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匹配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22-05-11冯英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东省设置院校

冯英梅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行业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旅游职业教育通过专业设置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高职旅游教育人才的培养以专业为基本单位,专业是高职院校进行旅游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因此,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内在本质决定其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相匹配。

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对旅游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潘文艳、祁少华、熊国保等专家学者研究了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1-3],岑研梅、刘安乐、张蕾蕾等专家学者对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关系展开了研究[4-6],李肇荣、龚娜等专家学者研究了旅游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关系[7][8]。

从对文献的梳理中可知,有关旅游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学术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的有力借鉴,然而运用定量的方法,以区域为单位,研究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的匹配度急需进一步深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其产业发展的适配性,以实现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合理匹配,这是现阶段对高职旅游教育为区域旅游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匹配分析

(一)构建匹配模型

旅游产业要想保持持久的发展动力,离不开旅游大类专业的支持;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必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如果不以旅游产业需求为导向,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则失去了意义。本文参照张孝存、孙根年在研究西安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时构建的旅游产业、教育、人才协调发展的三维概念模型[9],构建了适合本研究的旅游产业—专业—旅游人才“三位一体”的匹配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产业、旅游大类专业与旅游人才“三位一体”匹配模型

该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旅游产业子系统、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子系统及旅游人才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适配关系。旅游产业对旅游大类专业设置有着决定作用,旅游产业是专业设置的前提、依据和动力,专业设置要围绕旅游产业需求进行布局;专业设置反作用于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不以需求为导向,无法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失去了价值;旅游人才是专业设置的产物,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而人才的数量、素质、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必须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才能保证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二)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适配性分析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不能代表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因此,本文研究的是2019年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匹配性,故本文专业设置选用的是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索引下“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公布的官方数据。按照此专业划分,旅游大类专业包括旅游类、餐饮类及会展类三个类别,共计12个专业。旅游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及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类专业包含餐饮管理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营养配餐专业、中西面点工艺专业及西餐工艺专业,会展类专业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1.专业区域设置与旅游产业适配性分析

截至2019年,通过查找并整理山东省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山东省共有80家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旅游大类专业的院校共44所,占山东省高职院校总数的55%。这些开设旅游大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济南(6家)、潍坊(5家)、青岛(4家)、烟台(4家)、威海(4家)等省会城市及鲁东地区,占52%,而淄博、临沂、聊城、滨州等区域均仅有1家院校设置旅游大类专业,见图2。

图2 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布点数与旅游总收入区域匹配图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旅游市场不断扩宽,旅游产品不断丰富。2019年,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为15.6%,占三产增加值比重为29.5%,旅游产业已成为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整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得到山东省16地级市旅游总收入与各区域专业布点数,绘制成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的专业布点情况与旅游总收入表现出不和谐性,省会济南市的专业布点数最多,而旅游总收入却没有表现出同步变化趋势,威海、临沂等地旅游大类专业布点数与旅游总收入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现象。

2.专业类别设置与旅游产业适配性分布

在44所开设旅游大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会展策划与管理、中西面点、西餐工艺、餐饮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导游、休闲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和茶艺与茶叶营销13个专业。开设院校数见表1。

表1 山东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及对应院校数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高职院校开设的13个旅游大类专业,主要集中于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上。具体来说,有37家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占开设旅游管理大类相关专业院校总数的84%,绝大多数的院校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数有27家,占开设旅游管理大类相关专业院校总数的61%,超过半数的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有6个专业(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导游、旅行社、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只有1家院校开设;其余专业也仅有个位数院校开设,而且数字较小。

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应用性强,不仅仅包含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产业。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此外,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及文旅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业态,如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等。院校开设的旅游大类专业从类型上和数量上表现出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明显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旅游业。

(三)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适配性分析

根据旅游产业、旅游大类专业与旅游人才“三位一体”匹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的适配性,本研究选择山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计划招生数衡量)作为旅游人才的供给变量,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企业规模(旅行社数、三星级以上饭店数、3A级以上景区数)两个指标作为旅游产业的需求变量,为消除量纲变化,以便于两者指标的对比,本文参照并采用位序法[10]判断二者匹配情况。

为了划分匹配类型及其供需匹配水平,按照排序结果,将匹配类型划分为匹配、不匹配、极不匹配三个等级,将位序差[0,3)定为匹配,位序差[3,6)为不匹配,位序差[6,∞)为极不匹配。根据位序结果,将匹配水平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位序1-5(含)定为高水平(供给/需求),5-10(含)为中等水平(供给/需求),11-16(含)为低等水平(供给/需求)。综合匹配类型及匹配水平,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适配性确定为高水平同步型、高水平供给滞后型、高水平需求滞后型、中等水平同步型、中等水平供给滞后型、中等水平需求滞后型、低水平同步型、低水平供给滞后型、低水平需求滞后型9个类型。匹配结果统计如表2。

表2 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匹配关系

表中的结果显示,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城市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适配性较好,处于高水平匹配状态;济宁、泰安、日照3城市适配性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德州、聊城2城市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虽然匹配,但处于低水平状态;需要关注的是,威海属于中等水平需求滞后型,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匹配旅游人才供给,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均需进一步提升;枣庄、东营、菏泽均属于低水平需求滞后型,旅游专业反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旅游专业急需多样化设置,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更好地匹配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匹配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游憩业、接待业、交通业、商业、旅游智业等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院校由于体制机制、办学传统等专业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不到位。

(一)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旅游大类的专业设置应基于产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布点数表现出高度的区域集中化,旅游专业规模及类型与旅游产业发展不能完全对等,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不高。此外,接近半数的城市旅游类专业人才供给与旅游产业的需求不匹配,这种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导致旅游教育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与产业发展需要出现“错位”与“缺位”状态,旅游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存在失衡现象。因此,提升旅游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的适应性,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

经以上分析得知,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设置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的现象,旅游类专业类型单一,对市场而言容易造成需求饱和。这种重复设置现象,不仅没有突出品牌优势,也无法凸显地方特色,使得各院校间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不利于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如旅游英语、旅游韩语、旅游日语等,或将新专业以放入括号的形式加在已有专业名之后,这就导致专业设置出现同构化现象。一方面,造成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满足山东省一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另一方面,导致旅游教育资源的紧张和浪费,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适配性不强

旅游大类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4%;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5.6%, 说明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态势差距较大,旅游人才的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当前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大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供需不能完全对等,专业规模小于产业规模的需要。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呼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输送更多适应面更广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如智慧景区综合管理人才、研学旅行管理人才、旅游特色商品设计人才等,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会管理、懂法律、掌握现代科技产品操作技术等。旅游类设置状况决定了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质量,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需求适配性不强。现有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群需要,特别是新业态、新岗位所需的高技术专业人才,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匹配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大类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的契合度

旅游大类专业设置是为旅游产业服务的,旅游产业结构是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依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增强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是增强旅游职业教育、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区域,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设置要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区域旅游行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产业发展趋势、产业融合、岗位群需要等要素为对接点,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设置丰富的旅游大类专业,提升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推动山东省高职旅游大类专业设置健康发展,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二)引导专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2021年1月,教育部对专业进行了调整,旅游大类分为旅游类和餐饮类两个类别。专业调整更加规范,明确了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与旅游业所对应岗位需求的匹配,使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了专业方向设置重复的问题;专业命名更加满足新型业态的需求,使旅游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专业设置对产业发展的被动性及滞后性的影响;专业优化符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弥补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融合产生的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市场需求的空缺。

山东省高职院校旅游职业教育应对旅游产业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及地方特色,建设特色专业,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类别;根据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优化相应的专业设置,顺应旅游新业态的巨大需求,符合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与行业需求接轨。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新技术催生了很多新的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如文案编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等。目前,旅游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山东省各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旅游大类相关专业内涵建设,探索旅游产业链发展及产业福射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建设,依托地方特色,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地方及深厚文化底蕴的专项人才;依据产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岗位实际,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的服务技巧,具备灵活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识、提升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种类、层次、规格,满足行业需求,从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与旅游行业发展的匹配。

猜你喜欢

山东省设置院校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东省即墨市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