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A级旅游景区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15王加文

北方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门票景区因素

王加文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3)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吸纳社会劳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等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海洋、冰雪、城市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目的地。我国A级旅游景区收入虽只是旅游总收入中的一部分,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其在激发消费者产生出游动机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旅游行为。鉴于此,研究我国A级景区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踪述

学者们对我国A级景区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价格、景区收入空间错位和景区收入影响因素等方面。在景区门票价格和门票经济研究方面,雷宏振等人在多目标定价机制下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分别建立景区基于利润最优目标、生态承载力目标和社会福利最优目标模型,并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对多目标门票定价机制进行了动态综合研究;邵鹏通过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后提出:景区应转变治理方式,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市场导向进行景区定价;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王晓敏提出:景区门票定价应遵循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效合一,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原则,实行区别定价的价格机制;潘秋玲、曹三强将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资金来源广泛度、价格调控灵活度以及价格监管体制进行了比较,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体系应灵活科学,并适度调整门票价格,加强社会效益;张凌云认为:景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会影响门票价格,门票价格偏高并非一定由“门票经济”造成。

在我国A级景区与旅游收入空间错位研究方面,梁改童等人研究西北地区A级景区与旅游收入后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朱怡婷等人认为:新疆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政府政策导向、景区差异化程度以及景区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使游览人数和景区收入呈现错位分布的态势;刘敏研究了山西省A级景区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现象,并提出相对应的参考建议;陈乔以广西省为例,研究如何使旅游景区、交通、旅游收入协调统一发展。

在景区收入模式研究方面,陈健平从风景名胜区收入的影响因素、构成出发,探讨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优化及应注意的问题;田勇、苏娜、周婷通过对目前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科学的旅游景区收入体系应是“金字塔式”,把旅游购物和娱乐等收入作为景区收入的基础,降低门票收入的比重,可推动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景区收入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张梦妮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研究网络评论对于5A级历史文化景区收入的影响;王翠平、孙根年根据山西省的实证分析,得出景区客流量、经营多样性、景区等级是影响景区收入的关键因素;钟攀龙等人提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直接损害从事景区工作就业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景区的收入;张蕊等人以黄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黄山门票价格与旅游收入结构的关系。因此,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份旅游景区相关发展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A级景区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与研究假设

影响景区总产出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从投入、资源和需求三个维度确定影响景区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根据生产理论,产出取决于劳动、资本的投入和技术进步,资源也是投入要素之一,对于旅游尤为重要。除投入要素之外,旅游需求对景区产出也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旅游价格及服务水平等都对景区产出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考虑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数据可得性,最终确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旅游资源和旅游需求四个主要因素。综上分析,本研究选取我国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指标(Y),代表A级景区总产出;选取A级景区总投资指标(X),代表A级景区资本投入;选取A级景区固定从业人员指标(X),代表A级景区劳动力投入;选取A级景区总数指标(X),代表A级景区资源;选取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指标(X),代表A级景区旅游需求。

景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景区前期建设,以及景区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开支,投资是景区开发和运营的基础,只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将旅游资源合理、高质量开发,才能保证景区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影响着景区的质量并关系着景区的收入。固定从业人员是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因素,从业者的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同时,从业者的素质、技能直接关系着景区接待服务水平与质量,也是影响景区收入的重要因素。接待游客人次是旅游需求的直接体现,接待游客人次越多,消费者旅游支出的潜力越大,旅游收入增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的质量是游客出游目的地选择、消费行为动机及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景区消费的可能性。

综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级景区总投资对A级景区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H2:A级固定从业人员对A级景区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H3:A级景区接待人次对A级景区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H4:A级景区数对A级景区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研究建立景区收入影响因素和景区门票收入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二)数据来源

本文A级景区总投资、固定从业人员、接待人次、景区总数、景区收入、门票收入等指标数据来自于《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2020)》,景区投资数据来自于《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9-2020)》。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研究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回归分析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21。

三、现状分析

(一)规模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9-2020)》得出,从数量来看,2019年我国A级景区已达到12402个,较上年增加478个,同比增长4.01%;从经营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A级景区接待总人数64.75亿人次,同比增长7.49%;从投资来看,2019年我国A级景区总投资4034.51亿元,同比增长11.03%,平均投资3521.44万元,同比增长2.30%;从数量、接待总人次、旅游投资来看,我国A级景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收入及其结构分析

2019年,我国A级景区总收入5065.95亿元,同比增长7.61%,收入呈增长趋势。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18.65%,较2018年减少3.05%,表明我国A级景区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降低了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总收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以景区总收入为因变量,以景区投资、景区固定从业人员、景区数、景区接待人次为自变量,利用2019年我国旅游景区数据,对A级景区总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回归方程的自变量较多,所以采用逐步回归,其中景区数、接待人次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到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769,表明在景区总收入变异中,估计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占76.90%,说明方程拟合度非常好。F统计量值为51.042,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表明线性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自变量景区投资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固定从业人员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固定从业人员每增加1%,景区收入增加0.583%;总投资每增加1%,景区收入增加0.3961%。

(二)门票收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门票收入是景区总收入的重要组成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要求旅游景区降低门票收入的比重,优化景区收入结构。因此,本文对门票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究A级景区投资、固定从业人员、景区总数、接待人次对门票收入的影响。

利用SPSS软件,对A级景区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景区固定从业人员、接待人次通过了检验,景区数、总投资变量未通过检验。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833,表明在门票收入的变异中,估计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占83.30%,说明方程拟合的非常好。F统计量值为75.823,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表明线性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常显著。自变量固定从业人员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接待人次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固定从业人员每增加1%,门票收入增加0.566%;接待人次每增加1%,景区收入增加0.367%。

五、发展策略

(一)打造精品景区旅游品牌

A级景区总数对景区收入影响效应没有通过检验,表明景区数量对景区收入的影响较小。因此,景区建设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从增量转到增效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A级旅游景区评定和复核机制,有序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就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国家也不断加大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当前背景下,景区想要高质量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离不开文化的依托。从宏观上来看,景区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目标,发掘景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向市场提供更多的高品质、深层次的旅游项目,不断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微观上来看,景区应不断更新、打造旅游文化产品,挖掘当地特色的文化要素,将其与景区的旅游产品相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竞争力。

(二)创新景区经营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收入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门票收入比重过高的不合理现象逐渐改善,门票收入不再是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景区收入应由多部分构成,门票价格高并不意味着景区收入一定会随之提高,但门票收入作为进入景区最直观的消费,其过高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选择,影响景区的餐饮、住宿等收入。因此,景区应创新经营模式,扩展景区其他收入的机会,提高景区餐饮服务水平,完善相关住宿设施,提供高品质的艺术表演,增加收入渠道,多方面扩大景区赢利点,创新景区收入模式。

(三)提升固定从业人员服务质量

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旅游景区的竞争早已不是产品差异化的竞争,而是转向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的竞争,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游客的满意。景区提质扩容、开发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等都需要高知识、高技能人才,但旅游景区受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中非固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这为景区服务质量的控制增大了难度。因此,景区应该增加固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游客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技能及其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打造景区服务水平的竞争优势。

(四)扩展网上销售渠道

结合市场营销研究领域中的4p理论,应从四个方面优化景区的营销方式。从产品方面:景区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范围,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结合景区特有资源、文化,打造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从价格方面:景区应结合自身景区的经营状况,实现不同的价格策略,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价格,在经营过程中也要实行动态化的价格管理,依据淡旺季、竞争状况、市场需求,机动灵活地调整景区相关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收益的最大化;从促销方面:景区可以采取多种促销手段,开展广告促销、联合促销等形式,扩大促销的辐射范围,并依托AR、AI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营销,提升营销的效率和效果的转化;从销售渠道方面:景区既要维系和酒店、旅行社的合作,保持原有的销售渠道,也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开发景区的网上销售渠道。随着智慧旅游的不断发展,网上销售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网上销售渠道的扩展应当成为景区日后销售的主要侧重点。

(五)加大旅游项目投资

合理的投资是景区盈利的重要来源。一方面,景区应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推进景区服务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景区的设施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景区应顺应市场的需求,积极延伸、开阔新的旅游项目,加强景区建设。最终,通过合理的投资来获取景区收益的最大化。

(六)提升景区潜在竞争力

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景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员工一起为景区的经营目标努力,增强景区的凝聚力,助力景区经营发展;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招纳更优质的员工,也可以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从多方面提升景区潜在竞争力。

猜你喜欢

门票景区因素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我的专属门票
魔方小区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