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童话,话童心

2022-04-29陈青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教学策略

陈青

【摘 要】童话文本因其独特的语体和表述特征,深受儿童的喜爱。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文本密集出现,足见其特有的教学价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些目标与内容不适宜、教学策略不恰当的问题时有发生。基于童话文本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阐述童话文本的特别之处,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关于童话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童话文本 语用训练 教学策略

童话文本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语言之美,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语用训练”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处于训练“言语”能力的关键期。而童话文本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正契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性”认知心理。童话文本中的意外之美、发现之美、蜕变之美等,都是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以童知童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以童言童语,引导表达样式。学生应用童话手法,抒发心中所想。而如何选择恰当且有效的语用训练方法,也成为一线教师积极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浮想联翩,教学生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增长。也就是说,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便能进行有目的的想象,而非天马行空地、盲目杂乱地“空想”。鉴于学生想象力这一发展特点,加之童话文本丰富的想象空间,在童话教学中,加入“想象力”训练,便成为理所当然且很有必要的环节。

(一)入佳境,有的放矢品语言

童话文本中,通常会出现充满童趣的人物对话。而这些人物对话,都处于特定的、引起冲突的童话情境中,最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生动地再现童话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对话朗读。在本课中,主人公“棉花姑娘”遇见了“燕子”“啄木鸟”“青蛙”,进行了三次对话。但每一次对话,棉花姑娘的语气都应该不一样。每一次对话对象不一样,对象的语气也应该有所区分。而在本课中,提示语中没有点明三种动物具体的神态、动作及语调,这也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想象”也有法可用,并不是简单地下指令,让学生“自己想自己的”。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生,单纯地下指令,学生可能并不能打开思路。

这时,教师就需要加以引导。巧用课本插图、创设故事情境、配乐激趣等方式都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必要时,师生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也更易引学生入境。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时期,图画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指引方向,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完成角色替代,进入童话情境。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读,读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出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读,可知意,可入境,可生发思考。读,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培养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借留白,于无声处书新意

留白,是童话文本的特点之一,也是童话文本的精髓所在。很多时候,文本不会直接交代人物的结局,而是给读者留白。如《雪孩子》一文,结局是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他们是否会相遇呢?相遇之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练“写”的好契机。这篇童话体现的“友情”是与学生较近的话题。被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牵扯着,读者的内心也起起伏伏,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触动,产生共鸣,从而激发“扭转”故事结局的决心。有了热情,学生就有了动力。写,也就不会成为负担。这一阶段引入想象,指向性更明确,能使学生直奔目标,补全“情节”弥补“缺憾”,同时也可以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补充的故事情节往往还包含了儿童对世界、对善恶的认知,可相机进行德育教育。

(三)寻重复,惟妙惟肖展言语

童话文体可以进行多种形式“写”的训练。“重复”的手法在童话中很常见,如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文中青蛙遇见了“老牛”“鸭子”“小鸟”,三次对话的结构都是先夸泥塘,再提意见,对话在结构上出现了反复。这样的对话模式很适合学生进行仿写,格式清晰,内容明确。以“青蛙还有可能遇见谁来提意见呢”为主题,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再如,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文,都是以“‘棉花姑娘’求助,小动物无法帮忙”为对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想“‘棉花姑娘’还会向谁求助”进行仿写。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亦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有“结构套”的童话文本,学生都可进行仿写。

二、故事先行,循序渐进

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节的精彩程度,即故事内容是否有趣。选入教材的故事都比较贴合学生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中往往还渗透了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可从故事本身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情节的跌宕起伏,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完成故事主题思想的渗透。从读到演、从议到编,从文本到创编,学生也就完成了读与写的連接。

(一)读故事,有详有略解内容

打开学生想象之门、多形式读故事之后,教师便可进入“解故事”的环节,主要“解”的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环境及主题。如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在学生读故事之前,教师便可带着学生了解故事环境,这是发生在动物王国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读熟故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故事脉络,即小猴子下山觅食,经历了三次“换”,最终一无所获。基于这三次“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做事情应该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并且学会拒绝一些诱惑,不然会得不偿失,一无所有。学生明确环境、人物、情节结构之后,就能更好地阐述、表演故事了。在读、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框架及主题便有了细致的了解。

(二)讲故事,绘声绘色演情节

“讲”与“演”又有不同。讲,需要学生熟记故事内容,是在“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转达。但每个学生的讲述又是不一样的。如何将故事“讲顺”“讲精”,是学生表达能力、组织变通能力的体现。而“演”,需要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内化,将文字化为生动的表演。表演不仅考验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把握,还能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吸收。把文字故事变为形象、具象化的表演,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贴合,更有利于学生吸收故事,更易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讲述故事”?除了和学生一起“解文”,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小贴士,如“关键词提炼”。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讲述,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生讲解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词语辅助,这对于学生讲述故事有一定的提点作用,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如“重复”类故事,教师可以出示关键人物或人物的关键对话,也可以加入“文本图”。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文章插图都很精美,如上文所说,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讲故事环节,它也能给予情境提示。最后,教师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的“话语”,不必与原文完全一致。这其实也锻炼了学生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语、口语互化的能力,使学生在演故事环节,做到肢体和语言同步,实现“演”中“悟”,“悟”中“习语言”。

(三)议故事,妙笔生花写新文

童话文本的学习,以故事为起点,最终指向“写故事”。“议”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议”的内容也较丰富。

1.议“内容”,即可以谈一谈童话故事中的转折之美、蜕变之美、发现之美、意外之美等。这些“主题”也可以成为学生“记事”的素材。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写一写身边的平凡美。

2.“议”道理。其实,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很多情节对现实生活有明显的隐射和指引。如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猴子”,他们左顾右盼、三心二意的现象很多。像这样的童话文本,花些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历,论一论、写一写生活启示,可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将“语文”的作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起到“指引”作用。

3.“议”形式。童话文本中有很多相似的结构特点。如上文提到的重复之美、巧设冲突、遇“三”转折等。而这些“结构”上的特点,都能给我们“编”童话提供框架。将童话背景与人物改变,稍加改动情节,就能创编一篇新童话。

三、由浅入深,架设阶梯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故事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宜过度拔高,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一)写得有层次、有成就

如在进行上述读写结合环节时,教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避免过度追求语言精美、表达精当。面对不同的童话文本,言语训练点也应有一个由低到高的阶梯式安排。读写训练也是如此,由仿写到续写,最终指向创编。平移教学不可取,揠苗助长也无益处。

(二)想得有方法、有指向

关于“想象”这个教学点,低年级学生最初更多的是无主题的无意想象较多。想象本无对错之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难免有游离目标的现象。这时,教师可进行多节课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想象”逐渐过渡为有指向的“有意想象”。这也较体现教师的精确表达能力。

童话文本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的教学价值还有待发掘。但不得不说,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綜合素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依托精彩的故事,将听与说、讲与演、读与写有机结合;从学到写,实现方法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将语文课的“运用”渗透到方方面面,发挥童话的语用功能。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素养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 莫崇芬,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4]周杨林.重提“童话引路”[J].湖南教育(B版),2019(3).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用活文本,为语用训练架设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