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近几年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减药控害对策

2022-04-26刘志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黏虫锈病玉米螟

李 鹏 周 真 刘志吉 安 毅

(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山东淄博 255000)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3 位,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地处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 627.4 mm,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 2 209.3~2 523.0 h。 玉米是淄博市的重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180 万亩左右,平均亩产为500 kg 以上,高产创建实打最高产量为16 231.9 kg/hm2。玉米安全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病虫害防治在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随着小麦—玉米连年种植、气候条件的变化及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害呈现重发趋势。 目前淄博市玉米田有害生物常发种类有120余种, 常年发生面积在450 万亩次,其中玉米螟、黏虫、二点委夜蛾、棉铃虫、蚜虫、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顶腐病、粗缩病、锈病等危害严重的重大病虫近20种。 常发的杂草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鳢肠、藜、铁苋菜、苘麻等阔叶杂草,香附子等莎草科杂草。

病虫害总体发生主要有以下新特点:一是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频发。 主要表现为玉米黏虫几乎每年都出现高密度田块;近年来南方锈病趋重发生。 二是玉米穗虫呈现偏重发生趋势。 穗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高粱条螟、桃蛀螟、棉铃虫等几种,为害玉米雌穗和茎秆,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在部分田块桃蛀螟发生较重。 三是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对部分区域玉米危害较重。玉米出苗至小喇叭口期,部分田块甜菜夜蛾发生较重,主要为害叶片,造成花叶;在北部平原地区,部分田块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百株虫量在30 头以上,常造成缺苗断垄。 四是抗性杂草呈上升趋势。 连年、单一使用烟嘧磺隆等除草剂,造成玉米田杂草抗性上升,在部分田块香附子、铁苋菜等防治困难。

从近5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看(附图),病虫害多为中等发生程度,年度间病虫发生差异较大,总体发生程度以2021年、2019年较重,其他年份稍轻。其中2021年南方锈病在全市普遍发生,部分田块发生程度达偏重发生,病叶率90%,侵染茎秆;2019年三代黏虫在全市多处出现高密度发生点,为害玉米、高粱,发生点单株最高达30 头,导致植株叶片被吃光,只剩空秆。

附图 2017-2021年淄博市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

2017年,玉米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接近常年,病害中等偏轻发生, 虫害中等发生。 其中粗缩病发生轻,零星发生;大小斑病发生接近常年;褐斑病发生晚,危害轻;顶腐病在个别地片发生较重。 玉米螟发生接近常年;黏虫虫源基数接近常年,大部分地片防治及时,危害偏轻;蚜虫发生情况接近常年,个别地片发生严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蓟马苗期危害重,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二点委夜蛾个别地片发生较重。

2018年, 玉米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其中顶腐病、玉米瘤黑粉病轻度发生,大小叶斑病、锈病小发生, 弯孢霉叶斑病中等偏轻发生,8月的几次阴雨天气造成玉米青枯病在部分地片发生较重。 玉米螟中等偏轻发生, 三代发生较常年偏重; 黏虫小发生,三代黏虫幼虫未查到;蚜虫中等偏轻发生;夏玉米苗期降雨偏少,蓟马发生危害较重;二点委夜蛾发生减轻,危害面积较上年减少。

2019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玉米苗期全市普遍喷施杀虫剂、 杀菌剂2 遍, 综合防治丝黑穗病、蓟马、黏虫、粗缩病等病虫害,总体中等偏轻发生,玉米粗缩病发生为历年来最轻。 蓟马个别地片发生较重;玉米螟局部地片防治不到位,发生较重;三代黏虫在部分田块发生较重; 穗蚜个别地片发生较重,严重的单株蚜量可达几万头,雌穗为蚜虫覆盖。

2020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偏轻发生,玉米粗缩病、褐斑病、青枯病等病害均较轻发生;玉米瘤黑粉病较往年发生较重,发生面积较常年略偏高,在北部平原很容易查到瘤黑粉病病株。 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减轻了蓟马的危害;二点委夜蛾危害逐步减轻,发生面积为近年来最少的一年;黏虫二代发生面积大,三代发生集中;玉米螟发生情况接近常年,玉米锈病南部山区重于北部平原。

2021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病害中等偏重发生。 玉米生长期内,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0%,病害发生较常年偏重,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青枯病较常年发生较重。 尤其是玉米锈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发生普遍;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都有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境台湾的台风给锈病的发生带来了菌源和适宜锈病发生的条件, 同时本市的玉米对锈病的抗性较低,最终引起锈病的严重发生。

2 玉米减药控害策略

2.1 加强智能化测报

借助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预警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先后在桓台、临淄、沂源、高青和淄川建立了5 处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站点, 开展病虫智能化监测;市植保站在全市建立了10 处基层病虫测报点,定期上报病虫发生实况。 通过病虫监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强化了测报调查工作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发布多媒体化建设,大幅提升了监测预警能力,增强了预测预报准确性,扩大了有害生物信息覆盖范围,为科学开展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准确依据。 全市植保系统年均发布玉米病虫预报50余期, 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通过《淄农手机报》、与气象局联合发布电视预报、《淄博农事》 公众号发布病虫信息等形式,使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得到迅速普及,指导群众及时进行药剂预防。

2.2 充分利用理化诱控措施

充分利用理化诱控措施灭虫。 一是利用性诱剂诱杀。 在玉米田间每亩放置3个性诱芯,对棉铃虫与玉米螟进行诱杀。二是色板诱杀。每亩挂20~25 张黄色或蓝色粘虫板,挂放高度以高于生长期玉米30 cm左右为宜,诱杀有翅蚜虫、蓟马等有翅成虫。 三是杀虫灯杀虫。每1~2 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 安装高度1.8~2.0 m, 在3月上旬玉米出苗前开灯,诱杀玉米螟、黏虫、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等趋光性害虫成虫,及时处理所诱捕虫子。 四是利用食诱剂。将食诱剂650 g/L 夜蛾利他素饵剂100 mL 与水按1∶1 配比混合,加入 1 袋附赠药剂,充分混合,每个诱捕器注入60~70 mL 上述混合液体,每亩悬挂3~4个,悬挂高度1.5 m,防治玉米田棉铃虫及常见的其他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黏虫、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兼治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等。

2.3 释放和保护利用天敌

一是释放天敌。 有绿色防控需求的合作社,释放赤眼蜂卵卡防治玉米螟。二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捕食蜘蛛、鸟类、蛙类和蚜茧蜂等自然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有些合作社在玉米田周边种植芝麻、大豆等保护涵养天敌作物,玉米—大豆间作,提高害虫田间自然寄生率,减轻虫害发生。种植蛇床子等蜜源植物,可在小麦收获后玉米出苗前为瓢虫提供大量的花粉食物和栖息生境,以吸引和喂养瓢虫。

2.4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一是强化属地责任,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强化属地防控责任,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加快技术措施改进,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深入推进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及时有效地控制黏虫、玉米螟、蚜虫等多种有害生物成灾为害。二是服务指导,规范管理。指导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示范的桓台县、沂源县、高青县和临淄区,继续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开展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 三是提质扩面、整体推进。 按照“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现阶段专业化防治运行模式, 推进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整建制全承包”服务模式,强化监管、定期督导,并做好风险防范。 四是做好典型带动,加快发展。 “十三五”期间, 全市充分利用中央、 省、 市涉农资金指导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截止2020年, 本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72 家,拥有从业人员2 274 人,实现了空、机、人立体防控一体化,确保重大病虫能得到及时防控。 2019-2020年桓台、临淄先后被评为“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12 家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获评数量居全省前列。 通过总结优秀服务组织的发展经验,培育典型,抓点带面,带动全市专业化组织的发展,扩大专业化防治覆盖面。 五是资金推动,政策扶持。 近年来,淄博市充分利用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推广全市统防统治发展。 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玉米“一防双减”补助项目,积极破解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难题。 该项目在淄博连续实施6年,每年建立示范区10 万亩以上,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玉米病虫害防治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对实现玉米保产增产、高产稳产意义重大。2020年和2021年全市玉米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165.28 万亩次和123.96 万亩次,覆盖率在40%以上,在玉米“一防双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措施得力、技术到位,连续多年在本市出现高密度虫情的玉米黏虫未造成重大损失,灰飞虱、二点委夜蛾等重大病虫均被压制在稳定发生态势, 没有造成重大扩散流行。

2.5 推进高效植保机械应用

无人机施药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适应性广和操控人员安全等显著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已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 截止2021年底淄博市已拥有植保无人机340 架,日服务能力达38.71 万亩。 为了验证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效果,掌握使用方法,自2014年开始,开展了以雾滴密度判定法对无人机有效喷幅进行测定、 不同施药机械喷洒雾滴沉积试验及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 不同植保机械对麦田除草应用效果等多项田间试验研究, 为航空植保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 2019年8月,与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签订《农业航空精准施药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研究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的基层资源、人才、技术及设备优势,开展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校城”深度融合发展。 截止2021年底,已合作开展10 项试验研究,包括大喇叭口期和穗粒期喷施杀虫、杀菌剂防治多种病虫害及多种药剂防治玉米田杂草等多项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农药“零增长”做出了贡献。

2.6 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一是大力推广玉米种子包衣、“改封为杀”除草、玉米“一防双减”等科学用药技术。 集成组装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和模式, 集成一批农药减量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植保机械使用技术规范。 二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 借助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的一些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积极宣传推广科学用药知识,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借助各区县建立的种植户微信群持续不断开展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户10 万人次以上。

猜你喜欢

黏虫锈病玉米螟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到偃师市开展科技服务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大理市玉米播期对锈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