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2-05-10杨承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杨承荛

【摘要】在学生素养提升不断成为教学重心的大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可以让教学向精细化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从而把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重视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且想办法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内驱力,从而通过对教学的优化来构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在充分依托数学教学本质的前提下,真正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完善数学学习思维.

【关键词】观察能力;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这就使得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的长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还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去探究数学规律,从而完善数学思维.但是,观察能力的获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产生观察兴趣都能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观察能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更多思辨的可能,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灵活地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数学中的“观察”,既重视对观察内容的把握,又重视观察顺序和观察维度,从而真正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一、积极寻找学生学习兴趣点,重视观察内容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化地增强注意力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忽略学情,那么,针对小学生制订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在切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积极灵活地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不仅是一种教学机制,還可以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契机.对小学生来说,越是感兴趣的事物越能激起他们的观察主动性,从而强化观察的效果.但是,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观察内容有多种层面,学生的观察可能涉及某种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又或者是基于问题解决中的某种方法,还可能是就某项数学规律引导的总结.因此,对观察内容的界定教师应该更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即要能够在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不约束他们观察的方向与思维,这也就让观察的内容变得发散而全面.让学生随着兴趣点来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时分”这部分内容时,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促进学生把握知识点.

本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的基础上,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用谜语导入,用这样的方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时钟.教师紧接着出示各种类型的时钟,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事实上,不仅是时钟的样式有区别,“三条腿”的形状也有差别.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教师应顺势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分别表述它们的异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获得了教学层面的反馈.教师在借助观察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要引导学生以动态的眼光继续观察时钟,细化到每个小格子与大格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决进率问题.

二、善于增强学生探究内驱力,明确观察顺序

把握明确的观察顺序,相当于为学生找到了一个思维的支点.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如果毫无阻碍地让他们随意观察,虽然能收获很多数学观点,但对于深层次规律性挖掘或许会产生弊端.这是由于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有更多内在的规律指导,体现在教学上则表现出一种循序渐进性.比如在教材编排上,很多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就是依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又或者是对相关知识的拓展,表现出先易后难.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也增强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驱力.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问题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太过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能较好地激发出学生最高的动机追求.所以,在适当的动机促进下,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进行有序观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周期”这部分内容时,能够看出增强学生探究内驱力对引导学生明确观察顺序的实际帮助.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能够在结合具体情境的前提下发现一些简单周期排列下的图形或者物体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图形周期性的简单排列,懂得既要尊重实际的排列顺序,又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内驱力.在简单的周期排列里,学生最先要把握的就是观察的顺序.在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时,学生应该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观察,而这种看似复杂又确实有迹可循的观察,能够让学生在做出正确解答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思索,这种“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知识更符合学生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间的转换,比如对有周期规律的一串灯笼来说,也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切实将知识由复杂变简单,增加解答的准确率.

三、巧妙优化教学与生活联系,丰富观察维度

如果观察只局限于教学,便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事实上,学生最初的学习观察,所指向的便是生活而非教学.从这个角度来看,观察源自生活也应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重视生活与教学中的观察联系,从而拓宽学生的观察维度,让学生在观察中看到生活,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将观察看成通往数学学习和生活指导的桥梁.我们不遗余力地在教学中设置情境也是这个原理,都是想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并以此来更好地影响生活.基于这样的目的,教师在看待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更为立体地将其置于生活的场景当中.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既能唤醒学生的经验准备,又能在其心建立生活情境中的熟悉感,加强教学感染力.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具体观察,从而在根本上优化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观察维度.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时便有所体现.

本部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视图,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借助想象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可是,要想让学生实现灵活运用空间思维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的便是他们的观察力.学生应有目的地针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这也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观察维度.而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略的还有学生对观察顺序的认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观察,但对观察结果的表达则因为没有明确观察顺序而比较混乱.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了进一步量化学生的观察结果,拓展观察维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拍照的形式来表示.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一个生活中的小型医药箱时,可以明确指出让学生拍摄药箱的正面、侧面和顶面,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记录,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维度同时拍出药箱的正面和右侧面,或者同时拍出正面和左侧面,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简单地进行标注.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观察,可以使其从不同的视角解构生活,从而使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

四、依托教学的本质善用对比,掌握观察方法

对于一些需要一定思维解决的问题,应先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这说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观察方法,也说明基于教学的观察并非无迹可依,相反地,正确掌握观察方法还有助于强化学生思维,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观察方法的推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潜在的规律,进而加深理解与识记,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在对比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突出重点进行总结.而对于那些理解力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即能够在研究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类比出其他内容,进而将它们融为一体,便于解决相近的同类型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对比,突出各自的异同.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依托知识本质探究善用对比来掌握观察方法的功用.

本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观察它们的展开图,在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引导他们发现教学的本质.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以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倘若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当沿着正方体的某条棱把正方体纸盒剪开后,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类型.通过观察,发现“141”型的展开图可以分成六种情况,即中间4个,上下各1个.还有“132”型的展开图,即第一排为“1”,第二排为“3”,最后一排为“2”,该展开图共三种情况.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九种展开情况,在借助规律灵活记忆的前提下再有效识记“222”型和“33”型,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情形就记全了.基于此再运用观察所得来解决实际问题,便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应有的判断.

五、重视思维的发散构建模型养成观察习惯

从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来看,学生是否切实将观察内化成了一种习惯,是值得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作为观察实践的主体——学生,是否顺理成章地在第一时间选择观察,并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相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因为学生太过“急于求成”,导致观察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学生甚至是将数学练习机械性地看成一项答题任务,一味求“快”,却忽略了观察所需要的“稳”,导致欲速不达.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首先要做的便是“慢”下来,只有更为细致地思考才能带来数学思维的发散.考虑到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教师会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口诀,并以此来指导行为.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例子便是乘法口诀的应用,学生一般是在熟读成诵以后,再将其广泛用于问题解决之中.又比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也可以看出以模型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对数学思维发散的积极作用.

从某种程度来说,本部分教学更倾向于“综合性”的课程.对于位置的确定,不仅包含了方位问题,还包括了具体的距离,这就毫无疑问地将单一的问题提升到了复合性的问题上,从而既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方向和距离的交互影响,又要求其能够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将思维发散和空间观念发展紧密结合.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解决本部分问题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先“慢”下来进行观察,找出题目中直接或者间接的条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前提下,用“一看,二画,三转化”的口诀来帮助学生构建模型,从而内化学生的思考方式.而“看”的内容也涵盖了观察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不看不答”,先看题目中的方向,再看与距离相关的内容,从而避免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上的混乱.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标记的形式画出重要的信息,也可以在具体的图示上进行简单的标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解题支点.转化的内容则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实际要求进行,比如常见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就涉及转化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在模型构建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地制订观察能力培养策略,可以创造性地将观察理论和观察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前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学生的观察兴趣.要想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观察的顺序,教师还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内驱力,让观察持续下去;还应该引导学生以丰富的视角多维度地进行观察,既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又从数学的角度指导生活,从而把握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对比中切实掌握观察的方法,进而在模型构建的应用中养成观察习惯,在促进思维发散的同时运用正确的观察策略来指导教学,切实有效地在培养好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武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4):35.

[2]徐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3):33.

[3]隋學斌,王华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路的实践反思:以青岛版教材“完美的图形——圆”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5):33-34.

[4]林晓峰.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1,28.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