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2-05-01王蕾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图读书文本

王蕾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像式思维工具,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借助关键词、图像、颜色来表现层级关系,建立记忆链接。统编教材引入思维导图,以思维的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类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活动,也是逻辑思维的基础。语文学习中的分类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就已经出现,如给学习的生字归类,给学习的词语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分类训练,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统编教材的编者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字词句运用”栏目中,第一次安排了思维导图训练,值得教师重视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这一思维导图选取了“车”为关键词,以“车”为中心,将相关的词语分成了三类。有些教师将此视为“一字开花”的扩词训练,一下子又回到了机械的组词训练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分析、判断,看看由“车”组成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也就是思考为什么这些词语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类,这是思维导图学习的起点和训练的关键,也就是训练学生如何进行正确分类。

提取信息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统编教材的编者十分重视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从一年级就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不断地提升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与信息有关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学习要求也是不断提升的。在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层级性、有序性特点,帮助学生用思维导图体现阅读内容的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如教学《忆读书》一课时,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可以搜集到作者读书的信息,从时间上看,有童年、少年、中年、晚年等不同时期的;从读书内容上看,有作者喜欢看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也有作者不喜欢看的《荡寇志》《封神榜》,甚至《红楼梦》在作者少年时期也属于“兴趣不大”的书籍。这些信息是如何围绕“读书”这一核心主题表述的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众多信息进行梳理,选择文本中的關键词为枝状思维导图的分枝,将信息进行整理。经过讨论,学生确定以“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为分枝,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梳理,呈现出一幅清晰的思维导图:以“读书经历”可以统整与年龄有关的系列信息,以“读书收获”可以统整读书的体会、快乐、内容选择等信息。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后,就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首先要从范文学起,弄明白范文的作者是怎样做到写清楚的,然后再仿照范文的样子进行有序表达,逐渐做到将习作写清楚。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找出作者清楚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描写,绘制枝状思维导图——以“爬山虎的脚”为出发点,延伸出不同的分枝:长在哪里、关键变化、结果。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体现了连续观察的结果,而且体现出表达的顺序。在开展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观察对象的一个关键点,绘制思维导图,确定观察内容,把观察结果呈现在不同的分枝上,最后再按照思维导图的提示有序地表达。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运用在多种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读书文本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