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基于VI+VR技术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05-09郝爰飞赵晓旭张明山

中国新通信 2022年5期
关键词:系统设计互联网+互联网

郝爰飞 赵晓旭 张明山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为各类信息化设备、网络系统等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承接途径,强化信息传输效率。在此背景下,智慧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则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贯彻人工智能理念,将科学技术与教育服务有机结合,强化院校管理功能。基于此,文章以智慧校园与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分析智慧校园文化系统框架,并对VI+VR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    VI+VR    智慧校园文化    系统设计

引言:

校园文化是院校教育及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教学理念转变的承载体,助力执教团队专业成长、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保障。从文化体系而言,其可以看成是校园、社会以及全体师生在日常运作中的一种总称,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院校发展起到全过程支撑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搭载智能平台、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构建出全域化的智慧校园系统,可为校园文化的弘扬与宣传提供有效载体,更为全面地体现出学风、教风,贯彻落实学校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校师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在此背景下,将VI+VR技术与智慧校园文化体系相融合,以智慧平台为延伸点,深化校园文化的传播质量,确保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可践行院校办学宗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则是针对VI+VR技术下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智慧校园与校园文化的相关概述

(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信息高度集成下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将校园运营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变,以数字体系阐述校园运营中的各类形式,实现一体化管理。对于校园发展而言,无论是教育、管理,还是学生思想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塑造,均需要规范化的管控,确保各类教育服务精准切实到教学实践中。智慧校园的建设则可从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打造区域内互联互通的数据体系,这样在后续系统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则可真正实现以不同处理点为基准的数据服务,院校全体师生也可通过智慧校园平台享受相对应的服务。此外,智慧校园还可实现一体化服务,将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整合,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强化教育质量,为院校教育改革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校园文化

互联网时代到来下传统知识文化观念,已经逐渐向智慧校园文化观念所转变,通过知识体系作用于智慧平台之中,可以更为全面的促进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智慧文化体系的建设是真正将互联网思维与交易思维相结合,在强调教育核心时,可以对各类思维进行有效延展,例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智慧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则是将文化功能作用于互联网平台之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文化体系进行多方位的构建,增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整合力度,形成内在驱动与外在干预的教育合力,令师生在校园期间遵守院校各类规章制度,进而形成具有引导性与约束性的校园文化体系,对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化服务。

二、智慧校园文化系统框架分析

(一)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及价值

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简称SIS,其是依据CIS理论模式,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之内进行,不断实践与完善,确保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集成创新理论与拓展性思维,提高院校的办学质量,契合新时代社会市场对人才诉求。智慧校园文化系统建设,可以将学校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数据化解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各类平台、神经网络算法等,将教育及管理理念教育及科学技术观念等进行创新与规划,对于学校发展人员。可以树立起更为优质的教育目标,并向外界宣传本校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一个品牌效应,拓宽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影响力。从教育微观角度而言,院校在创办过程中,依据地方经济以及院校教育的不断影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文化背景,对校园精神文化以及各类教育文化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其也可以看成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所在,同时依据文化特征有效将本院校与其他院校区别开来,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机制,令师生在日常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深层次领悟到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第一,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深层次优化校园文化体系,令其在教育市场中获取更大的优势。第二,特色文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在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之上,发挥出校园文化的本体价值。第三,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进而发挥出校园主体性价值。第四,校园文化特色功能可以对学生学习以及教育实践提供内驱力。

(二)智慧校园文化系统主体框架

1.校园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

校园理念文化识别系统可以通过识別功能,对现阶段教师及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充分体现出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价值追求,其本身所构建出的运行基准是符合校园发展的,如校园地域特色,历史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等,通过数据多功能化的阐述,将各类预期因素进行分析与合理规划,保证校园发展的持续化与健康化,深度切实院校办学理念具体定位,打造出校园文化品牌,例如,校园核心理念、价值观、校园使命、座右铭,以及校风政风建设、办学特色、管理理念、育人理念等。

2.校园文化行为识别系统(BI)

校园文化行为识别系统则是以理念文化为切入点,针对院校内部的各类规章制度,设定好相对应的宣传体系以及各类项目活动,此系统规划与设计是高度契合的理念文化的塑造与宣扬过程的,保证各类行为特征可以充分凸显出校园风貌以及校园形象等。此类系统则是针对校园规章制度、教本开发以及项目活动为主,全过程的作用于学生学习中,这样可以通过文化层面的解析,将学生学习行为以及生活行为形成一定的指导与约束,极大提高校园教育服务治疗。

3.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VI)

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则是通过视觉感官功能将整个文化体系设定出相对应的基准,例如个性化基准、系统化基准等,结合文化识别功能,将各类基础要素塑造出更为完整的视觉新形象,此过程中可以将各类教学设施及项目活动作为识别基准的一个标杆,结合具体规划内容,将元素充分融合到校园文化体系中,令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达到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效果。

4.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系统(EI)

校园文化环境系统是将院校教育与服务资源中存在的隐性方面进行整合,结合各类文化载体,突出资源的利用效果。例如,教师文化、生活文化以及校园走廊文化等,通过环境为出发点,将文化培养与渗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育管理体系中,这样可以达到校园文化与校园管理的深度整合,形成秩序化、人文化与教育化的合力,凸显出院校文化的建设资质,并可营造出多元性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生活层面学习层面的多方位引领,体现出智慧校园文化的魅力。例如。针对教学区、办公区与生活区进行建设,通過文化元素的多方位渗透提高环境特征以及文化魅力。

三、基于VI+VR技术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视觉识别器是视觉符号为基准,通过智能识别功能对各类静态化信息进行表述,可以形成具体化与视觉化的传达路径,保证各类效果在呈现过程中可以分析出意象性、抽象性的信息,进而转变为具有独立功能的文化符号。从校园建设角度而言,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将文化进行多层次的表述,保证各类文化服务的对接性。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及相关软件系统构建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场景。从技术角度而言,其可以搭载计算机仿真系统,构建出模拟环境,提高模拟环境的沉浸性特征。通过各类数据映射将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体系以及相关模型,再经由输出设备以及电子信号传输机制,将物体进行虚拟化成像,这样人们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观察时,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数据模型的立体化特征,提高人们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性。智慧校园文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平台与智能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保证智慧校园中各类数据信息的实现可以正确驱动校园智慧文化的延伸。只有这样才可以打造出文化与技术相融合的发展框架。本文则是从 VI系统与VR系统两方面对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本身所呈现出的关联特征需要全过程,作用于整个智慧文化体系中,保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校园家庭与社会之间构建出三位一体的文化范畴。此类系统即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形成与延伸进行全方位探讨,同时也可以将办学理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学生在享受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认知到智慧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观与价值观。

(一)校园VI系统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建设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主要是以视觉感官为主,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元素融入,保证每一类文化特征可以通过实际载体予以呈现。除此之外,智慧校园文化的视觉属性,则可以将外部相关联的视觉化元素进行设计,例如建设校园智能卡、智慧网站以及数字终端产品等,通过视觉元素的融合,保证每一个项目体系在实现具体功能时,可以令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园文化元素带来的冲击感。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将校园文化的抽象化概念通过标志图案以及色彩进行表述,将元素转变为视觉传达符号,可以令整个标志具有鲜明的特征。学生们在接触到此类标志时,则可以真正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凸显出文化精神内涵。

(二)虚拟校园交互式展示系统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智慧校园文化系统时,主要是依托于交互式与沉浸式功能打造出三维立体化的虚拟场景,结合物联网的技术,将整个校园的各类环境进行场景模拟,通过数字信息与数据模型,保证每一类信息所阐释出的各类数据载体是符合1:1场景建设的。例如建筑楼、综合楼、住宿楼以及绿化景观、运动场所、实验设施等。通过智能软件设定出整个校园参数,保证每一类信息在比对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的形式,凸显出校园文化的主体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利用虚拟现实设备对校园场景进行查验时,可以通过多形式化解析出整个场景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例如,在对校园参观中,可以通过定点俯瞰、仰看的形式,对校园内部的环境进行解析。除此之外,通过校园文化系统之与交互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真正凸显出文化的特色性与价值性,对师生可以通过虚拟设备全面了解到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与此同时,在校园文化拓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产品建设搭载互联网,分析出当前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发展概况,例如,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模拟数据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的走向,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价值化整合,通过物联网实现人们与整个虚拟校园文化场景的互联与互通。在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令参与虚拟环境的各类人员,充分了解到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各项活动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价值,达到文化弘扬的效果。

(三)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从校园文化的衍生与演变角度而言,其是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特定性思维,且此类文化思维可以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个重要衡量点,进而指引着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则是需要按照传统校园文化的演变规律作为主体,结合互联网运作模式,将各类文化传输作为一个衡量体,凸显出文化的本质价值。对此,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一个节点,通过多媒体平台以及网络平台,依据不同文化特征在不同区域不同终端显示出内容,此时文化传播则可以通过各类载体进行现场规划,例如电视节目、网络直播节目等此类定向式的组成形式,不仅可以将文化来源界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渠道对文化进行延展,这样可以通过打破传统校园文化时间与地点的局限,依托于互联网进行无限制、无区域内的传输。在具体设置过程中,校园组织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多媒体平台进行研发处理,结合不同播放形式以及不同播放时间段,将信息定向推送到网络平台之中,可以有效实现平台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技术人员应起到信息审核的重要性,将播放终端设定出相应的认证机制,人员才可以依据自身信息登录到网站,有效杜绝外来人员的访问问题,从而达到文化的定向化与规范化推广,有效增强校园文化的传播效率。

(四)智慧校园文化社区平台

在對智慧校园文化社区平台进行建设时,服务对象是以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为主,通过智慧平台所搭载的信息沟通渠道,有效将各类内容通过平台多形式化的展示功能,向各类服务人员提供决策建议。例如,通过多场景信息的表述,将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通过教育服务以及活动组建作用于学生群体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到活动开展特征以及各类专业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影响效应,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令学生形成一个思维模式,进而有效积极参与到学生各类活动中。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文化社区平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关联,增强教育服务的实效性。学生与家长在进行沟通时,可以更为充分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结合院校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令家长及时明晰到家庭教育所起到的重要性,才可以达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共识,真正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才可以有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令学生从不同角度解析出校园文化所带来的魅力,进而树立文化意识,引发思想深处的共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依据不同载体设备,可以打造出多元文化场景,令全校师生通过智慧服务功能,深层次领悟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为此,文化系统具体建设期间,必须充分结合技术体系与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各类功能呈现的完整性与精确性,真正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深化智慧校园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宋兴华.高职院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路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6):24-28.

[2]李志刚.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6):235-236+239.

[3]李蕴.大数据时代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4):38-39.

[4]汪卫平.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08):141-142.

[5]于巧娥,王林毅.“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8(04):208-209.

[6]周军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路径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4-5+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基金“互联网+模式下基于 VI+VR技术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QN2021225);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互联网+模式下基于 VI+VR技术的智慧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与实现”(QN2021225);

郝爰飞(1989.011),女,河北保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信息化高职教育;

赵晓旭(1978.07-),男,河北省保定,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张明山(1981.05-),男,河北保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职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系统设计互联网+互联网
一种基于SATA硬盘阵列的数据存储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目标特性测量雷达平台建设构想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