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青年群体的厌消费现象分析

2022-05-15陈源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作者简介:陈源威(1998-),男,汉族,广东东莞人,科研助理,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摘 要: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泡沫经济崩溃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在消费领域,与泡沫经济相伴随的高度消费时代彻底结束,国民的消费热情不再,出现了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的厌消费现象。引人注目的是,消费心理理论所认为的消费欲望最高的青年群体也存在厌消费现象,平均消费倾向甚至低于全年龄段的平均值。同时,相当比例的青年不购房、不购车、不旅行的低欲望现象也时常引起社会的讨论。基于这一反常的现象,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青年群体出现厌消费现象的根源。

关键词:厌消费现象;日本经济;日本青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17

0 引言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在二十多年内从满目疮痍跃升至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随着制造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家庭收入的提高,日本进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众消费时代——“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和“3C”(小轿车、空调、彩电)先后普及到家家户户。泡沫经济时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日元升值、通货膨胀的助力,民众的消费欲望再攀新高,实现了战后一直以来的梦想——居于日本,享受欧美式的高级消费生活和丰富物质成果。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遭遇了泡沫经济的崩溃,从金融、房地产到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打击,日本经济自此进入低速发展、通货紧缩的停滞期。面对手里价值一落千丈的资产和增长停滞的收入,民众的消费欲望开始下降。

为了让日本经济走出困境,政府和学术界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对于生产、就业乃至宏观经济都具有拉动作用的消费上。首相安倍晋三连续六年在全国“春季生活斗争”(日本工会每年春季组织的为提高工人工资而与雇主集团进行的谈判)之前,都与重要的经济团体和企业团体进行会面,提出企业要给员工加薪,以改善员工生活、增加消费的信心;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多次提出日本经济要摆脱通货紧缩,实现通胀预期的目标,以使民众基于物价上涨的预期而提前消费。然而,尽管有多方号召和政策刺激,同时日本经济和就业形势近几年来有所复苏,但日本社会在消费欲望和行动上还是持续低迷,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厌消费”现象明显。

而在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中,一般认为,青年群体没有过多的负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购买力,而且容易尝试和推广新产品及新消费方式。他们与家庭负担较重的中年群体和没有收入来源的少年群体相比,是更热衷于消费、消费倾向更强的群体,是社会中的主力消费群体之一。但在当下的日本,青年群体成为比其他年龄段消费倾向更低的群体,明显缺乏消费热情。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日本青年群体中出现这种“厌消费”现象呢?

1 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社会对青年群体厌消费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的不景气

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由社会的宏观经济情况奠定基调,因为后者不但影响着民众的收入、财富的多少,其长期趋势还会影响民众对于预期收入的判断。因此,在本节中将对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宏观经济的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1.1.1 经济增长停滞:收入和预期收入增长有限

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有学者甚至认为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这种低迷也被称为“平成不况”。自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施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虚高的资产价格的“泡沫”开始走向崩溃,先是股价暴跌,一年后地价下滑,紧接着其他行业也受到波及。金融业方面,大量出现的不良债权使多数机构陷入了深度的经营危机之中,出现了倒闭潮,重创了民众对于日本金融体系和机构的信心。实业方面,由于大量企业在泡沫经济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募集和不必要的设备投资,股价暴跌后不仅资金受损,更面临设备和人员的过剩,因此只能进行资产变卖和人员调整,导致失业人口激增,在职者的收入也陷入增长停滞。

这就是当下厌消费倾向最为显著的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大环境。他们没有赶上日本满地黄金的时代,大多数人收入平平、增长缓慢;他们难以想象当年“日本第一”的乐观论调,相反却经历了2010年经济总量被中国赶超的事实;他们亲身体验了一到两次的严重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恢复景气的判断抱持怀疑;他们对父辈偿还债务的艰辛记忆犹新,对投资、消费难以燃起信心和热情。

1.1.2 长期通货紧缩:加重延期消费的倾向

当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市场上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就会减少,人们倾向于把钱拿在手里,这时就会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物价下跌,进而影响企业利润,企业经营不好,人们的收入下降,消费水平进一步下降,由此进入了恶性循环,使得市场整体陷入通货紧缩,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通货紧缩和厌消费倾向是相互影响的,消费不足会导致供过于求从而加重通货紧缩,而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物价低位会让消费者更愿意保有货币、减少消费。在近些年的通货紧缩环境下,消费者多次体验了延期购物的好处,并认为推迟消费时间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家电、汽车等具有批量生产特点以及由半导体零部件组装而成的产品通常在一年内价格都会下降20%-50%,而且批量生产的规模越大,商品的降价速度就越快。由于上述物價下降倾向及批量生产效应的存在,放弃“立即购买”而选择推迟购买时间,从而预期获得的价值就会增大。即使牺牲了“当下的乐趣”,选择不购买依然是明智之举。当今的青年群体自出生以来基本都处于非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中,父母辈的持家经验和自己的消费体验久而久之会养成他们偏好延期消费并且避免信贷消费的习惯。

1.2 就业现状的不稳定

明朗的就业形势、稳定的工作机会、明确的升职路径,都是消费者对自身收入的现状和预期保持乐观心态,进而大胆享受消费的基础所在。反之,如果雇佣环境不容乐观,则可能会让消费者选择储蓄以未雨绸缪。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进入社会的当代青年,所面对雇佣形势和工资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厌消费现象的产生有推动作用。

1.2.1 雇佣形势的变化:非正式雇佣的比例增加

有厌消费倾向的当代青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职场。而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经济进入不景气,大批公司倒闭,幸存的公司也在进行裁员,就业形势大不如前,从1993年开始,完全失业率陡增至5%以上。2005年后,由于出口产业的好转,日本社会的就业情况有所恢复,2006年的求职者对应职位个数超过1个,但好景不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这一指标又下降到0.47,失业率也重新超过5%,直到2013年才回落至正常水平。1993-2005年和2010-2013年被称为“就职冰河期”,占据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一半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今青年大约有一半在就职时遭遇了冰河期,大多数亲身经验了两次就业形势的恶化泡沫经济崩溃导致的还有日本雇佣形态的巨变——许多公司裁减正式员工的配额,取而代之以薪金较低的兼职员工和派遣员工,即非正式雇佣员工。全职非正式雇佣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正式员工的六成,一般来说,非正式员工的雇佣非常不稳定,不仅工资低,发挥自己能力、争取升迁的机会也很少,也不能充分享受健康保险、失业保险等安全网制度。

基于上述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群体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找到固定、稳定的正式工作难度更高。这意味着,相当比例的只能从事临时性、派遣性的青年群体,工资收入十分有限且增长可能性低,工作机会不稳定且社会保障不充分。消费取决于收入的趋势水平,消费者会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变化做出不同反应,如长久的、稳定的收入增加会让他们增加消费的信心和倾向,而短暂的、偶然的收入增加很可能会被作为应对未来不时之需的储蓄。经历两次就业形势的恶化,面临不稳定的非正式雇佣的前景,青年群体对于未来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水平充满担忧,也就更倾向于保障性的储蓄而非享受性的消费。

1.2.2 工资体系的变化:终身雇用制度瓦解

对于消费者而言,与收入及预期收入有关的除了就业形势和形态外,还有工资体系,这决定了他们步入职场后的薪资增长趋势。日本在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日本式的经营经验也备受关注,其中“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被认为是雇佣制度的最大特点。

“终身雇用”指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长久、终身的雇佣关系,员工从其毕业到该企业就职直至退休,离职和转职非常少,日本企业也不会像美国企业一样因为景气的变动而随时调整或解雇员工,而且员工与企业之间还形成了全方位的、甚至包括其他生活面的照顾以及全生涯的紧密联系。“年功序列”主要是指按照年龄和年资进行调薪与晋升,即日本的薪资制度,与员工短期的生产效率和成果无关,而是以学历为基准,随着员工的年资和职位而升高,并且配有相当多样的与生产效率和成果无关的生活补贴。

在这样的雇佣制度和薪资体系下,凡是有工作的职员,无论景气与否、绩效好坏,基本都不用担心被裁员或降薪,只需要抱着“铁饭碗”,一年又一年地涨薪。自然,也就能催生民众对于收入、特别是预期收入的信心,也能有底气地进行消费甚至预支消费。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不景气和企业盈利减少的情况下,人力成本负担过于沉重,上述战后一直存在的“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的工资体系开始受到挑战。1998和2004年《日本劳动基准法》在定期契约法制、解雇法制等方面也进行了修订,允许企业和劳动者选择定期劳动契约,扩大了企业进行人员调整的空间。逐渐地,企业也开始雇佣已有若干工作经历的人,并增加兼职、派遣等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同时,企业对于劳动者的工作评价,从以往对于学历、年资、工作态度、知识和经验、人际关系,开始关注员工短期的工作成果和业绩评价,薪资制度开始转向“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制度固然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和收益危机,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的分配问题、工作压力过大的劳动纠纷等,更动摇了“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体系均等收入、安定社会的功能,使得当下的青年群体收入不平等加剧、薪资稳定性不足,限制了其消费欲望。

2 消费文化对青年群体厌消费现象的影响

泡沫崩溃后的经济萧条期,日本人的消费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反省高度消费社会导致过剩的物质主义,消费道德消费观也在日本有了土壤。在当下的日本消费社会,有两种潮流与道德消费观不无关系,分别是极简主义和共享主义。它们所蕴含的消费主张,能反映出道德消费观对于青年厌消费现象的影响。

所谓极简主义,是指追求依靠尽可能少的私人物品来生活的主张,内含简约、朴素、节俭、环保的价值取向。这既可以是一种设计风格,如日本国民品牌无印良品排斥过度的包装和颜色、追求环保和简约;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如山下英子提出的流行语“断舍离”,提倡人们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物品、克制对物欲的执着。

共享主义所对应的是私有主义,是指高度消费时期人们通过对物质的私人占有来实现精神的富有,而持有更大、更高档、更贵重的物品能带来更强烈的满足感。但这种消费偏好在近些年的日本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共享和循环的风潮。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租賃、共享、二手交易的情形多了起来——合租公寓越来越受欢迎,租房、租车的比例逐年增长,线上购物网站和线下自由集市中的二手交易比例增加,贩售二手服饰鞋包的二手商店成为新的时尚据点。

综上,以极简主义和共享主义为代表,抱持道德消费观的消费者会倾向于尽可能地节约,以循环共享代替购买占有,注重环境友好等,因而消费的频次和金额会相应下降,这与泡沫经济时期高度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主导下的消费行动的结果大相径庭青年对新事物、新观念开放度更高,也成长于全球范围内提倡环保、可持续的环境中,是践行极简主义和共享主义的主力人群,受其影响,对于大金额、高频率的购买比较冷漠,最后推动了厌消费现象的出现。

3 结语

宏观经济层面,当代青年的成长背景是泡沬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增长停滞、通货紧缩的经济困境中,直至今日也没能根本好转,因而,他们的收入增长缓慢、预期收入不佳,限制了消费支出,同时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他们没有尽早消费的动力和习惯。

就业形势层面,当代青年中一部分人在步入社会时经历了就业率低下的“冰河期”,工作起步并不理想,同时所有人都面临非正式雇佣比例不断攀升、工资体系由年功序列向实用主义转变的现实情况。因此,在工作机会不够稳定、升职路径不够明确的情况下,他们对自身收入的现状和预期都不乐观,比起消费更倾向于通过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消费观念层面,“道德价值观”“反消费主义”“反物质主义”等倡导节约、环保、共享、租用的消費文化导致了消费支出的下降。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青年群体中出现了广泛的厌消费现象。与此同时,在厌消费现象的“乘数效应”下,日本的青年群体也呈现出了低欲望、厌社交等现象,加上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停滞不前,加上老龄化问题严重,全社会对老人的赡养负担高企,日本20世纪末出生乃至千禧一代的青年对生活没有过多的期待,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还是日本整体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共同作用下催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大前研一, 郭超敏译.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三浦展,陆求实,戴铮译,等.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4]黄少安,孙涛.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和代际交叠模型[J].经济研究,2005,(04):57-65.

[5]许光.日本“厌消费”特质分析及对我国消费规制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2,(12):80-85.

[6]张玉棉,李明洋,李玮,等.日本公共年金制度可持续的实证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8,(06):40-41.

[7]Erffmeyer R C.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 Consumer Ethic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9,18(1):35-50.

[8]Horioka C Y.Why is Japan's Household Saving Rate So High? A literature Survey[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0,4(1):49-92.

[9]Sudbury Riley L and Kohlbacher F.Ethically Minded Consumer Behavior: Scale Review,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8):269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