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初期人民装形制考析

2022-05-11郭明昊

艺术设计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山装列宁款式

刘 卫 郭明昊

引言

人民装是新中国初期最具时代风范、最大众化的服装,然而,目前学界缺乏相关专题研究,其源起、形制释义概念模糊,仍有存疑。学者卞向阳在其著作中也提到“关于人民装的所指及人民装与中山装等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对1949年至1956年人民装相关历史文献、裁剪技术资料的梳理分析,考析其源起、主要款式形制及内涵,以期对人民装获得明确清晰的认知,为当下服装之“民生设计”提供参考。

一、 人民装源起

历史报刊文献中人民装的相关信息,是研究其源起的重要依据。从全国报刊索引系统、历史文献搜索结果看,最早的“人民装”文字记录集中出自1949

年上海解放后的上海地区报刊和历史文献,之后“人民装”的称谓和说法才陆续在全国范围流传,因此,本文首先结合上海解放、新中国初年的社会背景,梳理历史文献,探究“人民装”的源起。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工商业大城市,担任起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的重任,人民政府领导上海人民,克服美蒋封锁、轰炸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困难,稳定社会秩序,团结各方力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以保障民生。全民除旧迎新,投身国家建设,社会风气由奢入俭,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已不合时宜,市民添置“蓝布衣(制)服”“蓝布中山装”“从长衫改穿短衫”以应对时局,西服、时装业生意日渐冷落,部分厂店转产布类服装。南京路上著名的时装公司、裁缝店铺纷纷改变经营方针,“停制‘时髦’服装,改制简单朴素,适合操作之衣服”“力求式样大众化,价钱经济化,并将完全采用国货原料”,以此为大众服务,代表新社会、新气象,简单朴素、便于劳作、式样大众化的新装创制在上海民间开始了。为体现与西服、长衫、中装等旧意识形态下的着装相区别,以人民装、解放装、民主装等新意识形态称谓命名的新装应运而生。由于新政府将“人民”称谓冠于新社会诸多新事中,“人民装”成为新社会新装的最时髦称谓,它体现了服装创制和穿着者对新政的认同与积极响应。

由于进城接管的军委会干部一般穿着解放区布质军装(中山装式)和列宁装,追求进步的人士效仿干部着装,1949年9月16日的 《新民报晚刊》 记录:“蓝布中山装大为风行,福建路旧衣店中,亦纷纷陈列此种新制之衣服……”。中山装(此处新制蓝布中山装也被称为人民装,见后文阐述)整体款式端庄稳重,短装利落、便于行动,领型严谨,挺拔精神,体现了民主、革命的精神,而蓝布质地朴素、色彩含蓄、结实耐用且价格经济,符合新中国初期崇尚简朴的社会风尚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布质中山装式样的人民装获得民众的欢迎。由此,中山装、列宁装成为上海地区人民装创制的参考样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宣告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开国大典上,国家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们身着中山装的形象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虽然政府没有颁布新的易服法令,中山装已然成为新政、新社会的服装符号,由于平等着装的社会新风尚,人民自觉的穿着人民装(类)服装以响应新政、追求进步(图1)。

图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戏曲界代表程砚秋、袁雪芬、梅兰芳、周信芳(左起)合影,其中梅兰芳和周信芳都穿着布制中山装

1949年11月13日上海大公报一则《人民装畅销》(图2)新闻中报道,原生产布匹和内衣的新光内衣公司“新出品的人民装”“尤其适合解放以后朴实的风气,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并陆续供应华北各地以满足各界需求。1950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在《渡过困难就是光明——上海工商业的困难及其前途》一文中指出,上海衣着业应改变营业方针,“必须面向人民,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出路。”“不做西服时装,而做人民装”(图3);人民装的创制、称谓以及生产发展获得民间接受、官方认可,伴随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借由上海服装流行传播、裁剪函授、生产供销的全国龙头带动作用,人民装逐渐成为新中国50至70年代全国范围民众流行穿着的典型服装。

图2:《上海大公报》,1949年11月13日,第5版

图3:《人民日报》,1950年4月28日,第1版

二、人民装款型考析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为保障民生问题,积极鼓励并推动裁剪缝纫生产,裁剪缝纫学校逐渐增多,裁剪书籍在这一时期大量发行。裁剪书籍中的典型样式成为缝制衣服的模板,并起到了对新款式推广传播的作用。建国初期的裁剪书中,出现人民装的释义及款式、版型、工艺的历史文献,为人民装的具体形制考证提供了确凿的凭据。笔者经过多方搜集,共查阅到15本出版于1949至1958年间与人民装相关的裁剪书,通过图文比对梳理(表1)考析人民装的款型。

表1:裁剪文献中人民装图示汇总表

1、人民装的品类解析

根据裁剪书籍的目录,可以清晰地发现人民装与中山装、学生装、列宁装为最常见的服装款式类目,且为并列关系,因此可以判断,人民装是一种独立的新款式类型。

同时,也存在人民装类的说法。在《男装典范》中出现“人民装部”的概念,其下包含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学生装款式类目,“人民装是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学生装等总称,普通是指以藏青色深蓝色或青灰色卡其布,斜纹布及士林布等做成的服装。”说明建国初期,布质感的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都属于“人民”的政治内涵和时代精神所属范畴,因此,从品类上看,广义“人民装”称谓是包含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学生装等一类服装的总称。

2、人民装的典型款式

通过比对不同裁剪书籍,建国之后的中山装款式最稳定,立翻领、四个兜袋,上面笔架式袋盖、衣身下方两个大吊兜袋特点最鲜明(图4);列宁装双排门襟,三只挖袋,香港衫领或大翻领(图5);学生装立领为典型特点,三个兜,兜型一般较简洁,胸前挖袋,下面多为两个带盖兜(图6)。不同于上述三种服装款式的稳定,人民装的款式在裁剪书中表现出相对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梳理有关人民装的裁剪文献,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人民装典型款式。

图4:中山装图示,《新法裁剪 下册》,北京:北京私立新生职校,1954年,第31页

图5:列宁装图示,《新法裁剪 下册》,北京:北京私立新生职校,1954年,第51页

图6:学生装图示,《新法裁剪 下册》,北京:北京私立新生职校,1954年,第1页

第一种,中山装式人民装,特指布制中山装(图7)。建国初期裁剪文献对于中山装式样人民装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布质、简易工艺的中山装,“中山装有呢制及布制两种。普通称呢制为中山装,布制的为人民装,其式样完全一样,其区别仅在缝制技术的高低”(图8)。

图7:布质中山装的人民装,实物图片来自《北京服饰文化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第251页

图8:穿上人民装的周伯勋,图片来自《青青电影(上海)》,1950年第18卷4期,第6页

第二种,综合式人民装,是以中山装为基础身型,综合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西装等款式元素重新设计发展的新样式,也是狭义“人民装”称谓所指。按照“领”“袖”为服装款式的最重要造型因素,可以将人民装款式划分为立翻领式人民装、翻领式人民装。

立翻领式人民装是以立翻领中山装为基础发展的款式,保持了中山装对襟立领的中正、挺拔的造型式样特点,灵活变化上下兜型、明暗门襟等局部款式。例如图9所示立翻领式单排明扣人民装,兜型使用了现代西式挖兜,西装袋盖式下兜。

图9:立翻领式单排明扣人民装,实物图片来自《北京服饰文化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第251页

翻领式人民装是中山装与列宁装的结合设计,是以中山装为基础身型的单排小翻领人民装,其翻领版型多与列宁装一致,兜型有各种变化,多采用列宁装斜插兜(图10)。

图10:翻领式单排明扣人民装,实物图片来自《男装典范裁剪第三集》上海:人生出版社,1952年,第34页

通过技术文献深入研究,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人民装都是以中山装为基础版型,发展变化出其它款式(表1)。这既有中山装版型经过多年实践发展,已成为中国化审美、短装便利服装版型经典的缘故,也有以中山装经典版型制作其它款式便于裁剪、缝制和推广的缘由。由于中山装版式对面料、工艺适应性较强,在其基础上还发展出人民装大衣、人民装棉服等更多丰富的品类,共同丰富以中山装为“一元”基型的人民装多样款式体系。

三、“一元”基型下的形制秩序

人民装是以中山装版型为“一元”基础进行款式变化,其发展秩序中蕴含着中西、新旧服装文化的交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成为新政府制服样式的重要参考,从制服的制式规定中我们能够解读出人民装类制服式样的服制秩序。1950年1月16日,广州《国华报》(图11)曾刊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的地方人员制服单衣式样:

图11:《国华报》,1950年1月16日,第2页

“一九五零年地方人员单衣式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四项,电示各地方机关、学校、工厂等遵行。

一、 五零年地方人员单衣颜色(军队及公安系统另规定)一律灰色。

二、 样式:1、男干部一律中山装翻领,四个明口袋,勤杂人员四个暗口袋。2、女干部一律延安服(旧称列宁服)。3、学校教职员与机关干部同,学员一律学生服,普通领子,三个暗口袋。

三、 帽子样式:1、男女干部及勤杂人员一律八角工人帽。2、学生一律学生帽(即旧式解放军帽)。

四、企业生产单位各工厂商店等职工,一律蓝色,样式与行政机关人员同。”

典型款式 款式图 版图 文献款式描述images/BZ_41_1125_621_1483_1066.pngimages/BZ_41_1639_558_2033_1083.png裁剪计算法与列宁服同。《最新女式服装裁剪指南》-盛吟月(1953年)综合式人民装立翻领式images/BZ_41_1546_1230_2123_1779.png民主装images/BZ_41_1122_1626_1489_2050.png《永甫裁剪法》-戴永甫(1954年)images/BZ_41_1531_1883_2128_2310.png民主装《怎样学习裁剪》-戴永甫(1956年)翻领式images/BZ_41_1541_2407_2128_2951.png男的人民装后肩与学生装相同,女的人民装前肩打开两公分。《裁剪指南》-美林裁剪缝纫学校(1951年)

典型款式 款式图 版图 文献款式描述images/BZ_42_303_624_648_1058.pngimages/BZ_42_680_556_1287_1053.png《男装典范》-王圭璋(1952年)式样综合中山装与列宁装。单排纽,无腰带,领同两用衫及香港衫,翻开则与西装领相仿,袋同列宁装。基本图形同中山装。images/BZ_42_744_1145_1235_1609.png人民装暗门襟;女式人民装用翻领,中山装袖,列宁装挖袋。翻领式《怎样学习缝纫》-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images/BZ_42_303_1782_657_2198.pngimages/BZ_42_759_1750_1220_2331.png贴边与学生服同,如做暗扣式多裁短贴边两片,长比第五钮扣长一寸。《裁剪讲义》-济南新华缝纫补习学校images/BZ_42_759_2425_1250_2974.png人民装

从中可以得知,新中国初期的机关干部、学校教职员、企业工厂和商店职工制服款型基本一致,而以款式细节和色彩来区别其各类人员制服。其中,男干部服为中山装式,女干部服为列宁装式,学员为学生装式;干部服多为四个明口袋,大气稳重,勤杂人员四个暗口袋,简洁实用;在颜色上,灰色多为行政机关人员,蓝色为企业职工,其中另规定的军队颜色为绿色、延安色,建国初期为军人专用色;规定中的“机关、学校教职员、企业生产单位各工厂商店等职工”都属于无产阶级政权下的“人民”的概念,其制服也属于人民装范畴,普通职工与干部制服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区别,于现代服装的平等观下仍然保留了传统“礼”制的和谐秩序,充分体现新中国初期制服形制上简朴、平等、有序的新社会风尚。并且,这种形制“一元”平等的秩序,也同样体现在以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为蓝本的人民装日常服的制式上。

解放初期,男女同着中山装、列宁装时兴,体现新社会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图12)。然而,在对图像史料和裁剪技术文献深入研究后发现,男式人民装以立翻领式为主,强调严谨、挺拔的整体造型,延续传统中正、持重的审美;女式人民装以翻领式为主,在规整造型中小翻领有限度的开放、灵动,在革命、进步的男女同型现代服装制式中,仍然可见传统女性端庄、内敛的审美。例如,1954年《永甫裁剪法 第2集》的暗门襟人民装以及济南新华缝纫补习学校编写的《裁剪讲义》,男女款式同为中山装版型身型,在门襟宽窄、翻领设计上区别男女(图13),在男女“一元”同型中展现形制变化的阴阳、动静和谐之美(图14、图15)。

图12:胡允敬杨秋华夫妇结婚合照(1952年),图片来自《家国记忆 百年中国家庭老照片珍藏》,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111页

图13:左图上为男款立翻领式,下为女款翻领式,《怎样学习缝纫》,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出版,第45-46页。右图来自《裁剪讲义》,济南新华缝纫补习学校编,第27页

图14:大发电镀厂全仁留念,1956年5月16日,前排右1、后排右1均是暗门襟人民装,女式门襟及翻领的宽窄与男式略有不同

图15:穿着翻领式暗门襟人民装划船的女士,《人民画报》,1955年6月,第16页

人民装以中山装型的“一元”基型产生多样款式,充满了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传统哲学,它遵循现代服装经济、实用设计原则,从中山装的“一元”基型到款式组合的多元样式,丰富且变化有序,也承续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礼制”和谐和实用理性思想。

四、人民装本土化创制的客观必然

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长衫、改良的旗袍、引进的洋装(西服)均成为旧意识形态的服装,逐渐被抛弃,人们必然会寻求代表工农无产阶级的简朴、大众的本土服装,以顺应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新时代。

文献资料显示,建国后为适应社会节俭之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建设需要,上海红帮裁缝在保留中山装款型的实用基础之上,对中山装版型、工艺进行调整,使人民装适合社会实际:减少省量,后背取整,使整体身型宽松适度,于现代利落中保留传统中装的含蓄感;调整袖型,增加活动量,以便于劳作;采用简洁兜袋款式,省料省工;简化缝制工艺,利于大众化推广和工业化生产等等。列宁装是源于模仿苏联服装的政治时尚,然而从40年代至50年代的服装技术文献中,同样可以看到列宁装由中山装“一元”基型的推演,以及改成一排扣子的经济节俭与偏襟审美的一举两得(图5)。因此说,作为人民装母体的中山装、列宁装,都需要经过本土化实践洗礼而获得发展。

在新中国初期经济困难、物质匮乏的社会现实下,为解决人民穿衣困难问题,关乎民生的人民装设计必需统筹考量政治与经济、生产技术、实际功用等诸多因素,冗余的样式、繁复的工艺、费料的剪裁必然不合时宜。因此,融合重构中山装与列宁装款式元素,采用结实耐用的自产棉布,简化服装工艺,是人民装创制的客观必然。人民装形制的本土化实践,使只在部分阶层人士中穿用的中山装制服得到大众化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最终,人民装的“人民性”得到了具体实现。

结语

人民装始于新中国初期上海地区民间创制,符合中国人民崇尚简朴、追求进步和身份认同的精神需求,并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纺织服装工业化发展获得大众化普及。在品类定义上,狭义人民装表示新式人民装独立品类,广义人民装可以表示“人民装类”服装(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学生装等)。在款式定义上,人民装是以中山装为“一元”基型,综合列宁装、学生装、西装等现代服装款式元素的多元样式。人民装款式发展统一而有序,造型充满中国式中和、内敛的审美,其革命化的主张中依然承续着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人民装,是在中山装现代服装“一元”的基础上,结合建国早期社会实际进行的实用理性本土化创制,它适应我国经济恢复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体现新中国初期时代精神风貌的服装典范。人民装形制彰显“设计为人民”的终极理念,在倡导可持续设计发展理念的当下,其实用、理性、节俭的设计仍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卞向阳:《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22页。

② 现检索到报刊中含有“人民装”的条目,其中《新民报晚刊》《上海大公报》在1949年、1950年共有七篇的相关报道;《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官方媒体至今共有56篇报道,其中50年代共有21篇相关报道。

③ 建国初期上海《新民报晚刊》《上海大公报》影响力较为深远,其中《新民报晚刊》关于“人民装”的报道最早、最集中。

④ 华农:《由奢返俭》,《新民报晚刊》,1949年8月27日,第二版。

⑤ 《蓝布衣裳足够应付 今年秋装不必再愁》,《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19日第二版;“为节约起见,一般公私企业机关团体职工都准备蓝布做制服”,《上海点滴》,《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23日,第二版;“蓝布制服将成为一般市民的常服”,《上海点滴》,《新民报晚刊》,1949年10月18日,第二版。

⑥ 《上海点滴》,《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16日,第二版。

⑦ 《西装尚未脱下,领口已经解放》,《上海点滴》,《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7日,第二版。

⑧ 《以此为大众服务 不再做华贵衣裳》,《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13日,第二版。

⑨ 1949年9月25日《新民报晚刊》短文:“市井少年有以府绸大纬呢缝制‘人民装’者;”“南京路及淮海路一带的著名高级西服店、时装店,现在家家都有人民装出售。”《人民崇尚朴实——高贵服装不合需要》,《新民报晚刊》,1951年4月28日,第四版。

⑩ 北行返沪的陈望道谈到北平解放后提到,“文代会上男女都穿着解放装,有种兄弟姊妹般的亲切感。”《上海大公报》,1949年8月11日;同年9月,上海“A.D.K.设计了四种新青年装,跑马厅对面造寸时装店也设计了女式的‘解放装’”。《上海点滴》,《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23日,第二版。

⑪ 戴永甫:《永甫裁剪法》,上海:永甫服装裁剪专修班,1954年,第21页。

⑫ 1949年9月22日,在《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中,周恩来说明“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反动阶级觉悟过来的某些爱国民主分子”。参考周恩来:《周恩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8-369页。

⑬ 同注⑥。

⑭《梅兰芳改装》,《新民报晚刊》,1949年10月8日,第二版;“盖叫天穿人民装”,《采访盖叫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4-105页。

⑮《穿列宁装和人民装 品格也要配得上!》,《上海大公报》,1950年1月28日。

⑯《新光内衣公司 人民装畅销 各种出品分批运华北》,《上海大公报》,1949年11月13日,第五版。

⑰《渡过困难就是光明——上海工商业的困难及其前途》,《人民日报》,1950年4月28日,第一版。

⑱“上海解放初期,境内服装业有678户,鞋帽业238户。当时,社会风气转变,华贵衣履营业清淡,布制人民装、列宁装受欢迎。”上海市静安区志编纂委员会:《静安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83页。

⑲《人民日报》提到1953年,一日本代表来北京看到大街上男女老幼穿着人民装。参考《一点观感》,《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0日,第七版;厦门《江声报》刊文贸易公司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人民装需求,制售了物美价廉的人民装。参考《贸易公司特约制售 藏青卡其布人民装》,《江声报》,1951年12月5日,第三版;浙江日报在50年代有16篇关于人民装的报道;在各地方县志记录中,人民装多为这一时期群众代表性服饰,例如2007年版《北京志·综合卷·人民生活志》中提到北京解放后时兴布制中山装、列宁装(即人民装),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 综合卷 人民生活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266页。

⑳ 力主创制新式人民服装的鸿翔公司亦附设裁剪学校,《以此为大众服务 不再做华贵衣裳》,《新民报晚刊》,1949年9月13日,第二版。

㉑ 笔者梳理裁剪技术文献时发现,1949至1953年人民装相关的裁剪书籍均出版于上海,据此,也为人民装创制于上海地区提供了凭据。

㉒ 王圭璋194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于1949年7月创办裁剪缝绣学校,同年10月增设景华裁剪函授学院,1950年出版《裁剪缝绣学入门》,同年在上海各电台播讲裁剪学;之后,相继编著了服装教辅系列书籍,形制图文并茂,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㉓ 裁剪文献中中山装为翻领样式,翻领中山装形制基本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后,中山服混合着解放区的军服进入城市。参考袁仄:《中山服初考》,《装饰》,2007年第6期,第54页。

㉔ 清末民初留日高潮迭起,由此从日本带入了学生制服样式。学生服成为官员、市民、学生、职员习惯穿着的服装。参考袁仄:《中山服初考》,《装饰》,2007年第6期,第53页。

㉕ 列宁装源于20世纪初前苏联及东欧男性日常上衣款式,延安时期,女大学员仿照苏联男性服装式样,自己裁剪出列宁装;参见张玲:《改革开放前中国女性着装中性化的影响因素》,《服装学报》,2018年第5期,第440-441页;50年代初,列宁装先由军队女干部穿着,后来流行到城市各行各业的女干部和学生当中。参见许星:《论20世纪50年代苏式服装在中国的兴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6期,第182页。

㉖ 王圭璋:《男装典范 裁剪第三集》,上海:人生出版社,1952年,第22页。

㉗ 王圭璋《男装典范》中,人民装选料有卡其布、防雨布、华达呢、蓝布、哔叽,这几种布料都为建国后常见棉布料。参见李嘉惠、马成章:《棉布和人造棉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3年,第66-68、75页。

㉘ 同注㉖,第23页。

㉙ 《裁剪讲义——济南新华缝纫补习学校》中出现以中山装版型为基础增加衣长、衣宽形成的“人民装大衣”。

㉚ 学者张竞琼提出近代中国服装演变的规律是本土“一元”服装与外来“一元”服装并行、重构或兼容;参考这个理论,笔者认为,近代中山装由“拿来”、重构到形成具有独特版型、工艺及审美内涵的“本土化”的“一元”基型,亦即由“二元”融合为“一元”。参考张竞琼:《从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第221-222页。

㉛ 目录标注中山装、列宁装、人民装同为制服类。盛吟月:《裁剪缝绣学》,上海:上海妇女缝纫艺术学校,1953年,目录页。

㉜《政务院规定地方人员制服单衣式样》,《国华报》,1950年1月16日,第2页。

㉝ 新中国初期裁剪文献中,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以中山装版型为基型,领子、口袋的变化是不同款式的特点。参考傅英飞:《新法裁剪下册》,北京:北京私立新生职校,1954年。

㉞“人民解放军(包括干部战士)之军服,以本(一九四九)年夏冬所着之单军服及棉军服为标准,其与非军服之主要区别为颜色与式样的不同,军服颜色为草绿色及草黄色。”《非军人不得穿军服 京津卫戍区司令部 说明军服式样颜色》,《人 民日报》,1949年11月24日,第四版。

㉟ 同注⑫。

㊱ 1953年11月19日第2版《人民日报》刊文描述展览会上农民代表称赞棉干部服物美、价廉、样式好,但提出“农民不能穿吊兜的干部服,要是制服式的就好了”,说明“礼”的等级观念仍有延续。

㊲ 实用理性作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活动的结构原则,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形式,它重视的正是变化、扩展、更新和发展。从而中国传统、儒学和实用理性不会对现代化构成障碍。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311页。

㊳ 季学源、陈万丰:《红帮服装史》,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年,第170-172页。

㊴ 同注㉝,第51页。

㊵ 1953年《人民日报》陆续报道服装工业化产品展览会供销两旺,人民装款式多达30多种,获得农民群众的认可与喜爱。参考《依据新情况组织进货迎接旺季》,《人民日报》,1953年10月8日第2版;《在农村举办小型商品展览会扩大推销业务》,《人民日报》,1953年11月19日第2版。

猜你喜欢

中山装列宁款式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Dream Bag
拉美有多少“列宁”?
最火的单品款式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纪念列宁
千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