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阳叠石花谷入口花境植物种类及配置分析

2022-05-07陶成铭易小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境入口景观

陶成铭,易小林

(西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色彩绚丽或主题鲜明的花境景观受到人们喜爱,越来越多的景观营造中选择花境作为园区的核心,重庆市酉阳叠石花谷景区正是其中代表之一。该园区使用1~2年生花卉、观赏草、多年生宿根花卉、灌木等花境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地形差异打造大尺度的入口花境景观。当地石漠化特征的地形地貌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景区通过景观策略的提升,将花境景观和当地的地质特点巧妙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景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

1 叠石花谷景区概况

景区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31 h。年均温由海拔280 m的沿河地区17 ℃递减到中山区的11.8 ℃,1月最低温3.8 ℃,7月最高温24.5 ℃,年降雨量在1 000~1 500 mm。2019年10月,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以“叠石花谷,石上生花”的旅游品牌形象开园[1]。景区总规划面积135.8 hm2,其中花境景观面积约10 000 m2,入口花境区域约3 000 m2,景区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类型多样。

2 花境研究概况

花境研究最早起源于19 世纪欧洲的英国,通过模仿森林边缘野生花卉的生长群落形态,人为地营造森林群落形态构成,已达到欣赏自然之美的目的[2]。花灌木、1~2年生植物、多年生宿球根植物、观赏草等均可作为花境材料。常见的花境可分为单面与双面两种形式,单面式花境里的植物面向道路形成一个斜坡,而双面式花境里的植物则有高低结构[3]。叠石花谷景区两侧大门的入口花境主要以单面式观赏花境为主,巧妙利用了地形和山石将其花境观赏纵深感放大,营造了大尺度的空间感。对于大尺度的空间,辰山花环项目也进行过探索和设计,主要是单块区域的一种或两种花境植物大面积组合种植[4]。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整体规划面积大且采用混合式配置方式,施工难度较高。国内大多数的花境设计主要是通过经验丰富的花境设计师直接进行组合搭配,根据季节性的供苗情况和个人的经验能力,组织现场施工[5]。叠石花谷景区的入口花境营造也同样采用了此方法。

3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研时间为 2020年7—8月,通过实地测量记录酉阳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所运用的主要植物种类、高度以及借鉴优质的组合案例照片,同时拍摄了大量实地调查图片,分析其花境配置模式。

3.1 花境植物资源调查

调查记录重庆市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主要应用的花境植物物种或品种。记录内容包括中文名称、科属、主要观赏特性、植株生长高度等。

3.2 花境植物配置调查

实地调查拍摄过程中,选择景观效果好、色块搭配有章法以及整体景观或特色搭配较为突出的花境植物群落,反映其整体效果。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大尺度花境景观中植物应用品种

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主要应用的植物品种统计见表1。

调查显示,重庆市酉阳县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主要应用的园林植物品种共78种,隶属于26科62属。

4.2 大尺度花境景观的配置分析

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植物种类类型占比分析见图1。

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运用的植物种类类型包括灌木类(25.64%)、多年宿根类(44.87%)、观赏草类(25.64%)、球根类(2.56%)、1~2年生类(1.28%),通过1个月的实地测量,从景区花境景观的植物层次搭配、色彩表达、形状与线型、主题营造等4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4.2.1层次搭配

实地测量花境景观中所运用植物的植株高度,发现夏季叠石花谷景区的花境植物的植株高度为10~300 cm。从花境的层次搭配方面对入口花境边缘区和中心区进行分析。

花境边缘区主要有3种配置模式(图2)。

1)在一层地被中使用高度约15 cm的植物,如金叶过路黄这类叶形细密的地毯式植物,作为镶边植物种植成条带状或块状。一层植物和二层植物高差约30 cm。如图2(a)所示,其搭配组合为:金叶佛甲草、细叶芒、山桃草。

表1 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景观主要运用的花境植物品种Tab.1 Plant varieties mainly used in the entrance flower border of Dieshihua Valley Scenic Area

续表1

图1 花境植物种类类型占比Fig.1 Proportion of flower border plant types

2)在花境边缘区使用高度约15~30 cm的植物,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组合种植,形成具有高低层次过渡的组团,植物间的高度差约10~20 cm。边缘区使用的植物种类较丰富,搭配层次较为紧凑。如图2(b)所示,其搭配模式为:金叶佛甲草、姬小菊、玉簪、五色梅。

3)在花境边缘区选择高度约20 cm的植物,且选择的品种单一。如山桃草种植于花坛,盛花时茎叶开散,花枝飞扬。如图2(c)所示,其搭配模式为山桃草。

花境中心区植物以散点种植的高层骨架灌木为主,按种植比例由高到低排序:银叶金合欢>香水合欢>蒲苇>新西兰亚麻。灌木的单体观赏效果较为醒目。新西兰亚麻植株高大,有宽大的斜线叶形、硬挺的质地,种植在景观制高点可成为花境中最为突出的视觉焦点;蒲苇高大垂直的线条拉高视觉效果;银叶金合欢松散的树形结构在风中摇摆,与岩石搭配出野逸意境;香水合欢满树毛茸茸的花朵像粉云迷雾。花境植物组合形成上虚下实、高散低密的层次搭配感,其配置模式主要为银叶金合欢、紫叶狼尾草、蓝花鼠尾草、美人蕉、金叶绣线菊、八宝景天、苔草。

图2 层次搭配Fig.2 Hierarchical collocation

4.2.2色彩表达

叠石花谷景区花境景观色彩表达具有3个特点。

1)观赏草的叶片色彩对比。花境植物的色彩表达不仅体现在花境植物观赏的主要器官花朵,其叶片同样色彩丰富,如银白色的朝雾草、金叶佛甲草、紫叶狼尾草等。花境植物叶片的色彩在实际景观效果表现方面具有斑块化特征,如浓厚的紫红色系和浅淡的银绿色系让整个花境的色彩像一个混彩的调色盘,紫红色系的表现植物主要有澳洲朱蕉、紫叶狼尾草、金红羽狼尾草、火焰狼尾草、山桃草等,银绿色系表现植物有花叶蒲苇、朝雾草、蒲苇、细叶芒等。如图3(a)中两种色系的混合搭配使用,使整体花境景观效果充满油画般质感。

2)地区光照强度影响色彩的明度。花境植物所具有的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感知共同影响花境美的表达。色彩的感知受环境影响大,依赖于相近的色彩和光的质量。通过1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酉阳叠石花谷景区夏季光照较强,天空明净,视觉感受到的色彩明度增强,而本身具有阴郁气质的蓝色、紫色系的植物显得更加的缥缈和仙逸,如蓝色系的叶片,蓝滨麦、蒲苇、银叶金合欢;蓝紫色系的花朵,天蓝鼠尾草、穗花婆婆纳、蓝花鼠尾草等。如图3(b)中一道阳光倾泻而下照亮了粉紫色的山桃草,让花朵明度增强,这证明因为光照强度的不同,植物色彩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明暗对比。

图3 色彩表达Fig.3 Color expression

3)利用色相本身具有的表达优势。植物的色相通常是指色彩,物体表现为红色、蓝色或黄色等,由光的波长所决定。不同的色相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通常认为黄色具有清新、欢乐的特征,给人温暖、柔和之感,当与退隐感色彩如蓝、绿色相搭配时,黄色有前进的趋向。在图3(c)中黄色系花卉金光菊在花境深处成丛点缀,点亮了暗部的角落,明快的黄色在大片绿色中脱颖而出,给人以印象深刻的色彩感受。其配置模式为金光菊、花叶蒲苇、矮蒲苇、细叶芒、紫叶狼尾草、坡地毛冠草。

4.2.3形状与线型

束丛状的花境植物常见于单子叶植物,包括大部分的观赏草种类,如图4(a)的花叶蒲苇。这类植物通常成丛种植,延伸线条,其粗细、高度、质感、色彩又有所不同。叠石花谷景区的入口花境景观最为突出的线性表达结构就是斜线,斜线充满活力、动态和令人兴奋,同时表达了张力和较高的潜在能量,这种强劲的特征使其成为组合中的力量元素,新西兰亚麻、狼尾草等均是斜线结构的代表,如图4(b)所示。

新西兰麻、澳洲朱蕉这类粗糙质地的植物在组合中产生强调作用,其粗大叶子与上升线条、浓厚色彩等结合在一起,变成视觉目标,在植物组合中能显著标识空间,在视觉目光中一眼锁定,粗糙质地植物的能量感给予其视觉的重量和稳固感,所以在视觉上也同样扮演“锚固”的角色,将周围散乱、不稳定、精细质地的植物如众星拱月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视觉群落,如红色的澳洲朱蕉易在种植群落中成为视觉亮点,以其为视觉观赏的中心,将半球形、圆丘形或倒伏形的植物结合在一起,如图4(c)所示,其配置模式为:毛地黄钓钟柳、澳洲朱蕉、轮叶金鸡菊、苔草、矾根、金叶佛甲草。

图4 形状与线型Fig.4 Shape and line type

4.2.4主题营造

花境种植的主题多样,有基于审美特征的色彩主题、质地主题、季相主题,基于分类学关系的植物分类主题或基于生长环境的生境主题等。花境中的色彩控制形成了色调渲染的普遍情调。20世纪早期工艺美术时期的“英国乡村花园”非常流行色彩主题的花境,尤其是白色花和灰色、银色主题的花境。叠石花谷景区的主题营造具有两个特点。

1)将场地生境的石漠化劣势转化为特色叠石景观优势。叠石花谷景区具有石漠化生境的特征,生态脆弱、土层浅薄,限制了花卉种类的选用。在主题营造上将石漠化的场地劣势进行艺术化再造,塑造出特色叠石景观优势,将“石上生花”的本土景观特色中的“石花”概念(图5(a))与花境生境特征相呼应,在花境植物选择上多以耐性较强的植物品种为主,如大量使用观赏草。观赏草的色彩、植株高度、质感、花期等元素搭配更能突出表达自然野趣的观赏草群体景观[6]。

2)花境景观结合“傩文化”雕塑,渲染整体气氛。将叠石花谷景区中表达神灵崇拜的“傩文化”雕塑与入口花境营造的神秘古朴的意象感受相呼应。因地制宜地使用当地的石材制作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如图5(b)所示。叠石花谷景区入口的石拱门色彩是清冷的灰色系,石头粗糙的质感给人以神秘的苍古之感,如图5(c)所示,突出营造神秘、原始、野逸之感。

图5 主题营造Fig.5 Theme construction

5 结论

1)综上所述,从景观层次搭配、色彩表达、线型与形状、主题营造等方面总结出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景观植物配置具有4个特点:植物搭配层次错落、高低有致;色彩表达借力于地区优势;线型组合突出视觉锚固作用;因地取材造景,花境设计烘托主题。

2)花境景观的养护和更新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入口花境景观,为了维持其长期的良好发展态势,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和补植,控制其生长态势。叠石花谷景区入口花境景观在设计前期大量使用观赏草既满足了花境景观效果,也减少了景观管理成本,以此保证整个花境景观的繁盛不衰。对于入口花境景观前期规划要考虑成本和效果,后期养护和补植则需要延续景观效果。

3)部分小群落景观失衡,随着季节变化植物生长高度和生长范围随之发生变化,部分植物后期生长空间受到压制,被覆盖掉甚至枯死,如直立冬青、龟甲冬青生长过慢,后期光照不足,易枯死。花境设计者要在后期的设计中进行更优质的整体规划。

总体而言,叠石花谷景区的入口花境景观前期规划合理,后期持续养护较好,使花境景观的观赏效果得到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花境入口景观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花境及其设计制作
《景观平面图》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智者之路等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中国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