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2022-04-29孟大军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理论

孟大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任课教师是决定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思政课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需要做好为人为学的表率,做学生爱戴的人;需要整合教育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呈现思政课的“美”。

创新从改变开始,凸显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立德树人要强化“立”和“树”的重要性,处理好“思”和“做”的关系。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要从固化的模式中走出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让教的方式和学的方法“活”起来,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在“改”中转变观念。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道德引导、精神传承、核心素养培育等功能。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改变“私塾式”空洞的、简单的“说教”,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子研究,牢牢抓住课堂这一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矢志不渝地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必须要跟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和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节拍,内外兼修,拓展思路,重道固本,守正创新,以新思想、新理念、新使命、新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重要道路,迈好发展的关键步伐,写好素养提升的最好文章。

在“变”中转换角色。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将过去的“满堂灌”转变为“全程引”,要从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教师要在“让”和“引”上下功夫、做文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自我发现并主动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交流中不断更正提高,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思政课教师要理解教材、丰富知识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内涵,并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结合,让思想政治理论有形化、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滋有味”的知识“大餐”。

熏陶从引领做起,融显师生关系“和谐度”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关键靠人,核心是立德,目标是树人,无论立德还是树人,都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目标方向上把关纠偏。

储备“一潭水”的“正能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是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业,教师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引航员”,责任大、要求高、任务重。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思想政治品质过硬、理论业务能力过硬、作风素质过硬。因此,思政课教师自己要符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六要”指标要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师者的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去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更要时时、处处、事事守正立德,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以扎实的专业学识启迪学生,以博大的仁爱之心教育学生,以勤勉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以灵活的教学机制激励学生,把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学生信赖的“朋友”,发挥“爱屋及乌”效应;要做到心中想着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品质和特长爱好,掌握每一位学生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认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改错的机会,用自己的品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处理每一件事,把微笑留给学生,和学生“零距离”交流交心,充分挖掘并放大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无声的行动中感化学生情感,渗透教育思想。

感悟从体验入手,彰显教学成效“最大化”

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開展教学活动,活化组织形式。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人生“拔节孕穗期”这一关键阶段,坚持教育有责,教育尽责,不仅要注重学习理论的政治性,也要突出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更要保证知识理解的深层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深化课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要抓好课堂,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采取“段落式”学习目标,抓好课前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三个学习“段落”的组织和要求,分别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前期自主学习阶段主动介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面理解和深入探究理论知识,在成果展示中升华对学习理论的认知和应用。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必须要在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内容的把握、学习目标的设计、关键环节的点拨上下功夫“备课”,教得自如,引得到位,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开展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思政课学习内容理论性比较强,需要把理论内容形式化,组织形式生活化,生活实践成果化。在任何形式的学习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全程关注,把准脉搏,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偏位”,要在思政课中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达到铸魂育人的目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实践,动手操作,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超越学科知识的局限,投入鲜活的世界中去学习。根据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点、关键点,以主题讨论交流、主题演讲或者主题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资料收集、遴选和整理过程中拓展学习深度;在交流和辩论中通过具体案例和事实依据实现观点碰撞,提高辨别能力;在思政课教师适当和适时的引导下,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体验和互动中深化理解,形成鲜明观点。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和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编号:2021JY14-L37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理论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