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摘编

2022-05-06

幼儿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嘉嘉藏宝图亲子

关注个体差异,设立合理目标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周艳芳

本话题的案例中,嘉嘉妈妈没有主动与教师面对面沟通或打电话交流,仅以QQ 留言的方式说明了由于周末另有安排所以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孩子无意中透露给教师的“我妈妈说这个活动很无聊,没意思”未作回应(也许她并不知情)。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直接的沟通,我们无法断定孩子说的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么可能嘉嘉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她可能很关注某项活动或“作业”是否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许她平时经常陪伴孩子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较为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等。若是如此,她对教师布置的画藏宝图的“作业”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教师布置的“作业”是面向全班孩子的,而在教育实践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笔者曾任教于小学,记得那时班里有个极有天赋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具有高学历。有一段时间我注意到,我布置的作业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全部完成,而无论是从作业量还是从作业难易度分析,我都认为他不可能完成不了。于是,我与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我向家长说明了孩子在学校的这个情况,家长的反馈是,孩子自己以及他们都觉得有些作业太简单了,孩子早就掌握相关内容了,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做这样的作业。他们觉得可以把时间用在自己更感兴趣、更有挑战性的事上,这样会更有意义。经过沟通,我和家长达成了共识:除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外,在我教授的科目上,只要孩子同意,孩子的父母也充分知晓并同意,孩子可以不用完成在他看来“无聊”的作业。在这次事件中,我在发现问题后主动与家长沟通,而沟通的重点是:你的孩子是否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想,这样的沟通同样适用于班里另外一部分无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有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的孩子觉得简单到无聊,有的孩子却感到难以完成。教师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能用所谓的“规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而要根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家长一起为孩子设立适合的目标并帮助孩子实现。

家园沟通“较”的是什么“真”

江苏南京市第二幼儿园 郭 寒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是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家长和园方争出个谁对谁错,因此,双方所有选择和决策都应指向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而不要受个人情绪的左右。

其次,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观点的碰撞,作为沟通的一方,我们在思想上应该做好接受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准备。作为教师,我们在强调“家园沟通”时,往往希望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很可能没有办法每次活动都很好地给予配合,比如,父母抽不出时间,知识储备及能力有限,等等。案例中的幼儿家长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很无聊”,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反应,是家长的真心话。尽管它令教师感到委屈和不悦,但事实上它可以及时提醒教师思考,这个活动、这份“作业”对家长、孩子来说是否趣味性不足,是否难度不适宜,是否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等等。

最后,如果说幼儿园有“作业”,那么这种“作业”归根到底是为亲子互动提供契机,家长由此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可是现实中,幼儿园的有些“作业”让家长们“压力山大”,这与一些教师“结果至上”的教育观念不无关系。有的家长在完成“作业”时有攀比心理,总想比别的家庭完成得更好,这就完全偏离了教师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家长充分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家园沟通需要“较真”吗?我想是的。“较”的是什么“真”呢?是问题的“真”原因,是家长的“真”支持,是儿童的“真”发展。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儿童、家长、教师共同成长。

链接生活经验,关注个体需求

江苏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 凌亚娟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嘉嘉妈妈与教师在画藏宝图这项“作业”上存在意见分歧。虽然后来嘉嘉妈妈在QQ 上给教师留言并做了解释,但我觉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并没有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嘉嘉妈妈以往都能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为什么唯独对这次“作业”表现出反感?显然,她并不认同这次“作业”。对于案例中教师布置的画藏宝图“作业”,我认为确实有些不合适。

首先,这次“作业”要求孩子利用认识的标记来进行藏宝游戏,以复习巩固对标记的认识和运用,但这个游戏缺乏与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的链接。作为幼儿园的亲子“作业”,我觉得应更多地与孩子的家庭生活相结合。例如,关于“标记”的亲子“作业”完全可以融入生活中,家长带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一起认一认路牌上的标记,去公园时一起看一看游览地图上的标记,也可以在商场、医院、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一起找一找标记,想一想这些标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学习遵照这些标记来行动。这样的亲子“作业”不需要家长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带着孩子学习,我想,家长一定会认同这样的“作业”并和孩子一起完成的。

其次,班里的孩子及其家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及兴趣爱好,教师布置亲子“作业”时应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样是复习“标记”,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画藏宝图,也可以一起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的标记,还可以一起制作标记……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我想,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达到复习“标记”的目的。

布置亲子“作业”的核心目的应是为家庭创造亲子之间高质量互动的机会。因此,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是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具体作品的效果。如果家长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孩子的参与及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这样的“作业”就失去意义了。

孩子才是完成“作业”的主体

江苏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陆永芬

案例中,嘉嘉的“作业”由于家长认为“很无聊,没意思”以及家长没有时间而没能完成。从案例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嘉嘉是个大班孩子,而且平时在班里各方面能力都是较为突出的,我认为,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合适的,那么嘉嘉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而无需依赖家长。

如果是我给孩子布置类似的“作业”,我一定会先在幼儿园里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孩子们积累了关于标志、方位等的认知经验之后,让孩子们和同伴一起玩藏宝游戏,一起交流和分享经验。如果孩子们在充分体验之后对藏宝游戏仍然兴趣浓厚,我会建议他们回家也去玩一玩。家里的环境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孩子会非常有兴趣地把刚刚获得的经验运用在家庭这个场景中,此时,即便家长认为这个活动没意思,孩子们依然会饶有趣味地去探索和尝试,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乐意做的,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布置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家长说明在孩子完成“作业”时家长需要做怎样的辅助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班级微信群里是向家长说明“作业”要求,而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

我认为,画藏宝图的“作业”既然是面向大班孩子的且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项“作业”的完成并不怎么需要依赖家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与安全相关的问题上进行督促与提醒。比如,孩子如果突发奇想,要把“宝贝”藏到很高的地方或其他有一定危险性的地方,家长这时就需要起到监护作用。第二,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帮助孩子在藏宝图上做一些文字标注。第三,倾听孩子,与孩子分享游戏的快乐。由于是以孩子为主完成“作业”的,家长在陪伴和关注孩子时也可以兼顾自己的事,而且,无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爷爷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都可以承担这一辅助的职责。

教师在得知嘉嘉没有完成“作业”时,应该问问嘉嘉的想法:你对这个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去完成?如果嘉嘉自己很愿意去完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嘉嘉想一想:完成这项“作业”有没有什么困难?这项“作业”中哪些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哪些需要家人的帮助?还可以鼓励嘉嘉去问一问同伴是如何完成的。

教师还要注意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比如,把孩子们在集体中的分享和交流以及孩子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作业”的重视,也看到孩子在这个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我想,这也是让家长乐意继续参与家园共育的动力,因为家长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尊重,并且从孩子的发展上获得了回报。

(本栏目本期图片由江苏南京市世纪星幼儿园提供。)

猜你喜欢

嘉嘉藏宝图亲子
爷爷的藏宝图
藏宝图下的真面目(下)
我要我的“钓鱼竿”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