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纤维化病理学诊断

2022-05-07陈平圣

肝博士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区肝细胞间隔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损伤的过度修复反应,见于各种慢性肝病,若持续发展,则转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导致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属于临床顽症。得益于近半个世纪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此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既往认为该病进行性发展,目前认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阻断其向肝硬化及肝癌方向发展。新的认识催生新的行动。针对肝纤维化的新药研发和新防治策略因此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了解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以便判断药效和方法优劣。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组织活检是当前评估肝纤维化的三驾马车。实验室检查主要指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指用超声波探测肝脏硬度,即瞬时弹性扫描;肝穿刺病理诊断最为经典可靠,仍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因其属有创性检查,难以重复进行,所以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引人注目。

不过,由于肝活检病理诊断具备一些不可替代的优点,故还在广泛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可以直观了解肝脏病理变化,不仅仅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还可以看出肝细胞病变程度,炎症反应程度,十分重要的是结合特殊染色及电镜检查可推测病因。例如,肝纤维化伴有毛玻璃样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免疫组化染色在组织原位检出HBV 抗原(HBsAg、HBcAg等)可判定为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伴有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淋巴滤泡样结构和胆管损伤,组织原位检测出HCV 抗原成分,则为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伴肝组织内微脓肿的出现,且为肝移植病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汇管区查见血吸虫卵沉积伴急、慢性虫卵结节形成,可诊断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内查见Mallory小体,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线索;非化脓性硬化性胆管炎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而肝内严重淤胆伴肝细胞弥漫性羽毛状变性则考虑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所导致的肝纤维化也均有各自病变特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从病理形态判断肝纤维化程度,主要根据纤维间隔的疏密和宽窄以及结节的多少。用于肝纤维化评价的半定量评分系统主要包括Ishak、Knodell、Scheuer和Metavir评分体系。通常把肝纤维化分成5个级别:0级,无纤维化;1级,汇管区纤维性扩大,无纤维间隔形成;2级,汇管区纤维性扩大,少数纤维间隔形成;3级,多数纤维间隔形成,但无硬化结节(假小叶);4级,肝硬化。后来,有学者在Metavir 分期的基础上将肝硬化(S4) 根据纤维间隔宽度和结节大小细化分为3 个亚分期(4A、4B、4C),即Laennec 分期(表1),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更加准确,因此,Laennec 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系统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纤维化病理分期细化后,对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评价尽管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过于细化的纤维化分期有增加观察者之间差异的风险,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因此欠佳。为了解决上述半定量评估的缺陷,量化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已被初步用于肝纤维化的病理评估,但受制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故应用受限。

表1 Laennec 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系统(肝穿刺组织)

总之,肝纤维化病理诊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未来需要结合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学特征,完善传统的病理分期体系,形成新的实用、可靠的评估体系。临床上,肝纤维化病理诊断报告要求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除了纤维化程度,还要显示活动程度(包括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和炎细胞浸润程度)以及病因学线索。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把病理诊断与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猜你喜欢

管区肝细胞间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上楼梯的学问
日本为争钓鱼岛备14艘驱逐舰 一旦有事快速驰援
日本海上保安厅卷入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