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管理的优化策略朱冬根

2022-04-23周子琪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课堂管理优化策略

周子琪

摘   要:教学是每个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我国目前的小学课堂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分析课堂管理的诸多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课堂管理方向,进一步探讨课堂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课堂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学课堂   课堂管理   优化策略

一、小學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班级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的现状及影响

1.物理环境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大,整体班级规模往往在40人以上。规模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座位编排的方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大规模班级的座位编排方式通常会采用“秧田式”。从大规模班级和“秧田式”座位编排这二者来看,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难以在这种条件下开展。在这种座位编排方式下,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改变和创新的主动权降低,从而不得不采用“专制型”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受限,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能被激发,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除去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的影响,教室的主色调、噪声等物理因素也会对课堂管理产生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室的环境通常具有简洁、明亮的特点,有利于维持人的情绪平稳。合理的颜色搭配可以降低环境带来的压迫感,因此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时,应避免选择过于浓烈的颜色。同时,教室中的噪声来自多方面,例如,在课件中,教师通常会加入声音元素,以抓取学生的注意力,而过多的声音元素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为课堂管理带来障碍。因此,在采用声音元素作为课件组成部分时,教师应对其进行筛选,删去不必要的干扰元素。

2.制度环境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学校的教学考评、教师激励机制仍然比较单一。在这样的制度下,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应对考评,不得不选择看似最高效的传统授课法。这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处于被动的地位,还意味着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应制定多样化的教师考评制度,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师生权力的影响

师生权力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主要包含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权和学生质疑、评论课堂的话语权。师生权力是否平衡,将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若能将师生权力做到合理分配和让渡,就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若教师拥有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则表示师生权力失衡。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满堂灌”就是一种师生权力失衡的表现,即教师对课堂拥有绝对控制权,严重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也不利于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形成。

二、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向

(一)多方共同管理

一场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因此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将权力下放、权力让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团队责任感,同时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家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力量。家长虽然不直接参与课堂管理,但是能通过督促学生完成课业任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与教师的管理形成教育合力。由此可见,有效地发挥合作管理的作用,可以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二)从控制问题行为到促进正向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扰乱课堂秩序、干扰教师授课、影响自身及他人学习的行为。面对问题行为,教师通常使用的方式有批评、惩罚、冷处理等。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需要一定的课堂时间,会打乱原来的教学节奏;若置之不理,则场面可能变得难以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改变思路,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发生,从而抑制新问题的产生。

要促进问题行为向正向行为转化,需要教师在平日里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理解学生的 “不正当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醒和惩罚。教师也可以设立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正向行为做出表彰,从而吸引其他学生模仿,促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向正向行为转化。

(三)灵活安排课堂节奏

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难以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此,教师可以灵活安排课堂节奏,例如,在课堂的前25分钟,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这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重难点教学放在黄金时间段内完成。教师还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既不能只专注难题、拔高题,也不能只讲基础题。为了班级整体的进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分配时间,灵活调整课堂进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多方协商课堂行为规范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课堂行为规范制度通常由教师制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约束作用。实际上,如果课堂行为制度规范能由师生双方共同制定,那么将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体现民主管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集体荣誉感、团体合作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对课堂行为规范制度的认同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制度。

三、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环境建构策略

课堂环境包括师生的心理环境、信息环境、制度环境、物理环境等。其一,从师生共建心理环境来说,在努力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课堂管理模式。其二,从制度环境来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要,通过权力的下放、让渡,和学生形成权力制衡,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范、课堂规范制度等,保障学生在班级内的话语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班级认同感。其三,物理环境的布置主要是指班级硬件设施的布置,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商量座位编排、读书角摆放、黑板报的布置和劳动工具的整理等事项,通过共建班级物理环境来提升师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消除不利于学生专注学习的因素。

(二)行为激励策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合理的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例如,在给低年级学生授课时,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是用贴纸、小红花等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在给高年级学生授课时,教师会通过口头夸赞、打高分等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三)平等交流策略

在进行师生互动时,师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中心,在与学生探讨问题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质疑权威。如果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期待的答案,那么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师生双方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将平等交流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长期的平等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信任关系的形成,对课堂的高效管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黄丽辉.小学课堂有效时间的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7):1-3.

[2]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8-10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七琴镇小学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课堂管理优化策略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