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022-05-01张晓雯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父爱自然段语句

张晓雯

统编教材在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的表述中,多次涉及概括能力,足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

理解是概括的基础,理解段落的内容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从基础做起,从抓住关键语句训练开始。

如《花钟》这篇课文借助泡泡提示语和课后练习,对第1、2自然段提出了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要求。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两个自然段的课文内容,然后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到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与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之间能不能画等号,这是学习《花钟》一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为学生找出的两个关键语句,都不能直接用来总结这段话的意思。其中,第一个关键语句表述不够全面,需要对它进行提炼,删去一些多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该段的内容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个关键语句是问句,不适合用来概括段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写,即把问句改写成肯定句——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是有原因的,就能够概括第2自然段的大意了。由此可见,学生找到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有时候还必须有一个提炼的过程,才能概括该段的段意。

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直接体现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篇课文的内容本来有多方面,也有一定的篇幅,最后用几句话说出来,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策略,这就要抓住作者的表达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课文中就是表达顺序。学生找准了表达顺序,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也比较吃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期盼着表演露脸、接受表演不说话的老虎、排练节目中遇到的困难、表演节目时砸锅了、寻找表演失败的根源等。再结合课文题目,学生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所写的事情是“我”表演老虎,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由此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读小学时期盼有上台表演获得露脸的机会,来的机会是在《兄妹历险记》中表演一只不说话的老虎,在努力排练之后,表演却砸锅了,但“我”一直弄不明白自己那么期盼的表演为什么没有做好。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局限于抓关键语句、理清思路,还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如题目扩展法、段意合并法、取主舍次法、问题回答法等。当然,对比较复杂的课文,学生概括主要内容采用单一方法可能难以奏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目标。

如《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以“梦醒”始又以“醒来”终,全文似乎都是写梦中的情形。实际上,课文第2—4自然段还强调了“梦境”的表达,写作者小时候跟在父亲身后住客栈、看庙会所发生的事情;第5—9自然段则变成了作者的回忆,主要是父亲用姑父的小船送“我”上学的情形。从线索上看,课文是以表达父爱的场景为主线,以“我”的感受为副线,还以姑父的小舟为暗线,互相交织在一起。这样复杂的课文内容,学生不仅要采用题目扩展法,抓住父爱如舟这一核心内容的表述,还要采用取主舍次法,以父亲的表现为重点进行概括,再结合理清思路等方法,才能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總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父爱自然段语句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重点:语句衔接
秋天
父爱如山
美丽的秋天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