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2022-05-14李俊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丹毒亚急性病理变化

李俊华

(山东省沂源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 256100)

猪丹毒杆菌是可以在病料中可单独存在、呈丛或成对排列的一种没有芽孢、荚膜和鞭毛的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该菌根据菌株来源不同,可分为光滑型、中间型和粗糙型3 种,对外界有很强的抵抗力,该菌可以抵抗胃酸的作用,其在暴露的日光下能存活10d,在经熏制或盐腌后的猪肉内仍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尸体内可活7 个月,干燥状态时可活3 周,因此,及时发现、及早防控是猪丹毒疾病防控的关键。本文对猪丹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为今后防控治疗猪丹毒病提供参考。

1 猪丹毒的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带菌猪,大约有35%~50%的健康猪扁桃体和其他组织中携带猪丹毒杆菌。除此之外,其他禽畜、两栖类、爬行类及野生动物也可能成为该菌的携带者。

1.2 传播途径

该病能通过皮肤创伤传染,但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感染。并且在不良条件下带菌猪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会引起内源性感染,从而发病。值得注意的是,猪丹毒杆菌可以在土壤、污水、鱼类表面黏液及腐败的动植物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增殖,这对精准防控该病带来挑战。

1.3 易感动物

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其中4~6 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牛、羊、马、犬、鼠、家禽、鸟类和人均能感染发病,当人感染时称为类丹毒。

1.4 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峰期在每年的5~8 月,一年四季都会有发生,常以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

2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

猪丹毒病的潜伏期为1~7d,平均为3~5d,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3 种类型,具体如下。

2.1 急性型

急性型猪丹毒病较为多见,初期临床表现为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猪发生高热稽留,可达42~43℃,伴随寒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两眼清亮有神,少有分泌物,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后期可能下痢;黏膜发绀,呼吸迫促。除此之外,鼻端、耳尖、腹、腿内侧皮肤出现指压可褪色的,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红斑。急性型的病程约2~4d,病死率可达80%~90%。

2.2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猪丹毒病也可称为荨麻疹型,该型除轻微表现急性败血症症状外,特征性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1]。该疹块大小、形状不一,数量不等,多为菱形,可出现于胸、腹、肩、背、四肢等处,色紫红,稍突起,可于数日内消退,自行恢复。

2.3 慢性型

慢性型猪丹毒病临床症状常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慢性关节炎病猪消瘦,生长缓慢,受害关节肿胀,跛行,最常见于肘、髋、跗、膝、腕关节;慢性心内膜炎型通常无先兆,且不表现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倒地死亡或在宰后检查时发现;有些病猪出现进行性消瘦,喜卧厌走,强行运动时见呼吸迫促,心率加快,听诊有心杂音。

3 猪丹毒的病理变化

由于猪丹毒各类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其病理变化也各有区别,具体情况如下。

3.1 急性型

主要病理变化为败血症,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多汁,常见小出血点;脾脏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呈暗红色,脾髓易于刮下,充血性肿大,呈樱桃红色[2](图1 A);肾常出现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变化,肾脏肿大,颜色暗红,皮质部出现小红点,熟称“大红肾”(图1 B);胃肠道发生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其中胃或十二指肠较明显;肺淤血、水肿。

图1 急性型猪丹毒剖检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

3.2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剖检内脏的病理变化和急性型略同,其主要特征为皮肤上出现疹块。

3.3 慢性型

如图2 所示,发生心内膜炎时,房室瓣形成各种灰白色的菜花形疣状物,使瓣口狭窄,变形,闭锁不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关节肿大,关节囊内充满多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滑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者,肉芽组织增生,关节囊肥厚。

图2 慢性型猪丹毒剖检心脏、关节的病理变化

4 猪丹毒的防治

4.1 预防

猪丹毒的一般性综合检疫措施与猪瘟相同,平时要严防引入带菌猪,猪丹毒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1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丹毒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生产使用的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和三联苗,为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定期预防注射是最主要的防控手段[3]。

4.1.2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改善饲养环境,猪舍及用具要认真消毒、粪便、垫草最好烧毁,保持猪舍清洁和通风;其次,保证日常饮水清洁,饲料卫生,降低猪群密度;最后,若有猪发病要及时对其隔离治疗,对同猪舍及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病猪尸体要及时深埋或化制。

4.2 治疗

猪丹毒发生后要及时治疗,早期治疗效果好。由于猪丹毒病原菌对青霉素极其敏感,因此,青霉素是临床上治疗猪丹毒病的一种最常用药物,并且青霉素搭配高免血清的治疗效果更好。

5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产品需求量日益加大,而像猪丹毒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遍布范围广、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正严重危害各种规模的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各养殖企业要结合养殖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准确的防控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猪丹毒疾病的精准防控,提高生猪生产性能,降低传染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猪丹毒亚急性病理变化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