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

2022-05-16杨雄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5期
关键词:一张白纸白纸白板

杨雄

当你因为孩子生育、养育的事焦虑到夜不能寐时,请记住:孩子是一粒種子,不是一张白纸。

一些亲子、育儿畅销书都喜欢引用这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接受这个观点的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一笔没画好就会毁了这幅“画”,导致越来越焦虑。同时,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像捏泥人一样塑造孩子,一旦孩子偏离父母设置好的发展轨道就会烦恼不已。

孩子并非生来是一张白纸,而是携带演化留给每一个个体的倾向。美国认知学家、哈佛大学教授Steven Pinker,曾在其专著《白板》中旗帜鲜明地批驳过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的所谓“白板理论”。他认为孩子更像是多层电路板,早已嵌入无数遗传基因密码,父母只是后天依据这块电路底板进行合适的开发、建模。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孩子的智商受基因影响很大。他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白纸,而是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来到这个世界的。年龄越大,基因对他的影响就越显现。

基因决定孩子的先天倾向,环境则会压抑或放大基因的影响。同一对父母生的孩子脾气、秉性也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才会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之俗语。由此可见,基因不仅对一个人的智商、气质、个性影响较大,还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儿童整体认知能力,基因影响占比在50%~60%;人格的5大维度,基因影响占比40%~50%。所以,孩子最后变成什么样的人,大部分来自基因影响,小部分源于他的社会化及其个体经历。后天环境只是压抑或放大基因的影响。

相较于“白纸”,孩子更像是一粒种子。如果摒弃“白板理论”,父母在育儿方面承受的很多焦虑、孩子承受的很多压力都可以迎刃而解。我认为,初生的婴儿更像是一粒种子,父母要做的事是适时地松土、浇水、施肥、修枝,以爱护与陪伴静待花开。要相信绝大多数的种子最终都会健康成长,尽管每粒种子会发育得有快有慢,长得有高有矮。

父母无须过度干预,甚至改变种子的生长方向。内因是根本,环境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正常范围内,父母的教育作用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过犹不及,如果父母总是控制、逼迫孩子,或者总是用“不打不成才”的方式粗暴对待孩子,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种子的看护者,父母主要是创造一个适合其天性成长的环境。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种子,就算种在再肥沃的土地上、施再贵的肥,它也无法开出牡丹花来;如果这粒种子是水生植物,你就该把它种在水里,而不应种在田间。正因为孩子是种子,所以每一个个体的“容错度”其实要比一张“白纸”高许多。父母多浇或少浇一瓢水,多剪或少剪一两枝,多晒或少晒一刻阳光,都不会对种子生长产生实质性影响。父母把孩子当“种子”来对待,不仅减轻自己的纠结和焦虑,孩子也会轻松很多,有利于其自身的自由发育、成长。

总之,无论是遗传气质理论还是多元智能理论,都在提醒广大父母:孩子有其“出厂配置”,应对其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切忌强扭硬掰。当你因为生育、养育的那点儿事焦虑到夜不能寐的时候,请记住:孩子是一粒种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不会因为你“迟画”或“错画”一笔就乱了成长节律与主导方向,更不会因此毁了一生。

猜你喜欢

一张白纸白纸白板
交互式白板游戏让初中地理课堂火起来
把闪电握在手中
白纸变美金
两张白纸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白纸上的黑点
白板上的黑点
红白纸换位魔术
活在纸上
白纸(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