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钓黄颡鱼的技术要领

2022-05-14辽宁郭全刚

垂钓 2022年4期
关键词:钓饵钓者摄食

文/辽宁·郭全刚

根据我多年的垂钓经验,春季是一年当中垂钓黄颡鱼的第一个黄金期,它的摄食水温较低,即便在冬季依然能少量进食,所以初春钓鲫鱼时偶尔能钓到它。

本文专门针对春钓辽宁地区黄颡鱼的技术要领加以阐述,希望对感兴趣的钓友能有所帮助。

一、钓具钓组

1.抛竿垂钓

初春的黄颡鱼多在距离岸边较远的深水处,钓者宜用1.8~3米的海竿、筏竿、矶钓竿。由于黄颡鱼个头小,力道不大,咬钩后挣扎力小,因此竿梢务求柔软,否则有碍于传递就饵信号。

用纺车轮搭配抛竿即可,缠4号线,50米长就够用,配通心双铅串钩钓组(见右图),通心有利于鱼儿吃饵时拉动鱼线,双铅可使鱼饵全部落底,底部铅坠要略重于上部铅坠,可保抛投后钓组处于抻直状态(若底部铅坠小于上部铅坠,抛投后线组易打弯、缠绕),小铅坠40~60克,大铅坠60~80克,若水流偏大则略重一些。铅坠之间绑2~3枚钩子,另在大铅坠下绑一枚钩子,宜用长把、窄钩门的6~8号丸せ钩,既便于挂虫饵,又便于黄颡鱼吞钩(黄颡鱼头大但张口小,所以宜用窄门钩),还可以兼钓大鲫鱼。串钩主线为3~4号优质尼龙线(亦可与渔轮线同号),搭配1.5~2.5号子线(长10~15厘米),钩间距20厘米左右。

和鲇鱼一样,黄颡鱼喜暗畏光,因此阴天、多云天或小雨天适合出钓

2.手竿垂钓

手竿钓黄颡鱼可用1.5~2号主线,配1号子线,绑5~8号丸せ钩。静水调标时,调钓宜灵钝适中,不可过钝,以免延误鱼儿吃饵信号的传递。一旦提竿不及时,黄颡鱼极易将鱼钩吞入腹中,造成摘钩困难。

钓流水宜采用“跑铅”钓法,让铅坠轻触底,钩子躺底,铅坠不宜过重,以免延误提竿时机。钓流水环境时,我大多不用浮标,竿梢动作就是中鱼信号。

二、钓饵和窝料

我的经验是,腥臭味的土蚯蚓效果最佳,大平二号小红蚯蚓次之,鸡肝亦可。

抛竿垂钓时可不打窝,手竿施钓可提前打窝,条件允许的可提前一两天打窝,窝料可用大骨头、鸡骨头或动物内脏。

三、出钓时间

和鲇鱼一样,黄颡鱼喜暗畏光,因此阴天、多云天或小雨天适合出钓,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水底通常非常昏暗。如果水深超过3米,晴天也能有不错的收获。

实际上,夜间更适合钓黄颡鱼,但因春季夜晚很寒冷,我不建议大家夜钓,若夜钓,可考虑暮春初夏进行——黄颡鱼在天黑后三个小时之内摄食最为活跃,晚10时以后,黄颡鱼吃口明显减少,钓者即可收竿。

四、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摘钩器、剪刀、毛巾,三者不可或缺。

黄颡鱼吃饵无所顾忌,一旦提竿慢了,鱼就会把钓饵吞到肚子里,我们只能借助摘钩器摘钩。

黄颡鱼背鳍、胸鳍带有毒素,鳍棘锋利,扎手剧痛,放入鱼护后极易挂牢鱼护网而难以取下,因此剪刀必不可少,钓者应第一时间将黄颡的背鳍和胸鳍剪掉,以免扎伤手指,挂坏鱼护。

黄颡鱼身体黏滑,用毛巾更容易抓鱼。

五、钓点的选择

黄颡鱼习惯利用水底障碍物隐藏自身,伏击猎物,黄颡鱼钓点多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水底有坑洼和沟壑的位置,生有水生植物的坑塘水底,坑塘拐角处,以及水底的障碍物和乱石堆旁。

第二,江河弯道处的河坎或石坝底部,倒树或乱石堆旁。

第三,江河中的大型回水湾。这种位置往往水流缓慢,许多障碍物在此沉积,水底高低不平,鱼类的各种食物易在此聚集,大量小鱼小虾在此摄食产卵,黄颡鱼也会随之在此安家。

黄颡鱼有集群性,往往十几条、几十条个头相当者聚在一起,这种特点在其产卵前期尤为明显,如果你能遇到这样的钓点,恭喜你,上鱼只是时间问题。

六、钓法要灵活

抛竿垂钓时,抛投后要尽量将钓组拉至河坎底部、树枝旁、石头堆等水底障碍物旁,这是黄颡鱼最为集中的区域。主线不可拉得太紧,否则不利于鱼儿吃饵信号的传递。

如果鱼儿长时间不咬钩,我们可采用逗钓的办法让钓饵动起来——手竿施钓时,可将浮标缓慢提起再放下,或小范围“画圆”;抛竿施钓时,可缓慢收线,让钓饵动起来,以吸引鱼儿摄食。

以小红蚯蚓作饵时,宜以缠绕方式将整只蚯蚓挂在钩上、露出钩尖。蚯蚓要鲜活,挂钩后首尾两端能够不断扭动,有助于吸引黄颡鱼注意。以土蚯蚓作饵时,要重点利用其头部,其头部腥臭味最重。

鸡肝质地脆嫩,易脱落,只适合作手竿钓饵。

钓黄颡鱼时常有大鲫鱼上钩,随着春季水温逐渐升高,偶尔也会有鲇鱼上钩,这些情况均比较常见。

猜你喜欢

钓饵钓者摄食
鲫鱼上钩
星星钓饵
顺势
巧避鳌鲦打劫
顺势
沉静
孤啡肽N/OFQ促进鱼类摄食的研究前景
养殖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摄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
适温条件下盐度对海刺猬活力、摄食和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