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你画了什么?

2022-05-06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吴金桃

幼儿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儿童画鳄鱼幅画

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 吴金桃

这是一个3 岁孩子画的画(见图1)。作为成人,你能猜出他画的是什么吗?你会如何理解并与孩子讨论这幅画?你会如何判断孩子的画画水平呢?

多数成人可能会这样开始跟孩子聊:“哎呀,你画的是什么呀?黑乎乎的。”在我看来,这话还不算糟糕,因为起码这个成人是好奇的。最怕的是这样说:“哎呀,你画的是树根吧?你画得真好,你太有想象力了。”

当我告诉你,这幅画的名字叫作《鳄鱼》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惊叹?

当我告诉你,这个孩子打算让光影也加入到创作中来,他将自己的手指放在画作背后,并解释透过纸背的影子就是鳄鱼眼睛时,你是否会更加理解毕加索的感叹——我一生都在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鳄鱼》在我看来是一幅令人惊叹的儿童作品。这幅作品背后的成人也令人尊敬,因为她倾听并记录儿童的表达,不强行引导儿童,看待儿童的作品时未带先入之见。

在《小王子》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把我的这幅杰作(见图2)拿给大人看,我问他们我的画是不是叫他们害怕。

他们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不是帽子,是一条巨蟒在消化着一头大象。于是我又把巨蟒肚子里的情况画了出来(见图3),以便让大人们能够看懂。这些大人总是需要解释。

《小王子》的作者借助童话批判成人的自以为是、愚蠢与虚妄。成人在欣赏儿童画时,往往也有同样的特点。

那么,与儿童在理解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成人应该如何看待儿童的画作呢?

我想从我身边发生的事情说起。我园孩子的一幅画被编辑选为《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一书的封面(见图4)。在常人看来,这幅5 岁孩子的画作不管从线条还是内容都显得不够成熟,画画水平似乎与年龄不符。于是我请教了这本书的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想了解为什么这幅画会被他们选中。

美术编辑说:“我做这本书的时候,更多是想要褪去自己设计时的表达欲,希望由孩子来真正表达出心目中的理想教室是什么样子的。我不喜欢成人总是定义孩子,我更喜欢‘野生派’,喜欢孩子不受任何限制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幅画打动了我,它的构图和颜色让我一眼就喜欢上了。”

文字编辑说:“我们看孩子的画,首先是看它能否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心意,其次是看稚拙感和传神程度。有的孩子学习过多绘画技巧之后,反而损失了很多纯真的感受,想象力也会受损。”

两位编辑的回答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园还有很多孩子分别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表达了一间理想的教室(见图5—8):有的是格子教室,有的是星球教室,有的是橘色教室,有的是动物教室……在儿童看来,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画作表达自己理想的教室:彩色的,有充满爱的老师和同伴,最好是在户外的,能看得见星空的,可以自由游戏的……

回到正题,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绘画过程及其作品呢?(1)不要妄自揣度孩子画的是什么。(2)不要指导孩子该怎么画,特别是0—6 岁的孩子。(3)让孩子有机会体验世界万物,并以我画写我心,鼓励孩子真实地表达。(4)不要以自己以为的技法或任何理论限制孩子的想象,而只需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探索、表达。(5)一定要倾听孩子的表达,并试着记录下来。(6)在孩子画画时请勿打扰,除非他有伤害他人的行为。(7)郑重其事地将孩子的作品挂起来,将其视为最美的艺术品。(8)不要想着为了参加某个比赛而让孩子画画,他人的标准会限制孩子的创作。

毕加索说:“每次见到小孩子在街上、在沥青路面或墙上乱涂乱画,我都会停住脚步,他们笔下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总可以让我学到一些东西。”的确,理解和欣赏儿童画的时候,成人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管住嘴、管住手。永远记得,儿童是成人之师。

让我们保持谦卑,学习儿童的稚拙和天然,回归赤子之心。让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儿童画,竖起耳朵倾听儿童的表达,如此就离走入儿童内心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儿童画鳄鱼幅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买画
遇见大师
猜画
儿童画作品展
鳄鱼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
智过鳄鱼河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