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22-05-15葛春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产教融合

葛春艳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求学生不光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毕业生,缺乏技能操作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也要鼓励优秀的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提升高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转型的发展要求。现代社会中,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不仅仅是会过去简单的手工账,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其转岗服务的社会能力。本文探求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如何更好实现产教融合的思路,以及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與优化策略,研究结论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课程改革;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84

0 引言

产教融合与高职专业课程的协调发展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高职专业课程进行改进,可以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者财务经理给学生上课指导。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源头。高职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通过产教融合将企业最前沿的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中,高职院校培养人才需要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最后,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建设职业教育的实训实习基地,根据行业要求设置高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专业课程是产教融合得以实现的关键,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企业最新的发展需求为标准,让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构建,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培育的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的利益实现与发展提供帮助。

1 探析产教融合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要求

1.1 建设有利于专业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高职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组织来对产教融合各利益主体进行监督。建立有利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高职课程体制的构建是通过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的实现多元利益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产教融合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企业将最新的操作技能与所用财务软件教给企业,企业在学习使用中又不懂的问题可以请企业的财务人员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课程设置的时候,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改革的设置,方便与学生学到更多的实干的操作技能,学校再结合理论的教学培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课程体系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产教融合的质量与成效。

1.2 构建共性与个性共蓄的高职专业课程结构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了“1+X”证书试点,大量的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证书培训,缓解就业矛盾。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调整。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是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求高职高专的学生具备岗位上任的能力,并熟练掌握实务操作的技巧与流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改变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需要增加“1+X”证书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1.3 开发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在高三毕业的学子中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选择,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双元教育,要将最新的前沿知识纳入教学中。高职专业课程中引入前沿的技术,比如大数据的处理分析软件PYTHON,将行业先进的技术融入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中,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搭建具有重要意义。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将前沿的技术引入到课程设置的体系中,使高职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学习到最新的技术与操作规范,这样既能使技术得以推广,又提升了高职专业课程的含金量。学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也能尽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企业服务,进而实现人岗匹配。

1.4 建立多元化的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职教育应以学生学习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高职专业课程评价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可以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用的信息。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多方参与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设,打破传统专业课程评价主体唯一,评价方式单调等问题。低于产教融合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教师、第三方和企业专家。评价多元化包括职业知识、职业道德、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1.5 多举措打造结构化专业教师团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高职课程改革需要一支实践与理论都双优的高素质的队伍,既要具备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精通所学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科研的能力。职教20条支出,教师至少每年都要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锻炼,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向流动。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师资互聘制度,高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财务人员将最新的技能与操作技巧流程教授给教师或学生,从而保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教师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结构化的专业教师团队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构建在师资互聘制度下,保障了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

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运行机制不健全

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运行机制不健全,企业与高职院校关于课程建设、结构化课程团队建设融合度不够,企业不愿出资金投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时企业也没有过多的参与,导致产教融合形同虚设。

2.2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单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是学会了一点理论知识,对操作技能一窍不通。专业课程体系仅仅是高校教师自己建立的研讨组,企业没有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至于学生仍然停留在理论与书本的知识的学习,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与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在找工作的时候仍然缺乏实践经验给企业上岗培训带来难度,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阻碍。所以,我们要基于产教融合的实施,真正意义上改变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案,让企业参与其中,提供技术与设备的支持,这方面学校和政府要给企业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便更有效地实施产教融合。

2.3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度不高

目前,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是通过掌握不同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时,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要从实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能随着产业专业转型升级与调整,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不能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升级作出调整,高职专业课程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升级,没有将行业元素融入高职专业课程中,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不能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无缝衔接。

2.4 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与专业课程发展不融合

专业课程评价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建设,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评价没有形成共享的高职专业课程评价文化,专业课程评价及单一课程评价体系忽视职业素质,不利于高职专业课程改革。

2.5 专业课程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人员不能深度合作

在课程理念指导下,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仅仅靠某个老师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建立结构化的专业教师团队,教师是保障高职专业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方较少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高校也很少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都是教师自己找实习单位开展学习。

3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优化策略

3.1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在进行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时,宏观上制定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的心态参与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要为规范教师的行为而制定参与产教融合的标准。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办公室,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与大纲并实施,为高职学生开展更行之有效的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协商解决。资金问题希望学校和国家都能给企业支持,真正把产教融合落实到实处。对于学校外部,要积极与企业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企业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新的理念与技术支持。参与产教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建设的诉求是筹备人力资源。企业要明确自身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制定激励制度,调动技术性专家工作的积极性,职责之二就是与合作院校的沟通协调,行业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办公室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准确的反映到专业课程建设中,保障专业课程的顺利实施。

3.2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策略

3.2.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建设原则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采用组合化、多进程化的专业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时要不断满足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是高职课程设置的依据,对当地产业现状或区域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才能使专业课程的结构满足行业对企业的需求。

3.2.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改革策略

目前,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是通过掌握不同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传统单一的课程结构需要构建多进程的专业课程结构。通过行业认证标准的分解出职业能力模块,将部分行业企业认证的中级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依据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灵活的选择所需模块进行学习,每个模块学完之后进行等级考核,考核合格的获得合格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从而使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优化策略

(1)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优化原则。

高职课程设置应该以企业标准为依据,产品转型升级,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高要求越来越重视,行业企业对于人才质量、规格分析出行业认证标准中对于人才的核心标准认证是高职专业课程的建设。根据成果导向反向设计,保证专业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策略。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将企业先进元素与优秀文化融合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上,造成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实现人岗匹配。根据成果导向的反向思维设置高职课程,根据行业认证标准确定企业所需的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成果导向教育设计思维确定预期成果,核心能力对应多个能力指标,根据成果目标岗位能力确定课程内容。

3.4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

评价主体多元化,专业课程教师是专业课的实施者,课程专业参与专业课程构建的各个环节,从课程理论角度参与实施与监督。企业工作人员参与课程的各开发阶段,从行业发展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价,学生也是专业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考试和实践操作的演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技能,行业委员会也可以与学校企业一起对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的更改和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第三方是独立于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评价主体,第三方在具备评价资质的情况下,通过掌握人才需求对企业的影响,对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吕淑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及其推进[J].现代教育科学. 2019,(09):136-142.

[2]周文君.政府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3]贾海瀛,张凤琴.跨域校企互监互聘教学团队建设的运作模式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99-102.

[4]劉其晴.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J].职教论坛,2018,(08):27-32.

[5]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产教融合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