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22-05-12邹佳敏廖文梅袁若兰

新疆农垦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机肥资本农户

○ 邹佳敏 廖文梅 袁若兰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由于耕地污染引起的耕地质量下降带来的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威胁着国民生命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而造成耕地资源质量下降、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不合理施用。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施用化肥有利于促进就你我国粮食作物的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而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给农业绿色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有机肥相较于化肥,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肥效长的特点,其对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具有突出贡献。稻农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同时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直接决策者,其决策行为对环境问题产生直接影响。文章探究稻农会对有机肥的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目标,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纵观现有文献,对有机肥施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就个人特征而言,年龄、文化程度、技术培训经历[1]等是影响稻农施用有机肥的重要因素,就家庭特征而言,种植面积[2]、种植年限、农业收入比重[3]等均对稻农施用有机肥产生显著影响。二是稻农的认知,稻农关于发展绿色农业的认知差异[4]、稻农对环境效应关注度[5]、稻农对有机肥特性的认知[6]均会对其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三是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等。政治制度因素方面,农产品认可和监督体系[7]、政府对化肥价格调节和控制、有机肥价格机制与服务保障[8]等会影响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经济因素上,稻农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9]、是否参与专业合作社[10]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因素方面,农地是否确权[11]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施用率和施用量。

社会资本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有何影响?有文献证明社会资本能促进稻农采纳新型农业技术,社会资本越丰富的稻农有机肥施用意愿越强[12]。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13],在农村地区,农户以自身为中心,依托个人血缘或地缘关系,构建个人和家庭的关系网络。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的日趋完善,农户社会交往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交流的频次稳步提升,社会资本在人与人的互动中不断积累、强化[14]。农户关系网络指数越高,从社会资本中获得的与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的资源和信息也就越丰富,更容易采纳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15]。受生态认知影响,社会规范、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农户合理施肥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激励效应[16]。社会成员进行群活行动时,社会资本对其合作广度、深度以及合作成本会造成直接影响[17]。当农户与技术供给、环境管理部门保持较多联系时,拓宽了其资源获取渠道,有利于农户获得更多可支配的信息和资源,提升了其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18]。

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但仍存在可细化的空间,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从社会资本方面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研究仍存在进一步的完善空间。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将借鉴现有文献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研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选取互惠规范、社会网络两个维度进一步分析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稻农增施有机肥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社会资本指个人或团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如社会网络、互惠规范等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而逐渐形成的,不同农户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不同。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民在长期交往中,发生的人际关系、互惠规范、合作关系以及婚姻血缘关系等,并由此形成的关系网络,这有利于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信,最终促进以共同收益为目标的行动达成。因此,可以将其划分为互惠规范、社会网络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可以为农户施肥行为提供信息交换,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有利于鼓励稻农接受并施用有机肥。

学界就社会资本虽未形成一致见解,但普遍认同社会资本在个体获取社会资源中的关键作用。广泛道德交换模型理论观点强调,互惠规范指“要想获得别人帮助,你就必须帮助别人”[19]。一般而言,亲朋、邻里之间互助关系是多方互惠的体现[20]。社会身份理论认为,互惠规范是一种互助和利益交换关系,通过互助可以使农户获得认同,而该认同对农户的价值观、个体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为农户提供更多社会资源,是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的重要载体。从理论上分析,互惠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了解及行为投入而产生的。社会网络是在亲缘、地缘、业缘等基础上形成的。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户间的互惠更多地体现在他人或集体事务的参与中,通过互助合作进行等价互惠互利的利益互换[20],在此过程中农户可获取更多资源和信息,社会接触面更广,更有利于农户做出行为决策[21]。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H1:互惠规范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或家庭行为的发生涉及行动者、资源和利益三个基本要素[22]。农户始终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者和理性人,社会资本作为农户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23],农户可通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其获取行动基础。受“差序格局”的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的农村社会环境,是农户社会资本得以存在的基础环境。农户依托在日常生活中与亲朋好友、乡里乡邻之间的社会交往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农户之间熟络程度,加快农户之间信息传播,帮助农户获得更多优质市场和技术信息,降低决策风险。个人可从社会网络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经验、技术、资金等资源[23],影响其行为决策,这有利于稻农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更多有利于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和经验技术等资源,促进稻农选择积极施用有机肥。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H2:社会网络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江西省2018 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的入户调查数据。主要按照人均工业收入增加值先从江西省范围内随机选取13 个县,以每个样本县按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为标准抽取三个乡镇,按照样本区域分布特点,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三个行政村,最后每个村随机抽取1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1 080份数据。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首先选取其中种植水稻的稻农数据636 份,其次以稻农收入为标准,剔除部分数据缺失以及无效问卷,最终得到488份有效样本,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江西气候适宜水稻农作物生存,种植面积广,且水稻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对居民生活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较强代表性。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的488 份样本数据中,仅有22.7%稻农在农业生产过程施用了有机肥,绝大部分稻农未施用有机肥,说明有机肥施用率相对较低。

1.自变量。社会资本中稻农互惠规范方面,调查样本中近一半稻农回答家中有急事急需借钱50%都会帮忙,82.7%的稻农回答农忙时邻里会互相帮助,超九成农户认为家中办酒宴邻里会互相帮助。在稻农社会网络方面,选取是否有与宗族有关大姓或组织来衡量,35.7%的稻农是村里大姓。

2.控制变量。就个体特征而言,被调查稻农中,男性受访者居多,占比93.7%;56.6%的稻农务农年限超过20 年;稻农身体状况普遍较好,仅有20.3%稻农身体状况为不健康;受访者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分别占比42.6%和36.7%。就家庭特征而言,有30.9%的稻农家中没有饲养家禽和牲畜;稻农收入分布较为均匀,超50%的稻农年收入水平高于5万元;针对农户家庭地块数量,调查数据显示有50%以上稻农家中地块数小于6块。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选择的被解释变量为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此变量为分类变量,只有施用和未施用两种结果,因此,选用Logit模型检验社会资本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

在本文的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稻农是否选择施用有机肥,为二分类变量,即:如果稻农施用有机肥则被解释变量y=1;反之,y=0。根据逻辑回归的普遍形式,具体的模型如下所示:

公式(1)中,p表示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概率,其结果主要源于题目“社会资本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中的问卷数据及回答,施用为1,否则为0。Xi表示影响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自变量,Z主要为控制变量,βi为模型待估参数,其数值大小及显著性表示以上因素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α代表以上自变量之外的因素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为待估参数。

(四)变量设置

1.自变量:社会资本。建立在地缘和血缘基础上的中国农村社会,与乡邻之间日常接触和互动有利于培养互惠关系,而互惠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24-25],影响稻农决策行为。基于本文的调研实际和研究目的等情况,从互惠规范和社会网络两个维度选择四个变量作为核心自变量。本文借鉴了张俊飚[12]、郭清卉[26]、乔丹[27]的研究成果,选择“家中有事急需5 000 元,多少邻里能帮忙”“农忙时邻里是否会互相帮助”“办酒宴时邻里是否会互相帮助”三个变量来衡量互惠规范。宗族大姓等农村组织是重要关系网络和社会信息资源的载体[23],在社会网络方面,参照姜维军等[28]的研究思路来测量,本文选取“是否为本村大姓”衡量。

表2 样本特征

2.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考虑到影响稻农施用有机肥其他因素。借鉴王桂霞[29]、项朝阳[30]、齐振宏等[31]的研究,本文引入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变量,其中,农户个体特征方面包括性别、务农年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农户家庭特征变量方面包括牲畜饲养情况、家庭总收入、地块数为控制变量。各变量赋值及描述性特征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定义与赋值

四、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488 户稻农的社会资本中互惠规范、社会网络、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进行分析,由于收入和地块数为连续变量,为缩小数据之间绝对差异,避免极端值影响,因此将收入和地块数取对数。

结合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各变量的VIF值远小于10,可以判断出模型的各因子几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即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共线性,各变量回归系数可信度较高。

本文采用Stata16.0 软件进行回归运算,共有五个变量通过回归方程预测并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对回归模型结果解释如下:

表4 模型运算结果

(一)稻农社会资本特征分析

稻农社会资本中互惠规范方面,变量家里有事急需5 000元,多少邻里能帮忙通过了10%的计量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稻农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会促进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可能的解释是,良好的关系可促进人际互惠合作,密切人际网络,农村社会中最为密切的即乡邻乡亲之间的关系,稻农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与村落中的日常事务交流,稻农行为选择容易受到其他邻居的影响,一旦有人施用有机肥并取得较好效果,将有利于其他稻农采纳有机肥施用行为,从而建立起促进村落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识,使其更易采用有机肥施用行为来保护土壤生态。而“农忙时邻里是否会互相帮忙”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负,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稻农尚未形成施用有机肥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对施用有机肥持较为消极态度,而由于邻里之间平时交往频繁,容易带来从众效应,故而均不支持施用有机肥,而与邻里之间交往越密切,对其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越大,从而容易导致集体均采取不施用有机肥的行动。“办酒宴时邻里是否会互相帮助”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稻农社会资本中社会网络方面,是否为本村大姓通过了10%的计量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为村中大姓显著促进了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一般认为农村组织中,社会网络的裙带主义特征相对显著,因此,有和家族相关的大姓或组织有利于稻农家族之间的信息交流,稻农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改变稻农认知,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传统的生产观念,同时,也有利于通过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了解更多的与包括有机肥施用在内的绿色生产等相关的信息,也有利于相互之间经验的沟通和借鉴,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二)稻农个体特征和经营特征分析

控制变量中,稻农个体特征中性别、务农年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性别、务农年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并不会显著影响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稻农家庭特征中,是否饲养牲畜、家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但系数为负,可能的解释是,虽然家禽、牲畜可用于堆肥,但常施用于蔬菜等小面积的作物,而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一般种植面积大,耗肥量多,大面积施用成本相对较高,并且短期内见效慢,回报低,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工时和财力,水稻生产的利润较低,因此稻农选择化肥的概率要大于有机肥。其中,稻农收入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稻农收入水平对稻农施用有机肥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地块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可能的原因是:样本中,地块数量较少的稻农,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条件影响,由于地权相对稳定,而在生产效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为维持产量的稳定,稻农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施用有机肥来保持和稳定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地块数较多、种植范围广的农户,经营时间较长,为了实现效益的可持续性,农户可能倾向于选择有机肥与化肥同时施用来进行生产,这样既能有效地改善土地质量,也能实现短期内产量的增加,而长期内有利于实现提质增量。因此,更有利于稻农施用有机肥。

(三)社会资本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实证结果稳健性,本文借鉴刘福星[32]、刘同山[33]等人研究,通过替换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本研究基于样本实际,选择将Logit模型替换成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做稳健性检验,可以提高模型精确度,同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展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此外,通过替换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可以弥补由于仅存在单个模型的研究结果带来的弊端,避免由于数据问题而导致的波动效应,证明本文研究结果的非随机性和可靠性。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将计量模型替换成Probit模型之后,稻农社会资本特征中互惠规范仍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显著,社会网络在10%水平上显著。稻农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中,家禽饲养情况依旧保持10%水平上显著,地块数在5%水平上显著,与前文Logit结果保持一致,通过稳健性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的实证结果得到更加充分的证明。

表5 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488户稻农的调查结果,结合户主个人特征及其家庭特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资本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1.社会资本特征中,互惠关系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稻农乡里邻里之间关系越密切,互惠合作关系越强,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越大,因此会对稻农选择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现实条件制约,大部分稻农未施用有机肥,也尚未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多数稻农施用有机肥,因此,互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2.社会资本特征中,社会网络会显著促进稻农选择施用有机肥。社会网络越发达,获取信息渠道越广泛,选择施用有机肥的概率越大。

3.稻农的家庭特征中,家中家禽饲养情况对稻农施用有机肥有显著负向影响,稻农地块数(取对数)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情况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无显著影响。

4.稻农个体特征中,性别、务农年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性别、务农年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无显著影响。

(二)政策建议

1.利用稻农所在的村社区资源来提高稻农社会资本。鼓励稻农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或组织,不断拓宽自身的社会资源,巩固社会网络,加强农户社会资本。例如:利用当地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举办聚民惠民的文娱活动,促进稻农之间交流沟通。进而构建联系更为密切的社会信任和互惠规范,增强稻农之间的互惠互信,倡导邻里和谐互助,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对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促进作用。

2.扩大和巩固稻农之间的宗族网络,促进代际团结,积极搭建社交平台,构建更广泛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利益与信息共享、风险责任同担以及情感互动,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获取质量。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稻农主要通过社会网络获取农业资源和信息,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宗族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加强稻农对有机肥相关知识的传播和流通,促进有机肥施用优势和相关技术在稻农之间的传播。

3.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提升稻农的绿色发展认知。利用稻农对“团队互惠”“群体互信”的认知,改变稻农的观念,使其认识到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不容忽视的作用。针对性加强与有机肥施用优势、有机肥施用高效利用相关的技术内容方面的培训,并通过社会网络将知识的有效性宣传给其他稻农,从而提高其他稻农科学施肥意识,引导其施用有机肥。使稻农真正意识到,施用有机肥与施用化肥相比,有机肥能够带来更高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乃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有机肥资本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资本策局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