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2022-04-24陈惠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双高生态圈产教融合

[摘 要]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为了精准对接粤港澳智能应用产业,提出产教融合生态圈内涵和构建路径,构建智能应用专业群,按照灵活、多层次、多类型培养模式,建立创新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各类创新平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创新政策制度等的作用,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多层次智能应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完成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完美对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生态圈;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3-0062-04

产教融合指的是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简称政校行企)在践行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理念中,展开多方位、深层次、稳固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以此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把“坚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了对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非常普及,例如法国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制定了信息社会计划。随着这些信息化战略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为了培养贴近产业发展的人才,国外的产教融合始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而产教融合正是对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探究[1]。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4年我国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形成了“驻马店共识”后,中国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研究的热度剧增,在知网上检索“产教融合”,得到的论文达到110余篇,研究内容与视角也多种多样[2]。但是,国内研究产教融合的主体包括:内部主体(地方职业院校内部的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外部主体(地方职业院校外部的政府、企业、行业等组织及其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化产教融合,以致许多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举步维艰,或者华而不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不同的地方职业院校、不同的行业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做法也应该有所不同。而当前所有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构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教融合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与学校所属地域实际发展情况相吻合,也与学校本身的发展特性相结合。

二、新阶段职业教育背景下产教融合生态圈内涵分析

(一)新阶段职业教育特点

产教融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进“政校行企”的互动与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强调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3]。

融合是指两个东西融成一体,职业教育要求将产业与教育融成一体。观察一个职业院校是否实行了产教融合,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看这个院校是否建立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二)共生共赢产教融合生态圈

产教融合生态圈是产教融合具体的构建模式,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多年校企合作案例事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建立持续、稳定和高效的产教融合关系,形成“双高”背景下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它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进行育人创新,在当地政府政策的创新支持下,围绕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服务创新,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力衔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产教融合生态圈是一个互利互赢的三圈模型。第一圈层是地域圈:职业院校与当地产业开展深度合作,争取地方政策的支持,形成政府、企业和院校共同发展;第二圈层是学科产业圈:院校学科建设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企业,完成政府、企业和院校协调发展;第三圈层是学院企业圈:多个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生成政府、企业和院校融合发展。地域圈、学科产业圈和学院企业圈三圈相交,共同构建共生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体系。

三、以智能应用产业为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路径

在“双高”职业教育背景下,产生智能应用产业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路径。立足于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粤港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以各类智能应用领域为落脚点,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创新改革政策、产业学院等合作内容,打造特色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生态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灵活的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以学分互认为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和产业学院等跨界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群进行跨界融合培养,构建品牌专业群,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大数据智能应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完成高質量人才的培养,完成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对接。

(一)明确智能应用产业服务对象

21世纪迈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正急剧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双高”职业教育背景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双高”职业教育背景下,紧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满足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需求,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以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能商务、智慧生活、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等智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的重要入口,汇聚我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质资源,服务两化融合和经济转型升级,以产教深度融合和专业群跨界融合为宗旨,来开展一流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构建具有中国职教特色和国际育人水准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以此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打造四方协同、深度融合培养模式

在“双高”职业教育背景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新一代创新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产业群为主体,专业群建设对IT信息的产业链对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人才的需求,在广州开发区、广州市教育局的宏观引导下,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数据、区块链、软件等行业协会,与IBM、思科网络、百度、360、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广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创新型大数据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机制设计思想指导下,汇集“政校行企”多方资源,建设大数据智能应用专业群,与开发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产业互动发展,成立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大力搭建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技术应用中心、工程中心、共享科技资源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将龙头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先进技术引入育人平台,建立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過平台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打造“多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不同主体在政策创新、育人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人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人才、智能网络技术和应用人才、商务数据技术和应用人才、智慧生活技术和应用人才[2]。

(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建立打破院系与专业限制的跨界融合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大数据智能应用人才。围绕深度合作的内容,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的重要入口,与二级学院深入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以学业导师制度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学分互认方式助力跨界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和产业学院等跨界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大数据智能应用人才;职业教育与企业产教融合在内涵上需要做好五个对接:职业教育学科和专业设置需要对接当地产业的岗位群;职业教育教学过程需要对接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职业教育授课内容需要对接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要求;职业教育文化氛围的创建与培养需要对接对应企业的文化;职业教育3+X证书体系需要对接企业和职业的资格证书要求[4]。

(四)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与创新创业体系

建立产教融合、多元化主体协调的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技术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等有机衔接,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促进“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全方位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学院“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构架为“一体两翼,面向全国”,即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周边的番禺区工业园区、黄埔开发区等其他园区为两翼,主动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铺平校企合作道路,使学校发展立足于本地,以实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先后与广州市政府、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关系。成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结合各类社团和协会,构建“广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训室,聘请专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搭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实施创新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即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精准化人才培养,以学业导师制度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和校内外设计任务,实践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按照学生自我培养的需求,以学分互认作为机制保障,与二级学院和产业深入融合,以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和产业学院等为载体,构建柔性的选课机制与授课内容,以学分互认的方式打造突破专业限制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5]。

(六)建设“双师”团队

专业群带头人要及时跟踪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校内培养与校外引进相结合,着力培养专业群的双带头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专任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普通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6]。

(七)开展技术技能创新与技术研发服务

在深化校企合作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可以派驻骨干教师、共建研发中心或产学研基地等途径推进校企合作研发,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式和机制提供落脚点;依托各类产业特色学院成立区域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建立大数据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搭建考试中心建设平台,为各界人士提供社会考试。

(八)构建智能应用专业群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实践与评价体系

基于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基于产教融合生态圈智能应用专业群建设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探索和试点实践,探索一套基于产教融合生态圈智能应用专业群,建设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内部评价、政府行业组织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政府教育部门建立激励奖惩制度),对其管理机制、实践路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和修正。

结语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背景,校企社共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以构建智能应用专业融合生态圈的路径为研究对象,从校企社共建的路径来研究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相关问题。突破以往校企合作研究,单纯站在高校或企业的角度,是对现有校企合作路径研究的一种拓宽。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完善其运行机制,为同类型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惠红,杨鹏.高职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产业连通育人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0):107-112.

[2]吴铭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17-18.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OL].(2019-04-01)[2021-11-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吳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2):7-11.

[5]郭福春.高水平专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0-23.

[6]陈惠红,杨鹏.高职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产业连通育人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0):107-11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Eco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Taking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Industry as an Example

CHEN Hui-ho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ccurately link the Internet plu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in Guangdong, Hongkong and Maca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we take the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industry as the foothold,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cosystem, build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and set up an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lexible, multi-level and multi-type training mode. We integrate all kinds of innovative platforms,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teaching staff to cultivate compound, developmental, innovative and multi-level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tal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The purpose i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supply side and industrial demand side, complete the perfect connec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technology chain and talent chain, and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Chinas talent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cosystem;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收稿日期] 2022-01-20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工程教育新规范式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202204585);2021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类重点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检测关键技术研究”(2021KJ07)

[作者简介] 陈惠红(1982—),女,福建古田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模式识别和职业教育等研究。

猜你喜欢

双高生态圈产教融合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