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5-16夏香燕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制造业

夏香燕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智造中国”积极转变。为探究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对策,结合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客观困境,并剖析其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助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以及我国低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20%以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这需要对我国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提升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最终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优化发展。

1.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分析

(1)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与“全而不精”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产业发展,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在种类的齐全程度,还是在生产体系的完整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等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即表现出“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面。传统的“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导致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水平不高,高端制造业占比较小。比如劳动生产率不高、工业增加值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突出等。

(2)自主创新能力不突出,高能耗而低效率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引进设备、学习技术、吸引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但缺乏足够的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且自主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在重点技术突破方面,科研经费的整体性投入不高,高技术人才紧缺,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厚。此外,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制造业赖以生存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石油、煤炭等依然是主要能源,且表现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特点。实际经济组织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能耗水平较高,是美国的3.7倍,日本的7倍。

(3)企业信息化改造缓慢,外资回流压力大

信息化推动了制造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关于信息化的升级改造,整体上态度不一,虽然有一些规模企业意识到加大信息化、技术化改革的必要性,也积极进行改造,但更多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缓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信息化改造对企业本身带来的利好在短期难以明显的兑现,而且前期投入较大,这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态度。此外,国外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层面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与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国外制造業转型发展较快,这也使得我国制造业外资回流的压力增大。这说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的重视程度加大,这也就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大的困难。

(4)制造业转型升级受阻原因分析

从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层次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达,高新技术行业比重小,而且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这使得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涉及层面较广,规模较大,带来转型升级的困境。二是我国制造业最突出的优势是廉价土地、相对低成本劳动力等,这导致产业的根植性不强,容易造成比较优势弱化甚至丧失,这也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创新与产学一体化、高新技术密集程度、高技术人才供应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使得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缺乏足够的技术与人才支持,带来了转型升级困难。

2.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

(1)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动集群化发展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一个项长期的战略,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力度,依托传统制造业优势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将目前我国技术水平较高的制造业行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加大培育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比如新能源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化学材料、纺织服饰、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可“化整为零”,以国家战略为整体,以地方为单位,统筹规划,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完善补齐产业链的空缺环节,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从而提升产业根植性。

(2)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要充分发挥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5G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步伐,极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入和利用,在制造业全方位推动信息革命。在制造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构建技术支持联盟,加快现代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融入,推动智能化在制造业中的发展,将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等运用到企业生产中,真正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制造水平。

(3)“成本”向“创新”转变,打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带来创新,而创新提升竞争力。对于规模制造企业,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其转型升级逐渐加速,但对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依然是其最主要特点,这就需要其在市场中寻找切入点,利用政策指导、融资支持、产学研一体化等,鼓励企业发挥工匠精神,打造精细化产品,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区域产业链创新联盟,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完成“成本”向“创新”的转变。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指引力度,营造质量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总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国家战略规划,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尤其是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要加快融入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来,这样才能够极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与价值,从根本上解决“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改变“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魏龙,王磊.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6

[2]兰筱琳,黄茂兴.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与发展策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陈丽.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测度与提升建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4]刘瑞已.创新和"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究[J].现代盐化工.2019.2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