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基于扬中市万亩订单农业项目示范区的调查

2022-05-06212200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农村局刘飞蒋新颜薛峰郭九林

农家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扬中市示范区订单

212200 江苏省扬中市农业农村局 刘飞 蒋新颜 薛峰 郭九林

订单农业示范区内水稻高产长势长相

扬中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苏南沿江地区一个人多地少,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坐落在扬中市油坊镇的万亩订单农业项目示范区,由扬中市紫江家庭农场牵头,通过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联合油坊镇内多个家庭农场成为联合体,采用“基地+订单+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订单农业之路。其订单农业合作单位有江苏恒顺醋业集团、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苏中药业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示范区面积1 万亩,经营总金额2000 万元,成为扬中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良好开端,效果已经显现

恒顺醋业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食醋酿造企业,年需糯米20000 吨。2018 年,扬中市紫江家庭农场与恒顺醋业联合攻关酿醋专用糯米新品种选育,应用水稻绿色栽培等技术,选育、筛选出了酿醋专用糯米新品种——扬粳糯2 号、武糯2020、F325 等,提高了糯米淀粉含量、出醋率、外观品质、综合抗性等经济技术指标;2020 -2021 年与恒顺醋业累计签署糯米订单合同6200 亩,其他相关企业也都落实了原料订单合同,从源头保证了龙头企业糯米原料的质量和数量。

油坊镇谢勇家庭农场,稻麦种植面积280 亩,2019 年粳稻亩均产量600 千克,价格2.56 元/千克,亩均产值1536 元。2020 年加入糯米订单农业后,应用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糯稻亩均产量达到700 千克,价格2.9 元/千克,亩均产值2030 元,较上年增加494 元/亩,谢勇家庭年总收入增加13.83 万元。订单农业模式促进了家庭农场持续、稳定增收,解除了家庭农场主的后顾之忧,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收益。

扬中市万亩订单农业示范区,涉及家庭农场45 个、家庭农场成员95人,土地流转涵盖了166 个村民小组、5150 户,面积10260 亩,农户可以从应有的土地流转费用中得到稳定收入,每亩土地流转费用为1000 元。在农场主种植糯稻过程中,吸纳周边农民130 人参与劳动生产,人均年增收3000 元以上,共有近万名劳动力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有效助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以土地合法流转为载体,将原先一家一户种植的众多零散田块集中起来,连片种植,逐步建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沃、旱能灌溉、涝能排出、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粮田,有利于水稻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过项目区调查分析,耕地集中连片后减少田梗数8240 余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近600 亩,最大化利用了宝贵的农业耕地资源。

项目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建设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优质专用水稻品种展示、示范推广、节肥减药绿色栽培技术、绿色病虫草害防控技术。通过基地展示,做给农民看;通过订单农业,带着农民干;通过家庭农场参与经营,实现农民富。把家庭农场培训列入“惠农工程”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多达300 人次以上。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通过这种模式,让职业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

二、成功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目前,扬中市水稻生产农机化水平已达到85%以上,传统的小农户生产模式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发展家庭农场是重构农业经营形态,丰富农业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融合发展的实现载体。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侧重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侧重组织,龙头企业侧重市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符合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场联合体经营模式是一种以规模化种植基地为依托、以订单农业为载体,农业生产类型相同的家庭农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的利益共同体。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阶段开展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内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扬中市油坊镇“基地+订单+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将单个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组成利益共享的联合体,进行农产品统一生产、加工、销售,提高了家庭农场的话语权,使农场享受生产经营环节的增值收益。联合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

农业部门科技人员服务对象在“农场”,实践在“农场”,效益在“农场”,奔走在田间地头,论文写在大地上。用新农艺种好科技“试验田”,承担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帮助引进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建立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服务平台,与农民交心、帮农家致富。以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重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立体生态农业,为发展农业优化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扬中示范区培训会议

水稻成熟期,专家在田间现场考察

在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引领下,扬中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领导多次亲临万亩订单农业示范基地,考察项目示范区建设情况,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当地党委、政府支持2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示范区科技培训场所的建设,农场联合体所在的村领导深入村组和农户,及时解决土地流转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扬中市农业农村局将1500 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与项目示范区有效对接,利用扬中市粮食收储中心现代化烘干设备,每年烘干稻谷量达到800~1000 吨,确保了丰产增收。

三、引领发展,措施有待配套

家庭农场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建设应符合现代农业“标准化、设施化、制度化、科技化”的基本规范。在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中,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家庭农场发展符合当前基本国情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实际。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日趋明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大力完善公共服务组织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动员和引导市场化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在科技信息、良种推广、新成果应用、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使家庭农场成为本地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示范推广的有效载体和先进样板。

加大国家对家庭农场政策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家庭农场发展奖励办法,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整合政府财政支农项目,重点向管理规范、效益良好、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倾斜。要优化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家庭农场授信贷款指标,设立风险基金,提高农业保险补贴额度。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田排灌水系农机作业道路、谷物烘干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组织模式,发挥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打造符合各地实际、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立足本地资源特点,推动家庭农场的经营逐步多元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良性机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扬中市示范区订单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江苏环太集团高照新能源项目开工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镇江首家县级华商会在扬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