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再造
——盛京皇城文化街区街道景观艺术研究

2022-05-07邹德涵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7期
关键词:商业街古城沈阳

邹德涵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在读

1 沈阳城市街道历史变革

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是辽河平原的交通中心,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军事重地。秦统一六国后,沈阳归属于36 郡中的辽东郡。直至西汉沈阳城初步形成,称“侯城”,元代正式命名为“沈阳”。1625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开始了对沈阳大规模的改建,沈阳遂改名“盛京”。

沈阳的城市街道自1636年开始改造,从盛京八门的修建和市内主干道的规划开始,形成以“井”字形贯穿,内方城、外圆廓。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而盛京城内的井字街道,也就是当时的四平街(今中街),成为生活用品和手工业品的经销区。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省省长,为促进奉天经济发展,在商埠地建南北市场,按照九宫八卦图来设计(今沈阳八卦街)。

2 沈阳中街“文化古城”的发展历程与承担功能

2.1 中街的形成与发展

沈阳中街,早期名四平街,是沈阳市最早形成且具有400年历史的商业街。明朝时,按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把原来“十”字形的两条街道扩建成“井”字形的四条街道,即如今的中街、朝阳街、沈阳路以及正阳街。东起钟楼,西至鼓楼,总长度为579.3 m,宽为11.7 m,由三合土砸成。在街的南北两面,由西向东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起脊瓦房,每家店铺挂起招幌来吸引顾客。取名为四平街,有四季平安,年年太平之意。

在20 世纪初期,中街日渐繁华,各行各业的商号随之发展起来,交通路线也汇集起来。小西门一代是金融聚集地,以钱庄为主,小东门以日杂百货为主,小南门以饮食为主,钟鼓楼附近则以服装为主。截至目前,中街拓展至1 500 m,已成为辽宁省的文化地标,是省内最大的商业街之一。

2.2 中街的街区功能

2.2.1 社会功能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市民利用街区的公共性开始自发举办和参与社会性活动。沈阳中街为沈阳市民提供了大型的社会性运动场所,起到激发大众参与、提升参与热情、运动最大化的效果。

2.2.2 商业功能

对于街区而言,商业功能是其最显著的功能。从宏观角度出发,沈阳地方当局在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商业街区的活动[1]。步行街往往位于城市内最中心的位置,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承载着一个城市最久远的记忆。沈阳中街作为沈阳市最古老的商业街区之一,起到了促进奉天城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作用。现在的中街通过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当地的旅游商业产业链,促进了经济发展。

2.2.3 文化功能

中街以其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区别于大多数商业街。传统商业街容易激发归属感与认同感,中街通过仿造传统建筑的外观和商业文化氛围,达到文化输出的效果。

3 沈阳中街改造原则

3.1 历史的延续性原则

首先,中街临近沈阳故宫,在改造之余应该更加注重保留清朝文化,但应避免大规模复刻,要遵循历史的原真性,真实再现清朝建筑的风格和“井”字形街道特色,清晰传达当地的文化信息。

其次,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脉,提炼历史符号和元素,采取“以旧传旧”的改造方针。鉴于当地市民对沈阳故宫的认同感,将历史符号注入现代商业店面的设计中,使其在现代商业中得以展现。并且要注意符号的统一性,对提取出来的元素和符号进行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中街文化特色的同时,加入现代商业元素,融入街区的整体规划中,以新的形式将历史延续下去。

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与保护,如民间艺术表演、剪纸以及传统饮食文化等。在节假日期间,通过举办庆典增加城市魅力。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城市脉络进行梳理,形成“情景重现”,实现传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

3.2 环境的融合性原则

历史古城往往由特定族群建造,族人共享。中街依靠沈阳故宫,即满清皇城,其改造必须考虑周围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遗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建筑材料和工艺来表现传统的空间形态。

文化街区的改造不但是对商业店面的改造和建筑群的改建,还是对街道立面和谐性、空间比例关系、色彩协调性的层次梳理。通过界面的引入将空间体量化,并进行空间划分,以点带面实现建筑界面与其他界面的过渡与延伸,创建多样的街区功能与街区美学空间,从而提升整个街区空间结构与人文环境的层次性,做到新老建筑格调统一[2]。

4 沈阳中街的街区更新与文化再生

4.1 政府引导下的街道肌理改造

自吴良镛先生根据我国1950 年以来的旧城改造经验提出“有机更新”理论后,小而灵活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成为必然趋势[3]。

4.1.1 街巷肌理改造

在地面的铺装上,采用统一的铺装材料。可采用石砖路作为主基调,青石板作为点缀,进行统一平面性处理,来复刻清代一条街的文化氛围。优化基础上进行一些节点设计,可采用传统形状进行平面处理,利用云纹、水纹进行地面铺装。云纹、水纹形状分别如图1 和图2所示。

图1 云纹形状

图2 水纹形状

为符合当地皇城文化氛围、气候以及地形等,中街商业景观的绿植与水体使用较少,因此可在休息区域适当增加绿植,如乔木和灌木等,增添生机的同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水体方面,由于北方冬季长,不适用流动性水体,因此可增设雕塑喷泉,在夏季增添凉爽,在冬季有独特的观赏性。造型方面采用传统造型符号营造文化氛围,使用现代钢筋材料进行现代与传统的碰撞[4]。

4.1.2 建筑肌理的改造

对建筑肌理的改造,从建筑的外观颜色、建筑高度以及比例3 个方面进行,针对中街店面白天和夜间进行不同层次的亮化处理。中街步行街以故宫建筑群为亮点,利用现有建筑色彩来为周边商铺和居民建筑进行改造。首先,突出清代建筑的风格,以传统榫卯结构进行设计加工,颜色用蓝、黄、红3 种清代主要颜色和灰色系为主色调,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颜色的明度作为整条街的辅助色调,强化清代一条街的特色。

其次,由于历史街区大部分建筑较低平,为维护历史街区原有建筑风貌,以沈阳故宫建筑高度为空间尺度依据,针对周边建筑的改造应注重建筑的层次、逻辑和街道空间的比例关系,注重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天际线形状问题,消除相对过高建筑的突兀感。

再次,在比例方面,目前沈阳中街建筑风格有6 种,相对杂乱。就建筑种类来看,在中街步行街周边至少有5 种。民国时期建筑和中式古建筑为文物保护对象,在保证建筑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其他现代风格建筑改造统一成仿古建筑与明国时期建筑以进行融合,形成时空过渡[5]。

最后,外部空间改造同样重要。为融合内部空间,保持整体的一致性,要对外部空间的建筑整体进行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的比例划分,以延续中式的古典建筑,与内部传统商业街相呼应。在空间上可以增高外部建筑,以此凸显空间感。

4.1.3 交通肌理改造

沈阳中街分为三段式街道,遵循外围行车、内围行人的改造原则,进一步完善平面化肌理的改善,扩展横向步行街范围,结合胡同改善空间尺度。可以由南北方向采用“井”字分叉式开辟步行街,营造出历史空间感,同时保证仅能步行,确保行人安全。此外,由仅保护一段街景扩展到保护全段街景,完善交通统一性,改善步行街空间。

4.2 历史文化传承下的街道文化空间的再生

4.2.1 物质性文化改造

以延续历史的方式进行清代一条街的再生设计,凸显古今商业特色。沈阳中街的400 多年历史奠定了其历史文化价值。为提升中街历史性,对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筑和历史遗迹等进行合法重建并加强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视觉加深,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利用传统元素进行重建,展示沈阳清代一条街的特色,进行文化重现。通过重塑中街历史,将中街盛况实体化与视觉化,加强与历史的连接。每条胡同和历史遗迹都应伴有阐述其历史文化和故事的标识牌[6]。

4.2.2 非物质性文化改造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渗透,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艺术、传统礼仪表演以及传统服饰等,在保证传统文化正常输出的基础上实现地域性文化空间的再生。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和文化创意基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化,实现无形文化与实体空间的统一。

4.3 经济驱动下的多重效益更新

4.3.1 突出传统老字号,加强文化内涵

“老字号”经过沉淀,见证了当地商业街的历史,是文化街中的瑰宝,也是传统商业街的招牌,有着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在传统商业街的商业链内,应着重加强对“老字号”商品的宣传,增加品牌效益,对其进行政策保护,适当减免税收。老字号商业店铺自身更新销售策略,建立“老字号”形象识别,在保留自身传统形象的同时,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同时,可以进行文化宣传,介绍自身发展历程,展示商业和文化特色。

4.3.2 提升文化品质,增添旅游效益

利用新媒体推广沈阳中街的文化,将清代一条街的的文化底蕴传播出去。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宣传与设计,提升沈阳自身魅力,打造独特的文化标志,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文化输出。在节假日增添文化性娱乐活动,如东北秧歌、东北大鼓、奉天落子戏等节目,进一步提高沈阳中街的吸引力,展现自身的文化特色,吸引国内外游客。

5 结语

传统文化商业街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街的再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本篇文章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传承和改造传统文化社商业街的原则与方法,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再生。首先,要确保历史遗迹的还原性与完整性,在完善与修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对周围商业店铺进行整体改造,融入相同风格的小品建设与照明设施,做到环境整体性原则。其次,在商业街改造期间,政府应起到主导性作用,对建筑、街道与交通的肌理进行梳理,保留传统韵味。再次,利用传统文化特殊性,使文化商业街情景再现,提高文化输出能力。最后,提升文化品质,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商业街古城沈阳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沈阳远洋公馆
通海古城缀记
凝眸古城淮安
李晶晶作品
最小和最大
良渚古城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