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建筑叙事空间记忆及其研究方法探析

2022-04-25汤强陈俊璋陈以乐郑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叙事空间研究方法

汤强 陈俊璋 陈以乐 郑亮

摘 要:历史建筑叙事空间研究是当代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探索了建筑空间与历史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抽象的空间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基于此,阐述了现阶段五山街和五山宿舍的发展历程,并回顾了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叙事空间研究历程,包括空间句法与建筑叙事空间技术分析的探讨和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叙事空间的应用,从而为以后研究的界定、研究发展方向和预期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基本研究框架。

关键词:叙事空间;五山宿舍建筑;研究方法;空间记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20WTSCX286)、2019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9GXJK131)、2018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8XYS40)、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汤强广府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大师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叙事空间是保存和繁衍集体记忆的地方,因人自身的意识或者时间的洗礼而变成一个具有集体记忆的代表性场所,上至国家,下至集体、个体,这些有记忆的场所极具代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例如某个村落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庆祝活动的庙宇、宗祠和公祠,或者一个大型家族流传百年的大宅,或者从某个朝代开始就在对外贸易和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码头、口岸,或者学校中历史悠久的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以及其外部的百年古树、古井,或者有故事的池塘、游泳池、菜园等等。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城市面貌日益趋同。多中心、摊大饼式的“千城一面”的现象已被人们所抛弃,如何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规划学者思考的问题,乌镇、丽江、西湖、拙政园、清晖园、余荫山房、可园、凤凰古城等景区,受到大众的喜爱,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赏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这些景区在叙事空间营造上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和单一性,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感受文化的特色和景色的美好。因此,利用叙事空间来研究城市中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建筑,有助于找到能够真正代表当代地域特色和灵魂的特色要素,以此构建出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符合城市历史文脉、不会偏离城市独特本质的空间结构。

一、五山街和五山宿舍的案例分析

五山街建于1953年,《天河掌故》中对五山街有两种不同的描述:一是五山街由五山镇改组而成,街道因位于五山地区而得名,属低山丘陵地段;二是五山街所处的地区周围有茶山、嵩山、黑山、凤凰山和象岗山,中间形成盆地,有“五马饮泉”之称。1985年天河区成立,五山街划归天河区管辖。五山街现存大量不可移动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包括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教学建筑和校园建筑。这些文物见证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建筑与城市空间承载了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五山现存6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27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高校和居民密集的社区内,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试行办法》的通知,以及《广州市文物保护工程检查办法(试行)》,以上法律与办法中均强调了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

本研究以五山宿舍,即华南农业大学第一至第四宿舍(男生第六至第九宿舍)为主要研究对象,五山宿舍位于华南农业大学正门入口粤汉北路右侧区域,由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建筑面积为2042m2,其中第四宿舍面积建筑面积约为761m2,四栋宿舍主楼共3层,附楼高2层,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并采用了清水红砖外墙,4个立面均有窗户,后期更换为铝合金窗。传统宿舍记忆承载着校园文化传统和校园情感,具有很强的社会认同性,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非常重要的净化作用,体现了文化规约的功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五山宿舍作为五山64处不可移动建筑物的其中1处校园文化遗产,能够唤醒人们对校园记忆的重新认知和评价。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找寻并建立记忆场所与记忆过程,能够有效缓解校园建筑文化遗产面临的记忆“破碎”的重大危机,从而有效完善五山宿舍地段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路。

二、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叙事空间研究历程回顾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超過了50%。许多国家的城市场所在历史的变迁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全世界资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各国政府也逐步开始重视具有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建筑和文物保护问题,考古学家们通过考古,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较多具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并将其列入文物保护的名录。除此之外,我国需要重视富有群体记忆和情感依赖的公共场所、历史建筑、历史村落,注重拯救、活化与再利用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定义场所的物质景观与当地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命题。芒福德提到,城市与记忆相关,是依靠着记忆存在的。21世纪以后,我国逐步重视该问题,其也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拯救具有记忆性的场所并建构文化认同感,因此,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叙事空间记忆进行研究,空间句法理论的探索与技术的应用也在建筑叙事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建筑叙事空间理论内容构建的探索

2005年,陆邵明团队最早在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生活情节与人类所居住的空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情节是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指出空间情节是建立场所感的一种有效的对策[1]。2020年,陆邵明通过3年的问卷调研和文献计量学的量化分析,对“乡愁”作出界定,探索记忆场所与乡愁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记忆场所的要素模型图,记忆场所与遗产场所的细胞模式图,并基于场所的记忆保护活化、记忆主题场所的保护与活化、不同时空尺度的场所保护活化,提出了定性、宏观的解决对策[2]。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阐述了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成功经验的核心是将“记忆场所”融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当中,重构了文化遗产的研究框架[3]。

赵红红团队基于空间哲学认知的时代背景,对比中西方空间叙事的核心目标及形式的差异,总结了中西方叙事典型代表,提出了深化空间叙事认知、加强城市空间叙事量化研究,并建立了本土空间叙事理论[4]。

姜汀团队在叙事空间的视角下,对公共建筑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研究,对国内外不同博物馆的叙事性空间,从叙事内容、细节、氛围、元素、陈列方式、媒介、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建筑空间在表达特点上抓住人们的心理,能够给人们带来多样化的体验。博物馆在5G时代做到科学创新,更加感性地面对不同的艺术,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5]。

李朋团队在城市叙事空间及其文化构建路径研究中则认为,在城市叙事空间营造中,重点是将城市发生的多样性事件和现实空间有机结合。首先就是将叙事空间的营造方式与文化进行融合,营造方式包括实体空间营造、视觉方式营造、听觉方式营造和多种方式的融合;其次是叙事空间的营造与文化的构建,包括真实性的叙事空间、新媒体技术的记录,针对不同个体对叙事空间的认知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营造方式[6]。

张楠研究团队总结了国内外叙事空间的研究情况,对叙事空间设计进行解读,并展望了叙事空间设计的研究前景。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城市不同时期的文化沉淀,将文化与历史相结合,为后现代的城市设计提供建构性的思维,进而促进城市复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城市在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亟待提升,要使其参与城市建设中来,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这个观点为未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7]。

四、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叙事空间的应用

2013年,陆邵明团队在更新上海滨水地段“老码头”的过程中,对上海的里弄、老厂房和旧仓库三大建筑类型,更新策略以精心设计“老码头”铭牌为导向,使铭牌不断闪现于节点广场、街区的边界和步行路径,增强了人们的印象,也增强了场所叙事性和人们的文化认同[8]。同年,陆邵明团队以海盐县护城河文化区域改造为例,探索离散记忆场所的关联耦合策略,并在节点空间、景观系统和开放式空间设计中,通过保持建筑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关联人们对空间的体验感,以增强连续性和可识别性。在视线廊道和步行系统中,强化城市干道与步行系统的关联,通过增设景观小品等模式,保持其完整性和连接性。在文化主题体验路线上,绘制地图、标识节点和体验路径,强化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识[9]。

随后,马凯团队利用空间句法对上饶市玉山县官溪社区空间形态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采用了轴线分析法和凸空间分析法。在对民居做微观轴线分析时,马凯团队发现位于街巷内部的宗祠、庙宇、民俗馆,虽然局部整合度较高,可达性较高,但视线整合度较低,空间视线局促,因此识别性较差,在更新改造过程当中,需提高其整合度,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在凸空间分析中,从连接度、集成度和平均深度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前院、廊道、入口位于同一条轴线上,作为连接各个空间的交通枢纽,整合度、连接度较高,可达性较佳[10]。

徐博伦团队在对张店村叙事空间的研究中,先统计与分析了张店村的叙事要素,包括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并结合句法分析,找出村落集成度和可理解度较高的区域,即村落早期至今叙事活动较高的区域,在村落产业、文化的发展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1]。

肖铭团队则对厦门市营平片老城区叙事空间系统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句法与片区叙事空间进行叠加分析,发现了叙事空间极核内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在优化的方式上,提出调整片区路网来构建“叙事空间系统”,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原始和规划后的协同度和连接度,进行对比分析,路网规划前后两项指标有明显的提升[12]。

五、结语

学者们从建筑叙事空间理论内容构建的探索、空间句法与建筑叙事空间技术分析、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叙事空间的应用三大方面展开研究,使得叙事空间记忆研究为城市空间设计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了解到叙事空间设计是物质设计与心灵感受的一种非物质设计相结合,更好地拓展了空间研究思维,加强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有助于塑造空间的地域性。虽然学者们对滨水码头、护城河文化区、村落宗祠庙宇、老城区等公共空间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但对于校园建筑这类特殊的带有私密性的公共建筑等则研究较少。以五山宿舍为例,日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空间句法结合宿舍建筑的叙事特性进一步分析,以此完善五山街地段的整体环境,同时为校园内的其他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进一步的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陆邵明,王伯伟.情节: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J].建筑学报,2005(11):71-74.

[2]陆邵明.本土视野下的记忆场所保护探索[J].中国名城,2020(7):4-9.

[3]陆邵明.本期聚焦:记忆场所保护与活化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6(8):1.

[4]赵红红,唐源琦.当代“空间叙事”理论研究的演进概述:叙事学下空間的认知转变与实践[J].广西社会科学,2021(3):74-81.

[5]姜汀,陈岩,孙宁霞,等.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博物馆室内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6):139-141.

[6]李朋,张楠.论城市叙事空间及其文化构建路径[J].东南学术,2015(5):74-79.

[7]张楠,刘乃芳,石国栋.叙事空间设计解读[J].城市发展研究,2009(9):136-137.

[8]陆邵明.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J].人文地理,2013(3):51-57.

[9]陆邵明,马成.旧城改造中离散记忆场所的关联耦合策略探究:以海盐县武原镇护城河为例[J].建筑学报,2013(增刊2):1-7.

[10]马凯,王在位,王丝雨.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尺度分析:以上饶市玉山县官溪社区为例[J].华中建筑,2021(4):102-105.

[11]徐博伦,李娇,范学琴,等.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研究:以河南省郏县张店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3):104-107,125.

[12]肖铭,潘虎.空间句法视角下的老城区叙事空间系统优化方法研究:以厦门市营平片区为例[J].中外建筑,2020(10):100-103.

作者简介:

汤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陈俊璋(通讯作者),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城市分析、空间句法。

陈以乐,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遗产保护、澳门历史建筑文化、水上社区(疍家)。

郑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建筑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叙事空间研究方法
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校园景观中的叙事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