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2-05-01黄莉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素养思维

黄莉红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内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增进阅读与写作的衔接关系,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全面发展。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的基础。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重点,结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為学生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理解中主动积累和整合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点拨学生,要求他们在进行对话描写时不要直接写“谁说”,可以加上角色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样写的对话才会更生动具体。经过笔者的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这样的语言练习能够让学生迅速抓住语言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良好的思维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起来,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依然与感性经验密切相关。根据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利用视频、文字为学生营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场面;另一方面还应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叙事的脉络,理清时间规律,开展练笔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学作品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初步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统编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评价,可以让学生对“美”形成基本的认识。同时,教师设计读写结合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美用文字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准了雨后街道上的景色,用文字勾勒出鲜明的色彩,描画出生动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的雨后秋景图。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启发学生从色彩美的角度品味课文,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设计随堂练笔活动,要求学生分析颜色对比在勾勒画面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仿写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人文气息浓厚,包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语文学科优势,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初步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渗透,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现象,学习并运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表达对文化的态度。例如,在学习了《景阳冈》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拓展阅读,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并设计“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借助《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从现代视角表达阅读感悟,体会书中人物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而让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教师应明确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