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及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09樊彦瑞

中国新通信 2022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互联网

樊彦瑞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在面临着教育转型,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就是转型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今后走向社会以及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求的。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应该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与成熟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恰恰符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继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素养,逐步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方向靠拢。

【关键词】    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校    计算机    “互联网+”

引言:

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计算机能力几乎已经成为迈向工作岗位的首要条件,当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计算机相关知识也已经成为了他们知识架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此,计算机依然是广受青睐、好评有加的热门专业,而相关课程也成为了高校中不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总结这门学科,那就是三分靠知识,七分靠实践。而随着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策略的深入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为计算机专业的最终教学目标一定要向培养技术强硬、基础知识稳固且实践能力出众的方向靠拢。

一、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一方面有些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内容多且繁杂,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落实,更压缩了校内上课的时间,很多教师都面临着由于课程任务繁重而引起的教不完、讲不透的棘手状况,因此他们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到底如何。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还在坚持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理论课时多,上机课时少,这种教学安排既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专业技能要求。

(二)重全体,轻个体

特别是对于刚入学大一大二的学生,以老师为课堂主导的话,根本不能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学习需求,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对某一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导致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而基础稍差的同学则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如此两极分化,不论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稍差的,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不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重传授,轻应用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了。依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长久而稳定的发展,教师一旦让学生来处理实际问题,便会手忙脚乱,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另外,在很多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并没有重视对应用型课程的增加,也没有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而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环境和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将大大缩减。

(四)重完成,轻锻炼

从现实情况中来分析,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他们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成为了一名老师,并没有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虽然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不能满足当下职业能力、职业需求,相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和背景不可观。延伸到教学中,可能给学生们安排的项目也是比较简单,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需求不太相符,更不能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应的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成长得不到保障,从而浪费了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五)重结果,轻过程

普遍来看,现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考试还是坚持理论考试为主,上机操作为辅的考核模式,即便是有上机操作,考核制度和形式也不太完善,根本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会选择临阵磨枪,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天进行突击训练,甚至会在校外报名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如此,既是对校内教学资源的浪费,又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轻视,不管是哪种,都将严重阻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稳步提升,其实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并不能真正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真实的测试。

二、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一般来说,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二是实践能力,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首先我们来说理論知识相关的课程建设,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而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等等,任何一门课程的缺失都将影响学生整体计算机理论知识结构框架的不完整,最终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结果。其次我们要说的就是实践能力,也可以说是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办公软件的运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网络安全等,这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中之重,但是只有理论知识扎实,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切记要把握好理论基础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的比例问题,以确保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第二,满足市场的需求。从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大多从事的工作都围绕在软件、网络周围,而硬件相对占的比例不大,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协调比例分配,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此外,更应当借助职业能力、职业素质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力求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保证其在就业环节中的竞争优势。第三,突出专业性与实践性。计算机相关知识较为繁杂、无序,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倍感枯燥。而实践操作难度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基础,更是无法完成操作训练,限制了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进步。基于此,突出专业教学的办学特色与实践部分十分重要,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实践,为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如果真正能将以上三点要求落于实处,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充分考量和研究,那么将快速地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切实有效的课程保障。

三、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一)引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大教学优化力度

对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所有高校跟随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要得到学校内所有教师的认同和认可,懂得接受变化,敢于迎接挑战,这是从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出发。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建立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素质教学优良、科研能力较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对此,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建立校企合作联络机制

高校可以与本地计算机企业以联谊合作的模式,由高校定期评估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资质,从中筛选出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参加工作。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参与企业计算机项目开发研究,也可以同企业展开学术探讨,学习企业特色文化,争取尽快掌握企业的岗位工作技能,新时代下最新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职业需求,等待实习结束,以便返回校园将岗位最实用的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如果学校的经费充足,还要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管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光临学校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和传授经验,学校可以为这样的人员增设兼职的岗位,定时为学生灌输行业新动态,传授新技能,以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高校的经费不足,则可以请这些人员不定期的到学校开设讲座,向学生普及在企业计算机项目开发、测试与实施中需要相关人员都具备哪些专业技能,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2.共同编写教学教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材起的是基础辅助作用,如果教材的编写初衷能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实际操作案例出发,定期更新,那么学生便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解决现实项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尽可能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与企业实际工作所需靠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及时转变,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近一步。

(二)创建实践训练基地,观摩竞赛齐头并进

1.观摩专业技术人员实践

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基础。在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完成之后,高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邀请企业有实力的项目研发组到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工作。而届时高校可以向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发出招募令并限制名额,可以挑选出一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供辅助服务,借此机会学生可以近距离观摩整个计算机项目的整体操作流程。通过实际项目的引导和推动,不断促进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再复习与现学知识的立刻实践,这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满足今后的实际工作需求。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配备相应的专门用于软件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信息可视化实验室,计算机项目训练基地以及各种相关的实验研究中心,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转化于实践中。

2.鼓励学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大赛是大学生展示才华,提升自我的实践活动平台,也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重要渠道,更是高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和学校一定要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多参加一些区域性的、国家性的乃至国际性的计算机竞赛,帮助学生有效突破理论的禁锢,深入感知计算机理论与技能应用的重要性。此外,高校还可以联合其他高校共同举办IT竞赛或者是IT技术交流赛,以此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基于此,高校应该将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让技能大赛更好的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组织先进的专业实践项目

高校与初中、高中,不管是职能还是方向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高校的核心教学方向是以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就业为主导,教学内容一定要联系实际,且与社会的需求相契合。基于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将他们培养成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不管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目标上,都要符合社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少设备少项目的情况,高校可以设置先进的专业实践项目并匹配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与计算机实践接轨。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1.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

高校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假期时间,与企业共同商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和实习计划,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先天的优势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人才实习或者人才培训计划,从高校引进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为企业计算机项目的研发、实施、系统分析、网络程序编程、网络设计等提供实践支持,进而培养学生更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应用能力。

2.高校引进企业外包项目

纵观大多数的计算机企业,其显著特点就是小型化和核心化,这就决定这一部分企业在承接到大规模项目的时候在人力资源上并无法给与充足的支持,不得不将非核心项目外包。而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则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高校可以牵头向企业承接外包项目,并将项目以毕业实习计分的模式转发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学生合作完成或者独立操作完成,一方面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将真正把自己放入真实的企业中,提高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技能,从而在相关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以毕业实习、就业机会为跳板,进入到对口企业中学习和锻炼。

(四)改革评价方式,实现全方位综合测评

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考核方式,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能力,二是专业核心能力,当然,开发技能、沟通社交能力、设计能力等也应该被纳入到考核范围中。由此看来,很多学校采用简简单单的一张试卷和一次期末上机考试的方式并不足以完全考察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成绩也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基于此,为了更适应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建议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其中老师、学生、企业、客户都将成为评价的主体,而考核的内容也更趋于多元化,要尽可能将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团队协作、交流沟通、作品质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如此才可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科学且合理的评价。另外,考核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试卷和上机操作,还将包括问卷式、评比式或者答辩式,如此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力求做到客观、科学且合理。例如在对某一个同学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积极性、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团队协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因素列入到考核大纲中。教师应当重视考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多观察、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评价方式,将以上的考察内容列入图表积分,以期借鉴“德育银行”、“货币评价”的套路拓展教学管理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后拓展方面没有发挥出极强的创造性,多引导、多疏导,增强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争取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拿到较为平均的积分或虚拟货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只有这样,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才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以创新拓展、开拓进取为重要手段,构建出全新的、全面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各個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先从教师、教学、实践以及考核进行根本性改革,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将学生的综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能,最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肖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及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2):封4.

[2]武满芳.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14-215.

[3]张晶.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实践[J].电脑校园,2021(3):1086,1089.

[4]陈涛, 胡成松.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探讨[J]. 现代计算机, 2014(21):4.

猜你喜欢

计算机互联网+互联网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