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分析

2022-05-07祝显芬刘金波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二甲双胍糖尿病

祝显芬 刘金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分析。方法:该次研究从2020年8月开始,至2021年9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的方式,随机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6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进行了两个组别的区分,分别为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共43例,以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共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对其通过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视力改善情况,患者拥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式,应该得到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

【關键词】二甲双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2--01

糖尿病是现阶段我国关注度较高的疾病,是属于慢性疾病之中的一种,该疾病的产生多是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是绝对不足这一情况所引发产生的糖代谢紊乱情况,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从2020年8月开始,至2021年9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的方式,随机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6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进行了两个组别的区分,分别为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共43例,以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共43例,在对照组中其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21例,35岁至62岁为年龄范围,均值(53.39±6.12)岁;在观察组中其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34岁至61岁为年龄范围,均值(53.69±6.14)岁。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没有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归类于对照组的患者,对其主要是通过二甲双胍进行相应的治疗,二甲双胍的服用剂量每次控制在0.5g,每天需要服用两次该药物,药物随餐一起服用。

1.2.2 观察组

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被归类于观察组的患者,对其主要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该次研究使用的该类药物为康柏西普,该药物需要直接注射到患者的玻璃体腔内,每次使用的剂量为0.5mg,每个月仅使用一次该药物。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将患者所获得的视力改善情况分为了三个等级阶层,其改善标准是按照国际标准视力评分表进行评估,分别为:患者在治疗以后其视力所提高的程度超过了2行,同时患者的视力评分达到了0.5以上,此为视力提高;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的程度没有超过两行,但是相较于治疗以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迹象,其视力评分达到了0.5以上,此为视力不变;患者的视力相较于治疗前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迹象,同时还出现了视力下降的情况,此为视力下降。总改善率=(视力提高+视力不变)/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把取得的正确数据带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作(x±s)表示,待t检验,计数资料经过x2检验,让(%)表示,P值来衡量检验结果,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实力改善情况

在对照组中表现为视力提高、视力不变以及视力下降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8例(41.86%)、15(34.88%)、10例(23.26%),其总改善率为76.74%(33/43);

在观察组中表现为视力提高、视力不变以及视力下降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3例(53.49%)、17例(39.53%)、3例(6.98%),其总改善率为93.02%(40/43),(x2=4.440,P=0.035)。

由上述结果所得,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出现的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疾病的产生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水平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状态上,从而导致患者的视网膜出现了比较显著的病理性改善,病情比较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失明[2]。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选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最近时间,就临床的研究中显示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一类的药物对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该药物的使用能够对患者的视力起到非常显著的改善效果,避免了视力进一步出现的恶化症状。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康柏西普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这种药物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能够对病理性血管的形成过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对患有视网膜病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所出现的异常视网膜血管生成现象,阻碍了异常血管的形成[3]。二甲双胍是临床常使用的一种控制血糖药物,该药物的使用能够让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更加稳定的水平内,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拥有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对其通过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视力改善情况,患者拥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式,应该得到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孙祖华. 合理使用激光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水平[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0,36(10):749-753.

[2]黄任强,吴建斌,邱丽芬. 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5):24-26.

[3]丰玲玲,刘海俊.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22):29-31.

猜你喜欢

视网膜病变二甲双胍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67例的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水平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网络建设及其护理管理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