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检察情怀唱进听众心里

2022-05-10徐晴子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曲理想主义首歌

■徐晴子

在刚刚结束的2022 年全国两会期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检察日报融媒体策划工作室和网易云音乐联合出品的人民检察概念曲《我的答案》“火”了,被网友称为“主旋律宣传的典范之作”。

2022 年3 月1 日零点,人民检察概念曲《我的答案》在网易云音乐平台首发,仅一周时间,网易云对该歌曲评论超10 万条,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5 亿。该歌曲MV连续登上网易云、微博、抖音、QQ浏览器4个平台的开机屏,登上QQ音乐MV全球巅峰周榜第2 名,网易云音乐MV 内地榜第2 名,登上B 站热搜及热门榜首位,快手热榜第6位,上百家媒体转发,让检察宣传破层出圈。

词是基础,是故事本身

2021 年以来,检察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分别创作过7 首歌曲进行普法宣传,覆盖点包括人民检察史、“三个规定”、反诈宣传等,虽然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大多数歌曲的关注点相对零散,很难长期持续性使用。是否需要一首歌作为整个检察系统的名片,让人一听到就能了解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理解检察人的情怀?基于此,《我的答案》应运而生。

作为词作者,我想表达的核心是,突出检察机关以人民的期待为圭臬,以歌曲的形式硬核作答新时代司法为民答卷。在创作时力求避免出现过多的专业化、公文化表述,真正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所以,贯穿歌词创作始终的想法是,通篇不出现“人民”二字,但介绍的每一项工作内核都与人民群众有关。我和团队一直努力在专业性和通俗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不了解检察工作的人听懂这首歌,也让专业人士听到后“会心一笑”。

歌词里要介绍哪些检察工作?以什么方式介绍?如何引起共鸣?这些是在歌词创作过程中,我们主创团队一直在不断探讨的问题。在多次碰撞中,副歌部分的6句词得以一气呵成创作出来,且沿用至终(另外2句词是在曲子确定后补充的),而真正的难点在于歌词的其他部分。主创团队多次讨论进行业务拆解,确认结构主线为“四大检察”,同时又加上了如今势头正盛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每一项业务都有很多亮点,如何在短短四行的内容将这些体现出来?这涉及到不少问题——比如,业务重点到底是什么?选取点是否准确?做加法全部提及后,从受众角度能否看懂?要素过多会否让部分内容不够清晰?做减法后如何将“四大检察”表达得既通俗易懂,又兼具艺术美感?这些都是中期一直让我头疼的问题,也是歌词创作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在刑事检察部分,“身为刃划破黑暗银月高悬,罪与罚落笔分明是非决断”凸显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的决心,同时体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民事检察部分,“今护你劳有所得吃饱穿暖,待明日辟地开天创新纪元”介绍了检察机关支持农民工讨薪、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等举措;在行政检察部分,“纳良言开诚布公直面症结,书几行字字千钧叙意拳拳”体现了检察机关举行公开听证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等内容;在公益诉讼检察部分,“生灵繁青山苍郁碧水甘甜,千百年古迹不语英雄长眠”展现了检察公益诉讼维护生态环境、文物古迹、英烈荣光等工作;在未成年人检察部分,“路途远知山高险心有边界,庭院前篱笆竖起防微杜渐”则介绍了检察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侵害未成年人信息入职查询制度等。

风格、结构、内容都达成了共识,最后就是针对歌词的交流感进行更多设计。要体现交流感有很多种方式,是内心独白、自问自答,还是你问我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我们希望进行交流的主体是谁,是内心的自省、同事间的共鸣,还是与人民群众的隔空对话?为了表达检察机关始终在群众周围,以热血、以坚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心,我们将所有的表述统一,以“你问我答”的方式体现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决心,也因此将歌曲名定为《我的答案》。

曲是核心,唱是灵魂

作为这首歌的词作者,我也参与对接了歌曲制作过程中的所有团队老师,包括作曲、编曲、混音等。词、曲、唱皆为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讲述者,而词作者作为创造故事的人,有责任帮助其他讲述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一起讲述好这个故事。

作曲是一首歌的核心。对于歌曲而言,即使没有词只有曲,它依然是歌:无字歌。我们要追求的是:即使忽略歌词本身要传达的全部含义,它依然是一首好听的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保证它的音乐性。我们把歌词交给了几位作曲老师进行谱曲,并提出对曲风的需求——干净、大气,请他们不必完全按照现有的词格进行音符填充,而要优先保证歌曲的音乐性。在后续提供的6 版歌曲小样中,我们选定了最终的版本。同时,我根据作曲老师在副歌段的音乐设计,补充修改歌词,也在考量了歌词的情绪设计及演唱难易程度后,对部分段落的旋律及节奏提出了修改建议。与作曲老师沟通调整后,最终版的歌曲小样成型。

演唱者是一首歌的灵魂,人声是歌曲中最重要的“乐器”,而歌者表现出的情绪则是听众最先捕捉到的歌曲情绪。我们希望能以“干净、笃定、温情”的演唱方式进行歌曲演绎,并请歌手老师录制了两版不同的结尾。录制过程中,歌手老师交音后,在棚里等着我们的实时反馈并及时返音,保证了人声录制的高效。

编曲是为一首歌增添光彩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曲子这一“核心”得到延展,所以在对编曲的调整上,我们慎之又慎。因为歌词采用了问答形式,编曲老师起初设计了一个非常高级的编曲方式,将歌手老师演绎的主旋律部分,与编曲的旋律进行了一场“对话”,听起来互动感更强。但我们听过后认为,这首歌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检察干警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还需要体现“一个检察人背后,有千万个同他/她一样的人”这一概念。在与编曲老师充分沟通后,老师将第一版编曲推翻重塑,最终形成了与之大相径庭的现在这一版编曲风格。而在乐器编排上,我们提出的需求依然是“干净、大气”,同时针对副歌部分提出希望加入中国大鼓和弦乐的编排,也希望结尾部分收得干净。经过几次“做加法、做减法”的调整,在编曲老师的专业把关基础上,最终得到了现在这版恢弘大气又不失温柔的编曲。

先有共鸣,才有回应

何为传播效果?在我看来,传播效果是受众量及受众回应的叠加。受众量大、受众的良性回应多,传播效果就比较理想。

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这件作品,我们提前创造条件,沟通传播渠道,针对网易云、微博、抖音、快手、B 站等不同平台的特点,规划了不同的传播方案,并争取了各平台的推广资源,这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受众量基础。

如何获得受众的良性回应?我认为共鸣是关键。在《我的答案》各平台留言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词出现频率很高,如“理想主义、信念感、浪漫、真诚”等。而这首歌的歌词之所以能被听众接受,在我看来有个关键词——分寸感。《我的答案》的分寸感是什么?是“不强势、不说教、不自我感动”,是“你看不到我也没关系,我会一直守护着你”,是“你关心的我听到了,你愿意听我说说吗”。

由于普罗大众不了解检察工作,对于检察工作的信息掌握是不对称的,这就导致了创作者和受众群体之间存在天然的“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层“壁”。创作者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关心什么、关注什么,他们能否听明白、看明白我们想表达的。而破开这层“壁”的关键就在于“情”。在《我的答案》里,主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联结便是由副歌和结尾这两部分实现的。

“为国为民就是我前行底气,公平正义就是我理想主义。此生为契濯一方清白天地,纵前路遍布荆棘吾亦往矣。”这段表达的是法律从业者的职业追求,是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其他职业的人有没有理想主义?不同年龄段的人有没有过理想主义?当看到有纯粹理想主义的人时,会不会联想到自己?我想答案都是肯定的,这就是情感共鸣。

“瑰丽世间好颜色何止万千,红色大船载着我取一瓢蓝,阅尽诗篇读不完九州浩瀚,总有人持灯一盏守这河山。”这段表达的是伟大祖国培养出来的检察人的初心,是一种坚定的人生选择。其他人在决定人生方向时有想实现的梦吗?他们是否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他们会不会向往这些内心坚定的人?我想答案也会是肯定的,这就是情感联结。

“你问我未来会更好吗,我说会啊。血还热着,灯还亮着,你看我们都还在呢。”这段结尾想表达的是,“你”问了那么多,最想知道的或许还是“未来会好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如果能得到肯定的回答,我们就会安心很多。所以结尾段的设计就是在最后给大家一个“隔空的拥抱”,告诉他们“我们一直都在”。

追求作品更深远的意义

很多网友反馈《我的答案》“年轻、有朝气”,我想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首歌的词曲编唱4位主创人员,以及最高检新媒体出品团队的成员皆为90后。我们的检察队伍中有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他们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从人民群众中来。只不过某一天,他们选择穿上这身检服,成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在历史的车轮中,他们是一个个小人物,而我们讴歌的,就是这些小人物永远年轻的理想主义。

《我的答案》是人民检察概念曲,讲的是检察故事,但也希望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能在这首歌中获得力量,找到他们自己的答案。正如歌曲开篇所唱——“或许我燃这一生追光逐焰,日复一日只为延星火点点”。在听完《我的答案》后,如果你不仅体会到“他们不是孤星一盏,而是繁星一片”,也能体会到“星星是他们,也是我们”,这便是这首歌包含的意义。

猜你喜欢

编曲理想主义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万世太平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春日景和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十唱共产党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