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导航”有妙招

2022-04-23善俊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航方位金星

善俊

在导航系统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出门远行已不再是一件难事。每当我们想去看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便可以带上手机,打开导航,然后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智能导航设备,古人出门在外该如何辨别方向呢?

导航这个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对古人来说,出行在外,除了张口问路,还可以用做标记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观察天象成了最好的导航方式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人出行是如何“导航”的。

观天象:启明、长庚指方向

人类很早便知道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于是懂得了根据太阳的方位辨别方向。然而,太阳总有落山的时候,到了夜晚古人又该如何辨别方位呢?别担心,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办法,他们学会了根据星辰的位置辨别方向。

《诗经》中说: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说明很早以前的古人就懂得通过识别天上的星辰来辨别方向,从而使得人们在黑夜之中也不会迷路。但是,无论是启明还是长庚,它们实际上都是金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表层覆有一层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云,因此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成了地球上夜晚可视度第二亮的天体,金星也由此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正因为金星非常亮眼,非常容易找

到,所以它成了古人辨星识方位的最佳选择。

金星的起落方位与太阳相反,它是西升东落。从地球上看,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金星正好从东边落下,所以人们就把这颗星叫作“启明”,意思是说它开启了黎明。每到黄昏时,金星又会出现在西边的天空,而黄昏有长寿的寓意,所以古人又称它“长庚”。

其实,古人已经知道了启明星和长庚星都是金星,而且亲切地将其称为太白、大嚣。西汉时期,司马迁通过实际观测,发现这颗闪亮的星表层为白色,于是将其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称这颗星为“金星”。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明确指出: “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以其后日而人,故谓之长庚。”

除了金星,人们还可以根据其他的星象来辨别方位。比如,北极星的方位是不变的,北极星所在的方向便是正北。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中提到过: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wù)矣。”讲的就是人们在水路上迷路,利用北极星便能够找到方向。

设路标:开远门前万里堠

不过,依靠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导航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旦遇到阴雨天气,辨星识方位的方法就可能失效,这时候就需要依靠人造的导航工具了。此外,人们即使找准了方向,又如何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距离、身在何处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古代统治者修建了官道。一般来说,人们沿着官道及官道上的指示说明走,就能到达想去的城市。为了丈量路程,古人还发明了一种叫“堠”的路标。每隔一段距离,古人就会在官道旁堆个石堆或垒个土堆作为标记,这种标记叫作“堠”,既可指明道路走向,又可计程。

《山海经》等古籍中曾提到过“堠”,据说这种导航、计程方式源自黄帝时期或大禹治水时期。然而,以“堠”导航和计程最直接的记载见于《北史·韦孝宽传》。韦孝宽曾经出任雍州刺史。当时,雍州的路旁每隔一里就有一个土堠,一旦下雨,土

堠就会被损坏,所以经常要修缮。韦孝宽上任后,便下令种植槐树代替土堠,这样既能免去不断修缮的辛劳,又能给行人提供乘凉休息的地方。后来,官方也开始推广这种方式,下令诸州夹道每隔一里种植一棵树,每隔十里种三棵树,每隔百里种五棵树。 不过,由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以树为“堠”的方 式并没有得到普及。到了唐代,“堠”依然是以土堆和石堆为主。

不少唐代诗人在诗歌中提到过“堠”。例如,元稹在《西凉伎》中写道: “开远门前万里堠。”说的就是,盛唐时期设立的堠堡从都城往西,一直来到了万里之外的西域,人们顺着这些路标,就能顺利前往西方经商或者旅行。

历史上,除了土堆、石堆、植树等形式,人们还会用立碑的方式来建“堠”。由于容易损毁,古代官方往往会安排人专门管理导航路标,这类人员被称为“堠吏”。此外,古代的官道上还有驿站。汉朝时,每三十里便设有一个驿站。盛唐时驿站遍布全国,光是驿站的“打工人”便有近两万。元朝时强化了驿站制度,马可·波罗曾说:“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说的就是当时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设有驿站。直到明清时期,驿站依然是古代“导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用工具:古代导航器材多

离开官道,来到荒郊野岭,又可能遇到找不到方向的难题,此时就得依靠专业的导航工具了。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黄帝依靠著名的导航工具“指南车”打败了蚩尤。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说明中国人民发明和使用指南车有很悠久的历史了。

与指南针不同,指南车没有使用磁石,而是利用齿轮的工作原理制作而成,所以它是纯粹的机械设备。由于指南车制作难度大、块头大,难以携带,所以逐渐失传了。不过,后世有一些科学家根据历史记载复原过指南车。

当更加便捷的“司南” 出现后,人们就不那么怀念 指南车了。最早的司南大致 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战事 频繁,导航技术随之迅速发 展。据考古学家推测,司南 是用天然磁铁矿石制成的, 是利用磁铁指南的特性来指 示方向的。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陆地上的导航方式,在水上航行,没有真实的道路,导航就更为重要了。在海运发达的宋代,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水罗盘”。他们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盛满水,边上标有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面上可以自由旋转,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南北,这就是“水罗盘”,它能为船员们指明方向。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它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然而,如果需要跨洋航行,茫茫大海,水天一色,既看不到岸上的目标,又没有参照物,即使能够分清方向,若无法精确定位,还是很容易迷失。于是聰明的古人学会了通过水平线测量星体高度,从而判断出船舶在海上所处的位置,这就是“过洋牵星术”。这种技术会运用到一种叫“牵星板”的工具,它由十二块大小不一的方形木板和一条贯穿所有木板中心的长绳构成。

利用牵星板可以测量出 星辰的高度指数,从而测出 船只的具体航向。可以说, 过洋牵星术在古代算得上是 最高端的导航技术了。明代 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时便使用了这种导航技术. 这种技术保证了船队能够在 海上乘风破浪!

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即使时隔千百年也依然熠熠生辉。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可直接利用移动设备在线导航,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惬意旅行,但我们不能忘记,古人是如何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坚持发明创新,坚决推动科技进步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坚持这种科研精神,让我们的未来变得更便捷、更美好!

(编辑乖乖隆地洞)

猜你喜欢

导航方位金星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长
金星上全是金子吗
第六章 飞向金星
去金星要花多长时间?
基于快速检索功能于GPS地图导航的运用
为现代农业“导航”
基于激光导航路径识别的电力巡检智能机器人设计
智能手机菜谱软件的设计
Word Fun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