球化舞蹈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舞蹈课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雪地上的舞蹈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卷首语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