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智能开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2-04-26李浩荡

中国煤炭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产力煤炭劳动者

李浩荡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与运输产业管理部,北京市东城区,100011 )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2]。煤炭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我国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势必要加快智能化建设,促进产业迭代升级,抢占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煤炭产业快速变革发展,由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逐步迭代进入智能化开采时代[3-4]。自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出台《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煤矿智能化建设快速发展,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并实践新技术[5-8]、新模式[9],少人无人的生产方式逐渐诞生,并不断推进煤炭生产模式的变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先进的生产关系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上理论是基于工业化时代的分析,智能化时代的政治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10-11]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智能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阐明智能技术作为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的一部分,当在整个社会普遍应用时将带来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和集成创新,煤矿中高级阶段的智能技术和开采模式必将实现。智能化背景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演进,是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后产生的新的生产过程变革。因此,研究智能化背景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规律的演进,分析煤炭井下智能开采模式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素变革,对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推进煤炭开采技术及其模式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笔者对煤炭开采技术模式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并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研究创新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及其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 煤炭开采方式和管控模式演变规律

1.1 煤炭开采技术方式演变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开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由最初的人工开采方式,经炮采、普采、综采、自动化开采,逐渐演变到当前正在推进的智能化开采。人工开采是土法开采,劳动工具较为简单,用铁锹、镐头等工具刨煤,人工背运或牲畜运送,无支护或简单木材支护,自然通风,技术落后;炮采是爆破技术发展诞生的产物,采用电钻人工打眼,爆破落煤,爆破及人工装煤,简单机械运煤,金属摩擦支柱支护工作空间顶板,简单机械通风;普采是工业化成果,基本实现机械化方法破煤、装煤、运煤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机械通风;综采是工业化深化的结果,由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组成综采工艺,同时也实现了掘进机械化、运输连续、通风简单、供电可靠;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进步,形成采煤机遥控截割、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自动跟机移架、刮板运输机自动推移以及工作面自动监测等为特征的自动化开采技术,运输、供电、通风等辅助生产系统实现远程管控。近年来,“两化融合”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诞生了采掘作业远程控制、固定岗位基本无人值守、部分区域机器人巡检的智能化开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组织成为趋势。

煤炭开采技术的演进,遵循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经历了人力到简单劳动工具,再到高端劳动工具的发展,沿着人工、牲畜、蒸汽、电动、自动、智能的方向演变。因此,煤炭智能化开采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代表新的生产力及其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煤炭开采劳动管控模式演变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随之变革。煤矿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任务粗放式管理向层级式职能管理的转变,经历了人治化、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演变。

人工开采阶段,主要是通过人的四肢劳动直接采煤,基本是点、窝、窑式开采,是简单零散组织管理模式;炮采阶段,是人与工具、炸药、环境等结合,借助简易设备、能量作业,有了煤矿体制,按照炮采特点初分专业队伍,进行生产管理;普采阶段,是人与设备结合、人与人结合,人操作设备、设备进行作业,按照矿、井、区、队、班等多层级进行管控,按照专业设置相应的管理科室、区队,形成分专业多层级管理模式;综采阶段,是人与设备、人与人结合、人与环境结合,煤矿基本实现各专业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形成较为规范的“机关部门+采区+生产队伍+辅助队伍”的管控模式;自动化、智能化初级开采阶段,仍是人与设备、人与人结合、人与环境结合,在机械化作业基础上融合信息化,煤矿设备逐渐开始自主运行作业,劳动者更多是监控、遥控、维护、指挥,形成“部门+区队+专业化队伍”的管理模式。

煤炭开采作业管控方式,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方式、劳动方式、管控模式随之变化升级,主动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从开采作业管控方式演变看,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的特征特点。

2 智能开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12]中写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主要是指劳动生产工具,每一次劳动工具的变革都在引发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的产生,进一步提升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打破人生理机能的限制。同时,马克思[13]所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经济社会更替的最根本的动因。纵观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历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交替迭代升级,当生产力由量变积累到质变时,将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当生产关系变革产生质变时,也将促进生产力更高层次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专家学者不断结合实际对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丰富。蔡万焕[14]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包含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生产力发展到某个阶段,人们可以主动选择先进的生产关系,更好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李越[10]研究了智能化生产方式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理,提出智能生产方式是智能化技术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利用智能化机器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从而改变劳动者劳动方式。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笔者着重研究和分析智能技术在煤炭开采领域全面成熟应用时,在煤炭智能开采新模式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

智能化是智能技术的泛化状态,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替代人的肢体操作、感官功能、大脑思维等各种需求行为属性的总称。智能化生产系统是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资料,也是连接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技术结合方式。智能开采模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演进变革的作用媒介,既体现智能开采模式下生产技术方式的生产力特征,又呈现智能开采模式下社会生产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特征。中高级阶段煤炭智能生产方式,将进一步发展煤炭生产力、解放人类的劳动。

3 煤炭智能开采生产力要素分析

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煤炭智能开采模式,推动劳动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变革,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生产力水平,为构建煤炭开采新模式奠定基础。

3.1 劳动资料发生重大变革

煤炭智能开采,劳动资料(工具)发生根本变革,在自动化、机械化开采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实现环境全面感知、装备自主运行、系统智能协同、机器人广泛应用、生产远程控制、管理智慧决策,将原来劳动者借助生产工具完成的工作转变为智能运行、智能寻优、自主决策的工作。劳动资料的重大变革产生的智能工具,代替劳动者体力和部分的脑力劳动,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同时对生产要素进行了合理精确配置,减少了时间、人力、材料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2 改变了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

劳动工具的变革必然引起人类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的变化[15]。煤炭智能开采中的劳动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当发展到中高级阶段后,将采、掘、机、运、通等各大系统大量劳动者从原来固化岗位解放出来,从事更高级的劳动。一部分技能高的劳动者组成专业化队伍,仍然在煤矿现场从事生产辅助性劳动,弥补智能开采不能代替的工作以及对智能生产工具进行维护;一部分一专多能综合素质好的劳动者转到生产控制指挥场所,负责远程操控煤矿井下各项活动;还有一部分劳动者,利用大数据智慧分析决策的结果,对煤矿整体运行进行决策。总之,煤炭智能开采模式下,劳动者的劳动方式由现场固定岗位的直接劳动转为远程间接劳动和现场专业化服务劳动,劳动内容由操作、值岗等体力劳动转为地面操控、系统运维、作业巡视等技能、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劳动。劳动者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的改变,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一专多能的高层次职业劳动者成为从事煤炭智能开采的主体。

3.3 劳动对象多样化演变

劳动对象是把人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是人类劳动加工的对象。在不同的劳动场合中,劳动对象是不同的。在煤矿,劳动对象主要是煤炭,但在智能开采模式下,劳动对象发生多样化演变,同时对劳动对象提出更高的要求。煤炭智能开采改变了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劳动对象也不断演变,直接劳动对象变为了控制台、大数据、智能生产工具等知识性劳动对象。但智能开采模式会通过直接劳动对象将劳动传导到最终劳动对象煤炭上。在智能开采模式情况下,对最终劳动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开采需要劳动对象——煤炭所处的环境更加明了,也就是要求煤炭在地下的状态必须完全清楚,因此需要构建完全透明的、适合智能开采的劳动对象。

4 煤炭智能开采生产关系要素分析

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关系包含要素较多,笔者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重点研究煤炭智能开采模式下的社会结合方式、劳动方式、管理方式等新型生产关系。煤炭智能开采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智能开采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4.1 形成新的社会结合方式

社会结合方式是生产技术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煤炭机械化、自动化开采阶段的社会结合方式主要是人与机器的结合、人与环境的结合、人与人的结合,即体现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结合和以煤矿组织内部单元为主体的社会结合。煤炭智能开采模式是通过信息智能技术将机器与机器、机器与环境和有限的人与机器、人与环境联系在一起,形成以机器为主体的社会结合,并能在煤矿组织外部与社会各界组织实现互联互通的社会结合,能够实现内外部的共生协同,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为开采模式升级提供支撑。

4.2 提供更优的劳动方式

劳动方式影响着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在组织中的关系。智能化开采引起劳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致使劳动环境更加安全、劳动地点远离现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劳动尊严不断提高,劳动者由以前的直接体力劳动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为辅的间接劳动,劳动方式将更加优化。由于劳动方式的转变,劳动者不再被捆绑在机械性的劳动资料上,而是转变为知识性劳动资料、技能性劳动资料,更好地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使得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发挥的作用更大,在组织中的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

4.3 优化组织管理模式

技术进步引起组织管理模式变革,这是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同时当技术进步程度尚未引起管理模式变革时,可以主动选择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来适应新的技术,提高效率效益。煤炭智能开采模式促使社会结合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变化,中高级智能开采技术下平台操控、智能决策、设备自主作业等行为将改变原来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原来以垂直集权的多层级职能式管理和多领域多区域作业队伍划分为主的组织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智能开采模式,需要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构建领导与员工较为平等共生、组织管理架构较为简单的平台式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16],更好地适应智能技术、推动技术再发展,充分释放智能开采的红利。

5 结语

人类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目前生产力水平都是在以往生产力基础上不断升级的结果。煤炭智能开采在自动化、初级智能化基础上会不断进步到中高级智能开采阶段。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智能开采通过生产关系中社会结合、劳动方式、组织管理等发生重大变化来适应生产力的进步。研究分析煤炭智能开采政治经济学理论,将更加精准高效地指导我们主动对生产方式、管控模式改革求变,主动推动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等更新,并加速煤矿智能开采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螺旋上升式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力煤炭劳动者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在云端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