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2022-04-28饶志强李益晨李子仡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科应用型阶段

饶志强,丁 璐,李益晨,李子仡

(北京联合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北京 100101)

0 引言

截至2021年4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拥有轨道线路的城市共有45个,其线路运营里程达7 746.9 km,实际开通运营的列车为255万列次,共计完成乘客载用量22.1亿人次,进站量13.5亿人次[1]。截至2021年末,北京全市公路里程为22 289.9 km,轨道交通数量达到24条,总里程达到727 km。从全国来看,交通运输产业对专本硕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工程技术方面需要硕士毕业的研发型人才,运营管理方面需要本科毕业的应用型人才,安全保障和商务拓展方面则需要专科毕业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通过对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对象特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实施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交通运输专业的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方案。

国内学者对其他国家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进行了研究[2-4]: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需要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培养,而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内容、培养目标、未来的服务对象及培养途径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是一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以教育为支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校企融合,实现产业和教育的互动互促与持续发展。

1 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的目标定位

1.1 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顶层设计[5]。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强调能力和素质相结合,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毕业生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还要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敢于面对与解决重大问题。图1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示意图。高校应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企业和相关专家对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修订教学大纲,同时,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检查力度,确保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

图1 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Fig.1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on of Talents for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1.2 人才培养规格

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对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高校培养知识、技能和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具体来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6]。专科学生应掌握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相关前沿技术,并能够对交通运输行业涉及的装备和技术进行应用操作;本科学生应该在专科阶段的基础上具备“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能力,能够将前沿的相关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实践中,并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见解;硕士学生应该在本科阶段的基础上,能够将探索世界和客观规律的方法应用到科研实践上来。

1.3 人才培养目标

专本硕贯通的交通运输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交通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交通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技术实践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现代交通系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从事技术设计、交通运营及维护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7]。

通过调研各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本文确定了交通运输专业专本硕3个层次人才贯通培养的目标:专科阶段以实践实操为主,培养具备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本科阶段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型硕士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在掌握专科和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够开发相关产品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研发型人才。

从3个阶段对应的岗位来看,专科毕业生可以从事较为简单、不需要过多技术含量的岗位或辅助型管理岗位,在学习阶段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本科毕业生可从事复杂的技术及重要管理岗位,在学习阶段需在专科的基础上,加深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专业型硕士可从事相关项目的设计、开发、运营及较高级别的管理层岗位,能够设计和开发相关技术产品。

1.4 人才培养对象

对于专本的贯通。专科阶段的学生如要继续深造,可以选择先进行专升本的衔接学习,也可以在专科毕业两年后直接参加研究生考试,但是后者对于专科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过程中,专科阶段的学生应该先进行专升本的衔接学习,然后再进行硕士学位的攻读。

对于本硕的贯通。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只经历了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对于技术性知识的积累,却拥有5年的学习经验,所以他们在研究生考试中选择专业型研究生方向能够发挥特长,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具体来说就是“专—本—专硕”的贯通。

2 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方案设计

在产业和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专本硕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2.1 贯通培养模式设计

为实现企业和院校教学的共生与深度融合,培养能够从事交通领域的专业化、复合型和工程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贯通一体式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多年现代高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新的培养方案,通过建立从专科(3年)到本科(2年)再到专业型硕士(3年)一体化贯通式的培养模式,旨在使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专本硕(3+2+3)的不同时期,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院校教学和企业融合的纵横贯通,即“贯通一体式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贯通一体式教育”模式Fig.2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l

2.2 课程贯通设置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专本硕培养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突出专业技能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根据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的课程设置应符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置的贯通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纵向体系的贯通。专科阶段的课程应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知识底蕴,如开设公共必修课、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等。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再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还可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符合未来职业规划的课程。学生在硕士阶段主要参与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学生团队实际应用项目的研发。另一方面,是横向内容的贯通。在课程的内容分布上,专科阶段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体,而在本科阶段则将重点放在工作原理上,硕士阶段则综合前两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能力,以此实现不同层次的升华与互补。课程贯通设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贯通设置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论、交通运输基础及职业基础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基本的职业素质,并具备基础的数理知识、科学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形成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运筹学、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基础、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及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等,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专业兴趣,为后续的能力训练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供配电与触网系统、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列车调度集中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开发、交通专业软件及其应用等,可为学生拓展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宽就业岗位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

工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项目化工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项目化工程实践课程的核心要务是利用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企业化模式,使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的实施,训练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系统的能力。毕业设计应以交通产业链中的真实项目为研究对象,实施流程应包含课题申报、选题、撰写项目实施计划书、阶段性检查、论文、答辩及成果展示等环节。

2.3 实践教学贯通设置

实践教学体系的贯通是指依据专科、应用型本科及专业型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教、学、做”一体化、递进式的教学体系。专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实训、岗位认识、岗前综合实训及毕业综合实践(含毕业设计)等组成;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实践、岗位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硕士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专业实习、专题实践研究和毕业设计等组成。

交通运输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领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对互联网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开发集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及仿真实验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实践平台,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补充和实践补充。图4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

图4 实践教学设置Fig.4 Practice Teaching Settings

3 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与评价

3.1 课程体系考核评价

交通运输专业的专本硕人才培养在质量评价方面,强调课程考核的重要性。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在具体的考核形式上,应采用试卷、文档撰写、论文汇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表1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考核形式和内容。

表1 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Table 1 Form and Content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3.2 人才培养模式评价

实践数据表明,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北京市参与贯通培养计划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企业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给予高度评价,表2为近3年北京市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用人满意度。

表2 北京市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用人满意度Table 2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of Graduates from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4 专本硕人才贯通培养的保障措施

4.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为实现交通运输专业的专本硕(3+2+3)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协议的保障之下,学校和用人单位在企业行业调研、职业能力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具体实施、人才质量鉴定和评价及就业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4.2 师资队伍

教授、副教授、博士是专业教学团队的主力,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是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实行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的“双精英”教师机制,校外教师为企业中的精英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员。专业建设实行校内优秀教师和校外优秀教师相结合的“双带头人”机制,共同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有实践学时的专业实践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等。工程实践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最终的成绩考核。

4.3 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由校内实验室、综合实训基地、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及校外实习基地组成的实践训练5大环节,构建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个开放式训练平台,形成融教学、基础训练、项目实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能力训练系统。

5 结束语

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在产业和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基于分类和分级的专业建设思路,分析专本硕人才培养的理念、规格、目标和对象等人才培养要素,构建专本硕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实施“3+2+3”的分段式培养,建立了学制、机制、课程体系等高效衔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能够有效克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为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猜你喜欢

专科应用型阶段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