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2-05-14陈富忠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县区社会化

陈富忠

(四川省攀枝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17000)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兽医服务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从无到有,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提供的乡村动物疫病防治服务对有效防控攀枝花市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形式单一。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老龄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兽医工作的新需求,亟待健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方式。

1 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职业兽医、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户、规模场、农科院等成员构成。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动物疫情报告、生猪骟割、动物诊疗、兽药销售、兽医新技术培训等兽医服务。

1.1 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

“撤乡并镇”调整后,攀枝花市2 县3 区现辖38 个农业乡镇,247 个行政村。共配有358 名村级防疫员,从年龄结构看,40 岁以下的73 人,占20%;41~50 岁的141 人,占39%;51岁以上的144 人,占40%。从文化层次看,高中以下的311 人,占87%;专科40 人,占11%;本科7 人,占2%。从专业知识看,兽医专业74 人,占20.7%;其他文化的284 人,占79.3%。在劳务补助方面,因各县、区配套支出资金数不统一,故各县、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务补助也不同,从年均0.5 万元到年均1.5 万元不等。其中仁和区年均0.5 万元,米易县年均0.6万元,盐边县年均1.05 万元,西区年均0.72 万元,东区年均1.5 万元(配备2 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攀枝花市村动物防疫员人均补助资金为0.7656 元/年,低于各地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及护林防火巡山员劳动报酬水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月基本报酬为1800~2900 元,村文书月基本报酬为1650,护林防火巡山员月报酬为1000 元)。

攀枝花市村级防疫员承担散养户畜禽强制免疫注射等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是政府购买的兽医公益性服务,同时,部分人员开展生猪骟割等兽医社会化服务。目前,攀枝花市村级防疫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专业人员少等问题,参见附表。同时还存在因待遇低,临时工身份得不到解决等原因而出现工作主动性差、队伍不稳定。加上单兵突进,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存在漏洞和死角时有发生。

附表 攀枝花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情况表

1.2 乡村兽医

攀枝花市现登记在册的乡村兽医有238 人,主要在乡村自行为畜禽散养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生猪骟割、畜禽疫病医治及健康咨询等兽医社会化服务。

1.3 执业兽医师及执业助理兽医师

攀枝花市现有备案注册的执业兽医师50 名,执业助理兽医师30 名。主要在宠物诊疗机构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提供诊疗及免疫注射等兽医社会化服务,部分在兽药销售门市经营兽药及畜禽诊疗服务。

1.4 动物诊疗机构

攀枝花市现有动物诊疗医院1 家,动物诊疗所15 家。主要给城镇居民提供犬猫疫病诊疗和狂犬病免疫注射等兽医服务。没有开展其他畜禽诊疗服务。

1.5 兽药经营户

攀枝花市有兽药经营户131 户,主要开展兽药销售和用药指导服务。部分开展上门进行动物诊疗服务和兽医技术指导咨询服务。

1.6 畜禽规模养殖场

2020 年末,攀枝花市生猪出栏48.86 万头,生猪规模场(年末出栏≥500 头)94 个,非规模养殖户(年末出栏≤500头)84183 户,生猪养殖规模化率27.67%。

攀枝花市肉牛出栏3.2 万头,规模化养殖户(年末出栏≥100 头)2 个,非规模场(年末出栏≤100 头)8756 户。肉牛养殖规模化率1%。

攀枝花市肉羊年末出栏46.6 万只,规模化养殖场(年末出栏≥300 只)40 个,非规模养殖户(年末出栏≤300 只)27498户。肉羊养殖规模化率5%。

攀枝花市奶牛年末存栏80 头,养殖专业户(存栏量<100头)4 户。无规模场。

攀枝花市肉鸡年末出栏20 万羽,规模养殖场(年末出栏≥3 万羽)9 户,非规模养殖户(年末出栏≤3 万羽)49534户,养殖规模化率41.4%。

攀枝花市蛋鸡年末存栏量78 万羽,规模养殖场(年末存栏≥2.5 万羽)9 个,非规模场(年末出栏≤2.5 万羽)的690户,养殖规模化率61%。

攀枝花市有148 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备兽医技术人员266 人,只有少部分规模场为周边散养户提供兽医及养殖技术服务。

1.7 相关研究机构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畜科所现有兽医技术人员8 人。主要开展以项目为支撑的畜禽养殖及防疫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

2 加快构建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是持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兽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打基础、立长远”的一件大事[3]。也是破解攀枝花市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老龄化较为严重等矛盾和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不全面、服务不专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抓手[2]。根据攀枝花市地域差别、经济状况、发展水平及认知层次等因素,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推动各类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创建供给充足、灵活多样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方式[2]。建议重点引导、培育以下模式。

2.1 整乡推进模式

攀枝花市裂谷地貌,山沟坡地占80%以上。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交通基础差,在草食牲畜发展较好的山区、二半山区,村级畜禽防疫工作采取“整乡推进”方式。即由乡政府统合全乡的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社长、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等力量,统一分配编组,每个组根据建制村大小、农户规模、畜禽数量划定工作区域,全乡统一时间、统一疫苗、统一免疫方法、统一绩效考评,逐社进行畜禽免疫注射等防疫基础性工作[1]。

该模式中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应优先选择乡村兽医、执业兽医和中专以上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年龄限制在50 岁以下。其身份属于村委会聘请的村级公务人员,待遇参照村干部(村文书)。按照村建制大小、畜禽饲养量等制定工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定为每月1200~1700 元。并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考核管理。同时,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工资及保险所需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承担每人每月250 元,其余部分由县区财政承担。差额部分可在省级和中央动物防疫补助经费中统筹解决。同时,不断完善村级防疫员奖惩进退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2.2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模式

整合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执业兽医等力量,鼓励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回乡创业,引导成立“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1]。除了承担政府委托的动物防疫等公益性兽医服务外,还可自行通过兽医托管、签约服务等方式为畜禽养殖、陪伴宠物等提供优质的动物诊疗、免疫注射等社会化兽医服务。每年县区政府提前将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资金、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调经费、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费、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预备金等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年初由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相关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协议,并报财政审批。再由县财政部门按协议将购买服务经费拨付给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

2.3 县区行业协会模式

扶持搭建以养殖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宠物医院等为主体的县区行业协会组织,面向签约的家庭农场、散养户、产品用户提供“一条龙式”或“菜单式”兽医服务[2]。

2.4 县区兽医协会模式

加快整合乡村兽医,执业兽医,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兽医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兽医专业毕业人员等力量,成立县区兽医协会,乡镇设立分会。面向社会开展辖区动物疫病防治及技术咨询、评估论证和业务培训、兽医继续教育等兽医服务。

3 强化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尽快制定适合市情的兽医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快构建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有利于兽医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政策支持

综合运用农业领域现有财政支持政策和金融杠杆等市场化手段,积极争取创新的支持政策[2]。政府在积极引导搭建成立行业协会、兽医协会、兽医服务公司等的同时提供必要的业务启动资金给予扶持。科学制定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合理测算安排政府购买服务所需支出,保证购买服务经费投入。支持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机构参与兽医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上述机构在信贷资金、农业保险、服务网络、涉农征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努力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和征信难题[2]。

3.3 加强人才支撑。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将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执业兽医和行业协会、兽医协会、兽医技术服务公司、养殖龙头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宠物诊疗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纳入培训计划,培养爱岗敬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人才[2]。

3.4 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容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手段。引进或联合研发畜禽防疫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养殖户电子养殖档案,运用手机APP 掌握养殖户畜禽存栏数、免疫时间、免疫人员、出栏时间等动态信息,实行分户精准网格化管理,提高兽医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以生猪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育种、养殖、流通、屠宰等全产业链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拓展多层次多样化兽医社会化服务空间,拓宽兽医社会化服务收入渠道,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业态升级,不断提升兽医服务质量和效果,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保障。

3.5 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激发兽医服务组织内生动力和经营服务能力。督促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鼓励规模以下养殖场购买兽医服务,以解决“谁来打针”的问题[2,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兽医服务领域信用记录和退出机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2]。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起步,健康发展。

4 小结

调查表明,攀枝花市兽医社会化服务力量薄弱、形式单一,村级防疫承接主体年龄偏大、专业素养不强,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已不能满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创新兽医服务方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养殖情况的不同,选择“整乡推进模式”“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模式”“县区行业协会模式”“县区兽医协会模式”等。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县区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