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凡四训》的劝善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2022-05-01梁巧云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其深厚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社会道德的引导具有重要价值。明代典籍《了凡四训》是其中代表之一,它能够深度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精神内蕴,尤其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对于培养群众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创造美好社会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劝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凡四训》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19AKS007)。

作者简介:梁巧云,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北京100871)。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4-0080-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承载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2]169“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2]169明代袁黄所著《了凡四训》会通儒释道三家思想,把中华文化与宗教教义完美融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劝善书的典范之作,在导俗、劝善、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居士传》载有“了凡既殁,百有余年,而功过格盛传于世。世之欲善者,虑无不知效法了凡。”[3]242全书行文简洁,仅一万一千余字,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书中倡导的崇德向善、爱国爱家、惠民利民等思想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天下国家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内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感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4]260袁黄延续孔孟思想,他在“立命之学”篇末强调“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5]74,表达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

爱国情怀在袁黄的人生经历中深有体现。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明隆庆四年中举,万历十四年考取进士,后任宝坻知县,勤政爱民,治绩卓著。日本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袁黄在兵部职方司主事任上,被推荐担任援朝“军前赞画”[3]238,参与谋划布局,收复平壤、开城,屡有战绩,清代《居士传》记载“倭袭了凡,了凡击却之。”[3]238,酒井忠夫的《中国善书研究》记载“他在咸镜大破倭寇将领(加藤)清正,而获得战功”[6]302。袁黄不仅学问上博洽淹贯,同时把认知付诸实践。他在援朝任上受到弹劾,被削籍归乡后依旧心平气和,积极扶危济困、广行善事,并留下影响深远的佳作名篇。明熹宗时,朝廷追叙征讨倭寇的功绩,洗刷了袁黄的冤屈,赠封他“尚宝司少卿”[3]239官衔。

爱国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袁黄在“积善之方”篇中分析善的大小,强调“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5]178;关于善的是非,认为真正的行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5]164;关于善的端曲,主张“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5]159。袁黄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天下国家”和“一身”、“济世之心”和“媚世之心”加以比较,形成鲜明对照,从天下国家社会大众的角度行善,才是大善真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7]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我们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的行动方面,袁黄谈到行善的方法途径,解析“与人为善”时,提倡在生活中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5]185;解析“爱敬存心”时,强调圣贤人物的志向是希望这个世界的人都能各得其所,所以人们对他们尊敬爱护,“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5]188勉励大家秉持圣贤的志向,安定世道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7]我们要将认识转化为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己个人的理想、家庭的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理想相结合,为祖国争光、为人民造福。

二、坚守实干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素来推崇和倡导的优秀品德。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4]137,倡导为人处事时要严肃认真、勤勉笃实。三国时期诸葛亮可谓敬业的楷模,一生“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敬业要求全心全意、忠于职守,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的作风,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础。

袁黄在“积善之方”篇中说,“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5]200-201对国之君长的敬重,主要体现在态度和行动上,做事时不能以为君王不知道而肆意妄行,处罚时也不能以为君王不知道而擅作威福、滥施刑罚。袁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清代《居士传》评价他“其在官,孜孜求利民,治绩甚著”[3]238,讲述袁黄在天津宝坻当县令时关心百姓疾苦,疏通三坌河,筑堤防御水患;组织民众沿海岸种植柳树,留滞泥沙以成堤坝;治理沟渠田埂,教导百姓耕种,开垦荒芜土地,减轻各种徭役以惠及民生。

爱岗敬业是重要的道德品质,也是积累善行的重要途径。《了凡四训》的“积善之方”篇中讲述了嘉兴屠康僖公的故事,提到他早期担任刑部主事时夜宿牢狱,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仔细询问每一名囚犯的情况,最终帮助十几个蒙冤者获释。他还考虑到京城天子脚下尚有这么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5]138奏请朝廷批准,每五年安排减刑官,核实冤情给蒙冤者们平反,因为这些善举他后来获得了好运。袁黄自身也有实例,当他和夫人因为善事做得不多而焦虑时,梦到神人告诉他,仅为百姓减收粮租一件事,就使曾许诺的一万件善事圆满了。“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5]69这里的“委有此事”说明袁黄减粮在前,梦到神人在后;“心颇惊疑”还体现了他给全县减粮,初心本是履行职责为百姓减轻疾苦,经梦中神人指点之后,才发现善心真切时一件事可以成就万善。袁黄在《了凡四训》中经常采用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把劝善的大道理通过小故事体现出来,令人感悟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精神内涵,帮助人们提升思想意识,增进行动自觉。

时代变迁,社会在不断发展,但这种为国尽职的担当和为民谋利的责任意识,以及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永不褪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8],“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8]。只有经过辛勤劳动,才能达成人生理想,才能不负韶华书写璀璨人生。我们应勇于挑战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树立职业道德观,培育职业责任感,秉持高度的敬业精神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三、至诚合天的诚信追求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4]264。在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中,“诚”极为重要,被认为是天地自然的道理和规律。诚实守信,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传承至今的美德。《说文解字》中将“诚”“信”两字互训。“诚,信也。从言,成声。”[9]109“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9]108弘扬诚信精神能提升社会道德风气,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清代的《格言联璧》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10]87,《了凡四训》行文中也体现出对自己、对他人、对天地的诚信理念。

内不欺己。袁黄在“改过之法”篇中强调要发畏心,“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5]88,在闲居独处时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昭然可见,掩过饰非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如《大学》所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4]8,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心的变化必会投射到外在表现上,因而要抱诚守真、严于律己,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须检点自己的意念和言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外不欺人。在“立命之学”篇中,袁黄对云谷禅师关于人生定数可以改变的言论提出质疑时,云谷禅师说“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5]27中国佛教戒律中就有不可妄语,即不得用虚妄不实的谎言欺骗他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60,他主张“言忠信,行笃敬”[4]152,说話忠诚信实,行为敦厚诚敬,才能行稳致远,有所作为。管子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11]77,讲诚信是结交天下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12]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也是国际关系上的基本原则。

上不欺天。在“改过之法”篇首,袁黄主张“至诚合天”[5]79,竭尽诚意将能合于天道,所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就能预测他的灾祸和福报,因而要心存畏惧。“天地在上,鬼神难欺”[5]86,即使在隐约细微的地方犯错,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心存侥幸。在“谦德之效”篇,袁黄强调“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5]222吉凶祸福其实是由我们自身所决定,必须管好自己的言行,诚信谦恭,自求多福。关于“天”,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探讨,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出中国文字里的“天”有五种含义,如“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13]27在现今社会,对“天”的敬畏,也体现为公民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14]“上不欺天”还体现为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15]。党员要强化党性修养,扎实改进工作生活作风,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4]314,把最重要的部分先树立起来,就不会为利欲所惑而误入歧途。因而,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提升道德情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争当诚信精神的传承者,良好社会风尚的维护者。

四、天下为公的友善理念

友善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会交往准则。“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9]139可见志向相同的人是友。“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9]122善含有吉祥美好的含义。友善两字合在一起,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亲近和睦。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4]223,认为君子没有比同别人一起行善更大的德行。佛教也把善作为基本原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16]10,劝导人们将为善贯穿为人处事、洒扫应对的整个过程。袁黄以舜帝举例解释“与人为善”,倡导发表言论、行为处事时,全然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应为社会树立典范,“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5]185。《了凡四训》全书体现劝善内含,尤其是第三篇“积善之方”进行了层层递进、条条有理的阐释,对于在当今社会弘扬优秀传统、践行友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43的思想引导。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对子孙后代寄予了更深厚的期望、更深切的感情。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为庇佑子孙,父母先辈甘愿不辞劳苦、倾其所有。袁黄首先举了十个实例,讲述先辈行善积德使得子孙获福、家业兴旺、官运昌隆的故事,有理有据令人产生深刻认同。俗语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人们因为帮助子孙积累福报而行善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二是“精而言之,为善穷理”的善恶界定。袁黄认为行善要穷究事物之理,要从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等八个方面分辨清楚,避免自以为是、枉费苦心。强调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利于他人时,即使打人骂人都是善行;仅仅有利于自己时,连尊敬别人、礼遇别人也是恶行,关键在于起心动念之间的发心。尤其是做善事时心不著善,不存刻意自然而然地去做才能圆满,“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5]176。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不执着于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向内不见自己,向外不见他人,中间不见所布施的钱物。这时布施一斗谷子也可种无边的福报,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千劫造出的罪业,鼓励人们秉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发善心行善事。袁黄循循善导,通过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引经据典,帮助人们扫除牵挂执着,洞悉善的实相,提升道德情操。这种小中见大、俗中见雅、微言大义的说理方式十分高妙,用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语言,将深奥复杂的大道理阐述得清晰简洁,使得更多文化修为不高的百姓受到积极影响。

三是“随缘济众,为善十纲”的途径方式。袁黄总结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十条纲目,给予清晰的路径和指引。由于随缘助人的善行无数,难以言尽,袁黄认为从以上十个方面来推广,各种德行就能完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文中引用孟子的话:“友也者,友其德也。”[17]品德是社会交往的前提和准则,我们应在“积善”“为善”中培养优秀品格,在践行“友善”价值观中提升道德素养。“友善”与“爱国”“敬业”“诚信”在深层内涵上同归于善,都是对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的继承和发展,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途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8]419我们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9],“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19]。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了凡四训》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能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促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增进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J].求是,2020(2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清)彭绍升.居士传[M].赵嗣沧,点校.成都:成都古籍书店,2000.

[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明)袁了凡.了凡四训[M].尚荣,徐敏,赵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6]酒井忠夫.中国善书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8]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4月28日)[N].人民日报,2013-04-29(2).

[9](汉)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格言联璧[M].马天祥,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0.

[11]管子[M].(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年10月3日,雅加达)[N].人民日报,2013-10-04(2).

[1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12-11(1).

[15]慎海雄.新华时评: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3-09/06/content_2482756.htm.

[16]增一阿含经:上[M].梁踌继,校注.北京:线装书局,2012.

[17]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N].人民日报,2016-06-17(1).

[18]礼记:上[M].胡平生,张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

[1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N].人民日报,2014-09-25(2).

责任编辑:周玉婷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