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10

全科护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习得性老年病结果显示

梁 莉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病人约4.51亿例,65岁及以上老年病人约1.23亿例[2],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逐年增加[3-4]。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创伤、挫折和逆境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5]。糖尿病病人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且随着病情发展容易诱发其他系统并发症(眼部、肾脏、皮肤等),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病人容易产生失落、无助和退缩。糖尿病病人在疾病管理、疾病支持、情感负担、治疗途径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反应,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水平和生存质量[6-7]。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老年病人成为糖尿病群体的大军,相关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病人更易产生自暴自弃的负性情绪[8]。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出合理护理措施缓解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提供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432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临床确诊为糖尿病;③确诊时间≥1年;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问卷选项;⑤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沟通能力障碍。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费用支付方式、主要照顾者。

1.2.2 习得性无助感量表(Learned Helplessness Scale,LHS) 由武晓艳等[9]编制,包括绝望感(5个条目)和无助感(13个条目)2个维度,共1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为18~90分,得分高低与习得性无助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参考相关文献将<54分设为低水平,54~72分设为中等水平,>72分设为高水平[10]。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

1.3 调查方法 研究人员在调查前均经过系统培训,调查前征得病人同意,选择病人安静休息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向病人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告知病人问卷匿名填写,病人无法理解问卷时可及时给予解答,但不能使用诱导性语言。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整理,及时剔除无效问卷(如多选、漏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5份,剔除不合格和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回收问卷432份,有效回收率为97.08%。

2 结果

2.1 老年糖尿病病人一般资料 本次共调查老年糖尿病病人432例,年龄60~88(71.23±3.18)岁;男208例,女224例;文化程度为小学168例,中专/高中155例,专科及以上109例;患病时间1~2年96例,3~6年131例,7~10年111例,>10年94例;婚姻状况:已婚226例,离异18例,丧偶182例,未婚6例;在职74例,退休186例,无业17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 000元163例,3 000~6 000元167例,>6 000元102例;全自费36例,新农合医保181例,职工和居民医保215例;主要照顾者为子女231例,为配偶201例。

2.2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为(59.01±16.5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时间、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2.3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时间、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时间、职业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为(59.01±16.56)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老年糖尿病病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受到无助和失落感,甚至有病人感受有绝望感。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的产生与情绪调节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负性情绪的产生对疾病恢复不利[11]。提示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病人心理上的护理和干预,同时调动社会支持系统,让家属给予病人更多陪伴,缓解老年病人无助和绝望感。个人应对方式对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大影响[12],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引导老年糖尿病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3.2 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受多个因素影响。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病人耐受力逐渐降低,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如低血糖、肾脏损害等,并且更容易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13-14]。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习得性无助感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可能原因为随着病人年龄的增大,病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会对病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病人的无助感逐渐增强[15-16]。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年龄较大的病人更多的心理护理和关爱。

3.2.2 性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的习得性无助感严重,可能原因为女性病人较男性病人更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无助感[17]。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并超过男性,治疗率低于男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较男性低,因此更容易产生相关心理问题[18]。因此,女性糖尿病病人更需要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关怀[19]。

3.2.3 文化程度和职业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状态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可能原因为较高学历病人多为在职或退休状态,经济压力较小,且能够通过媒体、书籍和网络获取缓解无助感的相关信息,并且疾病管理水平较高。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对糖尿病有更深的认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4 患病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病时间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老年病人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有视物模糊、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并发症会明显增加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无助感。同时病程长的老年病人服药治疗时间更长,长期的服药但未见疾病好转,会使病人产生疾病治疗不确定感。病人在面临疾病治疗不确定感时更容易产生压力、焦虑、无助感的心理状态[20]。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患病时间的长短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心理状态的改变和病人症状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对于病程长的病人更应重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3.2.5 住院费用支付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病人由于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如果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会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自费治疗病人。有医疗保险的病人住院期间部分费用可以报销,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在很大限度上能够缓解病人无助感。

4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病人习得性无助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时间、职业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多个因素影响。由于本次调查范围有限,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习得性老年病结果显示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辅导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习得性乐观
最严象牙禁售令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