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青少年男性体重指数与尿流率的相关性分析*

2022-05-07张孟要张会清文建国

重庆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尿量尿路膀胱

张孟要, 张会清,文建国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省尿流动力学及盆底重建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 453100)

近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我国肥胖人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1[1],肥胖与多种疾病相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作为肥胖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被广泛使用。自由尿流率检查作为下尿路梗阻患者最常用的无创尿动力检查方法应用广泛,且BMI是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本文以健康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排除相关疾病对尿流率的影响,通过对健康青少年男性自然排尿时自由尿流率的分析,研究BMI与尿流率的相关性,以期为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的排尿数据提供临床参考,并为疾病的诊治制订针对性、专业化的相关预防与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乡医学院2020级本科男生439名,年龄17~22岁,中位年龄18.00岁,平均18.55岁 ; 身高:1.55~1.95 m,中位身高1.74 m,平均1.75 m ; 体重47~125 kg,中位体重65.00 kg,平均 67.87 kg;BMI 16.07~38.58 kg/m2,中位BMI 21.8 kg/m2,平均22.16 kg/m2,所有入组人员知情同意后进行尿流率测定。纳入标准:(1)无先天重要器官、脏器、身体缺陷或功能障碍;(2)无神经系统病变;(3)无精神心理障碍;(4)近期无泌尿系感染,未服用影响排尿的相关药物;(5)既往无泌尿系统手术、外伤史(不包括包皮环切术、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6)既往无脊柱损伤病史;(7)愿意接受且积极配合者。排除标准:(1)因操作不当试验数据出现较大偏差;(2)排尿过程中尿流中断者。

1.2 分组

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按照尿量分为3组:A组132例,尿量小于150 mL;B组249例,尿量150~<400 mL;C组58例,尿量大于或等于400 mL。根据BMI分4组:BMI<18.5 kg/m2(偏瘦组),BMI 18.5~<24.0 kg/m2(正常组),BMI 24.0~<28.0 kg/m2(超重组),BMI≥28 kg/m2(肥胖组)。

1.3 方法

使用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XYS.WRM-2PN)进行自由尿流率检查,志愿者在正常尿意时于卫生间主动排尿,在自然状态下排尿检查后,电子尿流率仪通过蓝牙设备自动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2 s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和达峰时间,并绘制尿流曲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各尿量分段的不同体形人群的一般性资料分析,平均年龄、居住地城市/农村比率、吸烟率、饮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尿量分段的不同BMI值人群的一般性资料分析

2.2 不同尿量范围内BMI与各尿量指标的相关性

在本研究纳入的健康青少年男性中,随着尿量的增加,最大尿流率也逐渐增加,见表2。对于A组人群,不同体型人群的各尿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对于B组人群,不同体型人群的2 s尿流率、排尿时间和尿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肥胖组2 s尿流率明显高于偏瘦组,肥胖组排尿时间和尿流时间明显短于偏瘦组,见表4。对于尿量大于或等于400 mL的人群,不同体型人群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但C组的人数较少,体型偏瘦人群只有1名,无肥胖个体。

表2 不同尿量等级BMI与最大尿流率的人群分布

表3 尿量小于150 mL的不同体型人群的各指标比较

表4 尿量150~<400 mL的不同体型人群的各指标比较

表5 尿量大于或等于400 mL的不同体型的各尿量指标比较

3 讨 论

尿流率测定是1种经济、无创的检查,对于怀疑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来说,它可作为1项首选的筛查项目。这种简单的检查方法, 可以直观地反映排尿情况, 包括排尿期下尿路的功能及膀胱和尿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下尿路症状患者一些客观和定量的排尿信息,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目前在门诊进行的尿流率检查,其条件很难达到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关于尿流率检查的要求。患者为了膀胱充盈需要在门诊长时间等待,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时候的排尿容易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不能代表自然的排尿状态[4],甚至出现羞怯膀胱导致无法进行尿流率检查[5]。

使用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更为方便快捷,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创新,由于是在完全模拟志愿者自然状态下排尿,能尽可能地消除外界环境对排尿的干扰,检查者在自然尿意下在习惯、隐蔽的环境中排尿,避免了门诊尿流率检查中产生的白大褂效应(white-coat)[6],使检查者的每次排尿均能代表其自然状态下的排尿状况,更能降低尿流率测定时的变异性[7],得出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可靠性更强。

自由尿流率检查观测指标有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2 s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和达峰时间等,其中平均尿流率、2 s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和达峰时间等指标受影响因素较多,中外文献均未对上述指标做深入研究,临床意义稍弱,而最大尿流率作为诊断和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8]。已有研究表明,最大尿流率受性别、年龄、尿量、排尿方式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不同年龄段人群,其最大尿流率不同[10-11]。目前普遍认为最大尿流率会随尿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膀胱内尿液增多时,膀胱逼尿肌受刺激而变得紧张,导致排尿期间产生更强的膀胱收缩力引起尿流率的增加[12]。然而,在尿量超过150%膀胱容量时,出现最大尿流率下降及残余尿增加的现象[13]。膀胱过度充盈时出现残余尿增加的原因是排尿时前、后负荷的增加及逼尿肌过度拉伸、收缩功能减弱共同导致排尿失代偿表现,从而使尿液无法被全部排出[14-16]。同样有研究发现发现,当健康成年人的尿量达到150~<400 mL时,最大尿流率能达到最大值[17],因此本研究以此对尿量进行分层,分别探究不同尿量人群BMI与尿流率的相关性。

BMI作为下尿路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增加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发病率,导致肥胖人群前列腺体积增生,且在中老年人群中肥胖指标与前列腺增生年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18]。具体机制是随着BMI的增加,机体内代谢发生紊乱,激素平衡被打破,雌激素水平升高,进一步增强了对雄激素受体的诱导作用,导致前列腺中的上皮和基质细胞过度增生[2];而且,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增大,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脂肪组织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而加重炎性反应,这些复杂的代谢内环境可能共同导致前列腺的增生[19]。既往研究认为,肥胖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能够增加夜尿症的发病率[20],可能原因有:(1)随着年龄的增大,肾浓缩功能降低,排尿昼夜节律改变;(2)肥胖人群中胰岛素水平增高,高胰岛素血症能增加外周交感神经的冲动,会增加血浆和组织中儿茶酚胺的水平,儿茶酚胺可通过减缓前列腺细胞凋亡过程致前列腺增生;(3)肥胖患者多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无氧代谢加强,从而抑制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醛固酮分泌减少,而醛固酮具有水钠潴留的作用,醛固酮减少时水钠排泄增多从而诱发夜尿症。

综合来看,肥胖能增加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换句话说,就是肥胖指标可能与最大尿流率之间存在负性相关关系,但国内外均缺乏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且国内外相关研究全部针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对于健康青少年尚缺乏临床资料,本研究得出对于尿量在150~<400 mL的人群而言,肥胖人群的2 s尿流率高于偏瘦人群,肥胖人群的排尿时间和尿流时间短于偏瘦人群,与中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尿流率结果截然相反,解释这一结果的原理尚不清楚,考虑可能原因有:(1)健康青少年暂未出现下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由于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排尿时腹压增高所致;(2)肥胖人群较偏瘦人群营养状态更好,膀胱收缩力更强,需结合膀胱测压继续研究,必要时联合影像尿流动力学进一步检查。对于最大尿流率而言,虽然BMI与其没有相关性,但在正常尿量范围内(150~<400 mL),随着BMI的增加,最大尿流率也增加,后续可增加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健康青少年来对尿流率进行分析,能排除身体疾病及心理等对排尿状态的影响,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未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同一个体不同尿量时作尿流率结果的比较,不能完全排除个体之间的差异,且因本研究样本量小,不足以确定健康青少年男性自由尿流率参数的标准值。该工作将在后续研究中逐步完善,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尿量尿路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患上上尿路结石,是选择输尿管软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尿路结石与菠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