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山水画手卷时,我们读到了什么

2022-04-25邵仄炯

党员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手卷居图富春山

邵仄炯

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灵感分别源自《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这两幅举世闻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双双火出圈。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采用的均为中国画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卷。从山水画手卷中,我们读到无尽的风光,更读到深厚的文化。

最早在手卷上出现的山水图像也许就是东晋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以曹植名篇《洛神赋》为创作题材,不仅将手卷的形式特点与故事情节发展充分融合,而且在对不同自然景观——坡岸、平原、洛水等的描绘中交代出了空间的转换,让人物的出场自然连贯且具风采。画卷中的山水图像虽“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但已具备了晋唐早期的山水画雏形。随着画卷自右向左展开,依次展现了曹植与洛神邂逅、凝眸、惜别与归去的四幕场景,人物与景观交融出现,时间与空间随之延展,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的变化与情节的推移。画中起伏的山峦,灵芝状的树木,以及高古游丝线条所画出的祥云与洛水,虽不是卷中主角,但伴随着人物场景的推移转换而此起彼伏,画中那股悠远而飘渺的仙气,还有那凄美梦幻般的意境全由此带出。

自《洛神赋图》手卷诞生后,似乎有很多的画家热衷于以此形式来讲述故事,演绎经典文本与名著。

北宋年间,画家乔仲常留下了一幅以苏轼《后赤壁赋》为题材的人物山水画手卷——《后赤壁赋图》。在这幅手卷中,作者以墨笔白描的技法精心描绘了赋中赤壁的自然场景,将苏轼夜游赤壁的过程在画卷中展现。

除了文本叙事,特定事件的叙事也是手卷的重要内容,最著名的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王翚等所绘《康熙南巡图》以及历代各类的雅集图卷。这些手卷好比今日影视纪录片,为我们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

山水画手卷中的叙事性往往与文本、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

从五代开始,山水画已渐渐从作为人物故事、建筑的背景中走出,自荆浩《匡庐图》起,不少五代两宋的山水画手卷逐渐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表达人与自然愈益亲密的联系。

年轻的宋徽宗,开启了属于他的艺术新纪元。在宋徽宗倾力打造的翰林图画院中,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如李唐、朱锐、张择端,其中李唐的《江山小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以手卷的形式描绘了从自然到都市的繁华,这样的极致华丽是宋代院体山水画手卷的主旋律。

最能体现华丽之美的山水画手卷,莫过于出自当时还未入画院,但已被宋徽宗视为“其性可教”并“亲授其法”的18岁少年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可谓真正的长卷,所绘千山万壑,峰峦起伏连绵,江河烟波浩渺壮丽,好一个理想中华丽光明的世界。

在此山水画手卷诞生前三年,宋徽宗画完了那件传世的《雪江归棹图》雪景山水画手卷,此卷为水墨绢本,虽不足2米,但构图仍具宏阔的视角,极具魅力。宋徽宗将设色的精妙转化为墨色渲染,烘托出瑞雪丰年的光明和华丽。

也许,此后宋徽宗正构思着另一幅更为绚烂的帝国山水长卷,王希孟的出现让宋徽宗有了实现这一想法的冲动与可能。于是,《千里江山图》在宋徽宗的指点下,借这位天才少年之手,绘出了心中期盼的极致华丽与光明。

手卷上青绿的华丽,自元代开始渐渐褪色,这种褪色是洗去铅华后沉淀的颜色,也是艺术家内心的自觉与独白。

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可谓是元代山水画手卷的经典之作。手卷纵29.6厘米,横98.7厘米,短小的尺幅中没有宏伟的气势、华丽的青绿。画家的笔墨极为理性而谨慎,小心追述悠悠的古风。淡彩的设色与水墨调和,是华彩褪尽后本色的凝练。这样的画卷,需要你暂时放下心中的诉求,贴近它,甚至走进它,去阅读画家的心灵独白。

与钱选亦师亦友的元代画坛翘楚赵孟頫,曾请益于钱选“何为士夫画”,在聊天中,赵孟頫悟得了文人山水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的真谛。

1295年,自大都回至吴兴的赵孟頫,为好友周密创作了山水横卷《鹊华秋色图》,撩起了老友对祖居山东济南风光的丝丝乡愁。

《鹊华秋色图》手卷右侧为华不注山,左侧为鹊山,俱是济南著名的景点,画作以实景为题但并未写真,在创作手法上完全是运用了记忆和阅读的经验。

此后,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与《双松平远图》卷,均以记忆与阅读的方式化繁为简、创变古意,开拓了文人山水画手卷的新境。

文人的山水画手卷,拒绝了对宏大繁复的场景叙述,多在个性化的私密场域间抒情,所以尺幅上也少见长卷巨制,而多为一掌在握的短幅小卷。

山水画手卷是一种时间、空间在画卷中的留痕,时空周而复始亦变化无尽,如果手卷可以足够长,也许可以永远无尽地画下去。

在画史上,有一幅手卷,前后画了三四年仍未完成,若不是受画者“无用师”催促,也不知作者何时才能收笔,这件需“兴之所至”“逐旋填札”,将近七载方算完成的山水画手卷,即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家以富春山脚的一处远景作为画卷起點,展开画卷随即引领观者至山中、山前、山后,并以游观的视线寻觅樵夫的踪迹,江面的渔舟。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提及画山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活法”二字,应是画出具有生命体验感之山水画的重要法门。

明清之际,有两位以极具个性的笔墨在山水画手卷中传达强烈生命体验的画家:龚贤和石涛。

龚贤60多岁所绘的积墨山水画手卷《溪山无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丘壑皆为近景,密集而封闭,除几处茅舍点缀外,空无一人。全然一片极幽极静、孤寂绝俗的意境。这正是与他“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的个性与生命体验相关。

清初,创新型艺术家石涛有一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画手卷。手卷不算长,但却是作者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其理由是,全卷不仅淋漓地传达了画家的艺术生命,更在于卷中的画题与跋文显露出作者鲜明的绘画理念。

龚贤笔墨与石涛决然两极,前者守寂后者张扬,但皆在艺术中打磨出生命的丰富肌理,这也是以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和体验,在画卷中创造出的奇峰奇境。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文汇报》)

猜你喜欢

手卷居图富春山
谈谈手卷书法作品的书写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
——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的展示思考——以唐代《捣练图》为例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国画手卷在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的讲授案例分析
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