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赏析

2022-04-26邢凯郝红星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青玉红山玉雕

□邢凯 郝红星

红山文化是我国辽、蒙、冀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其充满想象力的玉器造型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堪称我国玉器发展的头牌。红山文化玉器高度发达,与玉器同样发达的良渚文化南北呼应,熠熠生辉。与良渚文化最具礼仪性质的琮、璧不同,红山文化具有礼仪性质的玉器是玉雕龙与勾云形玉器。玉雕龙我们在《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1]一文中已作介绍,这里将勾云形玉器再做简介,并对这种变幻莫测的玉器的来源、演变路径略做探讨。文中图片均来自郭大顺、洪殿旭两位先生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2]。

一、器物介绍

勾云形玉器从形制上看有繁、简两种,从形象上看有具象、抽象两种。依次介绍。

1.具象勾云形玉器。器皆狭长方形,一面或两面有纹饰。这类勾云形玉器一般认为是模仿猫头鹰的形象并加以改造、夸张而成,甚至有些抽象成分在内。

标本1,陕西凤翔县博物馆藏品。陕西凤翔上郭店春秋墓出土,红山文化遗物。青玉,淡黄色,正、背面纹样相同。以纵中线为轴,两侧两眼较小且距离近,眼上弧状镂孔向外展开,表示猫头鹰的耳羽,眼下有齿凸5 枚,齿凸间的沟槽较深,最外为4 个卷勾,上勾窄小,下勾宽大,勾间版面镂出长槽形成4 条长枝。轴线上端对钻系孔,器之平面中部皆随形打洼,风格干爽犀利。长11.4 厘米,宽4.3 厘米,厚0.3 厘米。(图1-1)

标本2,通辽市博物馆藏品。青玉,右上卷勾上有褐色沁斑,下勾缺失。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轴线旁两眼稍大,眼上弧状镂孔加宽,眼下有齿凸5 枚,间隔槽宽而浅,左侧两勾大小相近,勾间镂空长槽外窄内宽。右侧卷勾略长。轴线上端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成深槽,槽顶圆滑。长15.6 厘米,宽6 厘米,厚0.3 厘米。(图1-2)

标本3,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藏品。青玉,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仅有镂空纹。器右侧略宽,圆眼较大,眼上弧状镂孔仅中部通透,眼下有齿凸7 枚,4 个卷勾大小相若,勾间镂空长槽仅中部通透。轴线上端对钻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宽而深,美感不及前器。长17.2 厘米。(图1-3)

标本4,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品。青玉,整器散见褐色沁斑,右上卷勾半残。正面仍为猫头鹰形象,但两眼间距较宽,增加了纵向凹槽。眼上镂孔宽而长,眼下有齿凸7 枚,间隔槽窄而浅,4 个卷勾因鹰脸所占面积较大而短小,勾间槽也因此变短成尖齿状。器随形打洼窄而深,器显呆板平滞,不及前器生动。长16.5 厘米,宽5.4 厘米。(图1-4)

2.抽象勾云形玉器。分横长方形和近方形两种,一面或两面有纹样。这类勾云形玉器我们认为由具象勾云形玉器转化而来,单看外形很难与猫头鹰关联,抽象、夸张成分更多。

标本5,故宫博物院藏品。青玉,局部有糖色。横长方形,正、背面纹样相同。轴线打洼,上端有对钻系孔,下端出一齿凸。轴线左侧较高,右侧略低,其中部各镂一眼、一弧状孔,两者贯通,左、右侧的眼与孔呈反向对称。四角各出卷勾,勾皆不同,上、下卷勾之间镂空槽短而宽。此器长边上缘有2 个小尖齿,下缘一钝齿,全器呈不平衡对称状,随形打洼亦精彩,颇具旋转动感,为勾云形玉器的高级形式。长13.7 厘米,宽6.4 厘米,厚0.73厘米。(图1-5)

标本6,首都博物馆藏品。青玉,有受沁白斑。横长方形。上长边略弧凸,中部修治出牛首状乳凸,轴线上端有小系孔。下长边亦弧,偏右部分治出八字形浑圆乳凸。轴线两侧各镂出一眼、一弧状孔,呈反向对称。四角有相似而大小不同的卷勾。此器磨制较粗,正、背面皆平,无打洼。长11.8 厘米,宽6.4 厘米。(图1-6)

标本7,牛河梁第十六地点M2 出土。青玉。横长方形,背面平无打洼,在短边上磨出横向沟槽,并上下对钻4 个系孔。上长边微凸,两侧出粗壮卷勾。下长边平直,中部有一矮宽齿,两侧亦出粗壮卷勾。器中部镂空一眼、一弧状孔,二者贯通。随形打洼宽而深,周缘随和,磨圆度较好。长22.5 厘米,宽11.2 厘米,厚0.8 厘米。(图1-7)

图1 勾云形玉器

标本8,辽宁省文物总店藏品。青玉,已受沁变成灰白色,局部色黑。近方形,背面平无打洼。上长边弧凸,中部打洼处对钻2 个系孔,外侧为2个较宽大的卷勾。下长边较直,中右部修治出2个方齿,两侧为稍小的卷勾,左侧卷沟残。器中部镂出一眼、一弧状孔,两者贯通。随形打洼宽而浅,器体圆润,打磨光滑,令人耳目一新。长11.3厘米,宽8.9 厘米,厚0.35 厘米。(图1-8)

标本9,天津博物馆藏品。青玉,局部有灰白色沁。横长方形,与前器相仿,包括卷勾的方向。上长边稍平,中部对钻2 个大的系孔。下长边平直,修治2 个方齿。器中部镂出一眼、一弧状宽孔,二者贯通。随形打洼亦宽。长10.5 厘米,宽7.1厘米。(图1-9)

标本10,赤峰市文物商店藏品。青玉,淡黄色。横长方形,正、背面纹样相同。上长边弧凸,稍短,中部有桥形凸起,上钻系孔。下长边亦弧凸,稍长,中部治出2 个方齿。四角各出硕大卷勾,右下卷勾略残。器中部镂刻一眼、一弧状孔,两者贯通。器随形打洼,洼较宽。长13 厘米,宽9.2 厘米,厚0.5 厘米。(图1-10)

标本11,天津博物馆藏品。青玉。近方形,两面纹样相同。上长边弧凸,中部修治出一宽齿,齿中又打磨一浅沟,齿与边相接处对钻2 个小系孔,两侧为卷勾。下长边亦向外弧凸,中部修出一卷勾状齿,两侧为较大的卷勾。器中部镂空一眼、一弧状孔,二者贯通。此器随形打洼始于形的中部,而终于器缘,比较独特。长10.8 厘米,宽9.5厘米。(图1-11)

标本12,巴林右旗博物馆藏品。青玉,有褐斑。近方形,正、背面皆有纹样。上边微凸,两侧为2 个卷勾占据,中部为桥形凸起,上有直径较小系孔。下边较直,两侧为卷勾,其内侧打洼形成的槽凸占据了下边中部。两个侧边因卷勾间距较大各修治出一兽嘴形垂饰,其顶部磨出横向沟槽。器中部镂出一眼、一弧状孔,两者贯通。随形打洼较宽,周缘磨制不精。长11.8 厘米,宽12.5 厘米,厚0.8 厘米。(图1-12)

二、勾云形玉器的来源与演变

以上我们介绍了具象与抽象两种勾云形玉器,实际上还有一种带柄、柄上端仅有一勾角的勾云形玉器,可能由抽象勾云形玉器省减而来,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介绍。那么,具象勾云形玉器模仿的是哪种“象”呢?抽象的勾云形真的是从具象来的吗?我们试做分析。

从我们介绍的标本1—4 勾云形玉器来看,器皆为狭长方形,长约为宽的3 倍。器中部为一动物的两只圆眼,有眼珠而无眼睑,与红山文化中的玉雕龙有眼睑明显不同,故我们认为这是禽类的眼。两眼及两眼周围的面部呈倒三角形,极似猫头鹰的脸,眼上方的弧状镂孔应为猫头鹰的耳羽特写。眼下齿凸并非代表猫头鹰嘴里有牙齿,而是代表它的利爪。齿凸数量开始是5 个或7 个,晚期变少。齿凸两边的卷勾强健有力,应该代表猫头鹰的喙。至于离眼较远,应是为了布局需要而做的夸张安排。上边的两卷勾弯曲程度较小,或代表双翅的上拍。上、下卷勾间平伸出的枝状物,或代表猫头鹰的尾羽。这种判断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红山文化的玉雕龙取象野猪且加以局部抽象(去腿、去毛),代表着力量与权力,而勾云形玉器取象猫头鹰,代表着死亡与阴间。氏族首领或巫师拥有了玉雕龙与勾云形玉器,借此与天界、冥界沟通,就拥有了安排氏族正常生活秩序、接引逝者到阴间这两项最重要的权力,一个氏族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生命轮回、生存下去。因为已经取象一个力量丰沛的野猪,实在没必要再取象另一种带牙齿的动物来引领死者,也找不到这种合适的动物。

勾云形玉器经过早期的具象阶段,就开始了抽象化演进。标本5、6 是两件具有颠覆性概念的勾云形玉器,将两眼与弧状镂孔贯通,省去猫头鹰的尾羽,上、下卷勾间距适中,两眼作反向对称式布列,使其一下子有了旋转动感,同时也拉开了器形与猫头鹰的距离,勾云形玉器的第一次抽象化过程完美地完成了。

如果说第一次抽象化过程中有器加宽、眼与弧状镂孔贯通、弧状镂孔错置、尾羽省减等动作,那么第二次抽象化过程则相对简单,从标本7—12 可以看出,这是模仿鹰的侧面形象,保留四勾,器的宽度或增或减,最后器形变小。在这一过程中,器中部单眼造型始终不变,上、下长边的齿由两个减为一个,系孔有背四孔、一孔、两孔几种形式,这无妨器形的稳定。

三、勾云形玉器的艺术之路

我们认为勾云形玉器是模仿猫头鹰的形象而来,有事实的证据。在红山人看来,猫头鹰个头虽小却是捕鼠能手,对保护他们的主食小米很有用处,堪称保护神。同时,猫头鹰惯于夜间活动,无疑让红山人认为它具有神秘力量,人死如入夜,猫头鹰是最能与死神沟通的鸟,可以担当将人引入冥界的重任。

红山文化发现许多写实的动物玉雕,如鱼、龟、鸟、蚕、猪首、人首等,猫头鹰也发现不少,均呈展翅飞翔状,这说明红山人对猫头鹰观察很细致。(图2)如果让这种形象的猫头鹰去沟通冥界,造型太缺乏神秘感,必须像野猪抽象成玉雕龙那样,对猫头鹰进行形象重塑。与玉雕龙采取圆雕形式不同,猫头鹰具有翼展,采用片雕最合适,将方形的猫头鹰拉成狭长形并将首、尾、翅、爪整合在一个薄板内,无疑是一次别出心裁的创新,写实性、夸张性、神秘性三性俱存,又一成功沟通人神间的法器诞生了。

图2 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玉鸮

勾云形玉器中部眼与弧状镂孔占整器的二分之一,眼、孔周围打洼成为器的重要装饰部位,凸与凹、实与虚这两种手法使得猫头鹰的面极具灵性,猫头鹰的神秘与法力于这一刻定格。围绕这一主题,将猫头鹰的10 个劲爪铺陈于眼下(若细爪彼此间隔匀称则易断,故两两平齐相连,以至于有些专家误认为兽齿。当然,个别猫头鹰面部加宽,爪数增加,那时猫头鹰爪已具表演属性),也因此不得不将啄食利器——喙安排在爪的旁侧。这一弄巧成拙的安排反而使强健内敛的喙增加了器的美感与平衡感,并启发了与之对应的背翅末端上卷,顺带地,飘飘尾羽也跃然于最恰当最直观的位置,一个更加完美、更加平衡,同时具有具象、灵动特性的勾云形玉器一夕间诞生了。看来,弄巧成拙反而返璞归真,勾云形玉器的取象法则比玉雕龙的取象法来得更具内在逻辑性。附带说一句,勾云形玉器与卷云完全无关。

勾云形玉器在走向单眼化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加宽、减宽又变小这3 个动作,一气呵成。由于眼与弧状镂孔贯通,上长边增齿,下长边减齿,4 个卷勾多样化(去勾化、去喙化),尾消失,勾云形玉器忽然间灵动起来,具备了旋转味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认为单眼化是猫头鹰扭头给人以侧面形象造成的。既然侧面形象也是一种常态,且能使器制作简单,那就不妨在简单化的道路上继续偏航下去,故而增加勾的间距,卷勾之端不再打槽,双尖齿凸变成长方齿凸,器不但爽朗,而且有动感,完全是单眼化过程中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在这一过程中,器的切割、镂孔、打磨、钻孔成为制作的最主要着力点,器形流畅、光泽变幻、简洁大方、平中见奇成为艺术追求的目标。自然,此时勾云形玉器与猫头鹰的形象更加背离,这一追求过程却是成功的。同时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并没有使器的通神作用有丝毫的改变。

猜你喜欢

青玉红山玉雕
红山荞麦看木森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乞丐和狗
简述《四方青玉》的艺术特点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血路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