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三峡库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2022-05-06405499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党校机关党支部副书记经济学高级讲师潘仲海

农家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农产品

405499 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党校机关党支部副书记、经济学高级讲师 潘仲海

开州万亩柑橘园

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联通“一带一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新起点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是三峡工程及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保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推动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是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更新观念,高端规划

三峡库区要确立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思路,立足于市场需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培育农业生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和土壤的修复与保护,确保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打通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育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彻底改变目前基本上自种、自养、自食的现状,用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去占领市内外乃至国际市场。

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将土地资源保护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新农村建设环保规章制度,坚持走集约用地、节约资源、高效利用的道路,切实保护现有土地资源不再减少。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合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控制农村居民点占地,推进废弃土地的复开垦,开展山、水、田、林、路及村庄的综合整治,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及生态并重保护转型。

立足秦巴山脉、武陵山脉特色山林资源,打造特色种养殖产业链,积极推进长江三峡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在长江三峡农林产品主要产区或适宜产区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要科技化、规模化、全链式发展长江三峡特色效益农业,构建形成以点带片、以片连面的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有机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基地。

二、精益求精,打造品牌

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把着力点放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上,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强化“三峡”品牌建设,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打造具有“三峡”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共同品牌,对产品进行统一标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增值率。在农产品的培育、加工、生产、包装及销售等环节植入先进的科技理念和基因,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培训基地和特种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技术协会,吸收、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扶持壮大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开展创新农业科技“先行先试”,推动技术集成化、种植与养殖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同步发展。同时,引导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开发,为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吸纳及队伍建设,组织科研人员围绕农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等方面,攻克技术难关,为特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广泛推广农业科学生产观念及技术,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推广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器械,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解决农药、化肥残留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确保生态特色产业的质量安全。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形成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农技站和农民技术人员处在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群众直接联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必须十分重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依托农校、农函大搞好科技培训,依靠“土专家”“田秀才”这支队伍,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信息和科技承包服务,从而使生态农业的发展建立在较高的科技起点之上。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根据三峡库区生态特点,应大力培植生态农业产业,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生产一批商品率、创汇率、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链。

三、优化结构,创新机制

确立各地党委、政府在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好组织和引导以及推动作用,为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氛围以及公共服务环境。同时,要搭建教育和舆论平台,广泛开展生态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并通过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和民间团体以及公众参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体制上,重点是要转变经营体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合作协会、互助保险和各种专业服务组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无论是农民增收、财力增长,还是提高生态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生态农业品位,都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三峡库区种养业的产业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按照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要求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全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在生态农业体系中主要建立传统农业转型发展体系和科技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由此来打造乡村生态农业体系。同时,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注重建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同,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不同区域的生态资源和发展现状不同,因此,不同的区域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资源,发挥各个区县的区位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把资源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峡库区全域的产业机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以点带面,分步构建特色生态农业体系。依托各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及其他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优势区域农业发展,构建区域循环农业体系,并形成独具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带,采用“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引导、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农产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农产品争奇斗艳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