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优化技术转移生态 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研究

2022-04-23郑淳之杨洁傅征宇阮志平赵喜林

关键词: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郑淳之 杨洁 傅征宇 阮志平 赵喜林

Research on Optimizing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Ecology and Improving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Wenzhou

ZHENG Chun-zhi1, YANG Jie2, FU Zheng-yu3, RUAN Zhi-ping1, ZHAO Xi-lin4

(1.Wen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 Science, Wenzhou 325000, China;

2.Wenzhou Association for 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Wenzhou 325000, China; 3.Wen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stitute, Wenzhou 325000, China; 4.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2, China)

【摘  要】近年来,温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搭平台、促转化、督落地,技术转移生态初步形成,但就成果转化链而言依然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论文浅析了技术转移及其生态打造对创新体系、产业发展、温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简单梳理了技术转移生态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温州技术转移生态现状的调研,结合技术转移生态的技术供给、需求、转化这3个要素分析温州成果转化落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优化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建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enzhou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ork, built a platform, promoted transformation and supervised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ecology has initially taken shape, but in terms of 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hain, there is still a situation of oversupp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creation of its ecology to the innovation syste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Wenzh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ork, simply composes the component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transfer ecolog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ecology in Wenzhou, combined with the three elements of technology supply, demand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ec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hievements in Wenzhou,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ecology and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關键词】技术转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态要素

【Keywords】technology transf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ecologica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2-0156-04

1 引言

近年来,温州市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能级平台、企业的科技成果落地为抓手,围绕打造以温州“5+5”产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产业链,聚焦科技实力、创新能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任务,着力提升各大平台的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等,科技成果“外援”支撑得到落实,打通了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通道。在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区域已经具备整体技术创新基本元素框架,技术转移供给侧生态初步形成,但就温州市中小企业而言,对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依然是供大于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技术转移生态内各主要要素的需求和作用,明确技术转移落地温州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温州市技术转移生态因素进行分析解剖,提出优化技术转移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举措与建议,并形成对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具有指导作用的报告文本,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2 技术转移的意义

第一,技术转移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体系之一,是科技企业与相关研究机构结合,将科技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系,它是连接知识创新体系与其他创新体系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将成果落地的环节。因此,只有做好技术转移才能真正将技术功效发挥到最大,达到科技创新的真正目的。第二,技术转移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通常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很难突破,但是如果突破后成果转移成功,则具有高于一般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更强。虽然技术转移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选择,但它也是块“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第三,技术转移是温州打造创新策源地的重要部署。目前,在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创新给予加速的大背景下,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是温州面临的最大难题。其关键在于要嫁接好知识创新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作为的“桥梁”作用,不要让成果留在实验室或者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产学研融通创新,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用新动力、新赛道、新经济来凝聚新产业,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技术转移生态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也称为技术转移,是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形成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交易会等直接买卖,也可以是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产业化,甚至是作价为注册资本,其成果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转化,也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进行转化。技术转移生态系统是由科技成果供给群落、科技成果转化群落、科技成果需求群落和外部环境4部分构成的(见图1)。其主要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机构等主要要素组成,群落之间既有相互竞争的关系,也能够相互促进,4个群落之间紧密联系、分工协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4 温州构建技术转移生态的现状

①政府主要通过研发、产业化奖励补贴推进政策激励,激发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来提升温州技术转移成效。2017年,浙江出台《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温州市也相继出台文件要求按照省成果转化文件精神,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温州,推进温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温州科技新政30条中,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在技术转移方面都有直接的政策补助。

企业:一是每年在“一区一廊”内重点筛选支持10项左右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3 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是温州市每年争取完成100个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并给予10万元奖勵。对企业通过技术市场交易、竞价拍卖等方式取得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经费补助。

2021年,温州市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538项(涉及专利570项),验收通过2020年度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46项,带动新增产值42.53亿元、税收2.48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承担企业委托研发或开发项目的在温高校、高能级平台、科研院所等,给予合同金额的10%用于奖励项目研发人员等。2021年,温州市共兑现金额98.86万元,涉及100个项目,10家高校科研院所。

中介机构:每年在“一区一廊”内通过绩效评价和考核等方式遴选一定数量优秀的科技中介机构,给予30万元奖励。对于入驻温州科技大市场的中介机构,在市科技局对其年度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分别给予奖励10万元、5万元。

金融机构:对注册在“一区一廊”并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一区一廊”内科技型企业以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项目的予以奖励,奖励额度由地方综合贡献度的80%来确定。

研发人员:鼓励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在温州基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帮扶等活动,每年给予不超过400万元的经费支持。

②在政府创新创业政策强力支持下,区域已经具备整体技术创新基本元素框架,技术转移供给侧生态初步形成。一是引进培育的高能级平台呈爆发式成长。2021年,温州新引进落地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等11家高能级创新平台,累计达52家。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科研人员1 185人,实施科研项目142项,R&D总经费支出4.84亿元,落地研发成果39项,获股权投资2.2亿元,“四技服务”收入超1.1亿元,仪器设备对外服务770家次。二是成果转化平台成效显著。2021年,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平台、温州北大科技园、浙江省农科院永嘉技术转移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落地建设,瑞安科技大市场实现实体化运作。2021年,温州市通过科技大市场建设,举办各类成果对接活动85场,建立科技成果常态化对接机制,其中两场“浙江拍”竞价(拍卖)活动,促成14项科技成果成交,总金额2 488万元,带动温州市实现技术交易总额240.27亿元,居全省第三。三是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发展迅速。2021年,温州新认定市重点科技中介机构11家,壮大技术转移人员队伍,新增持证技术经纪人130人,累计数825人。

③温州高教园区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断加强。近年来,在瓯海推动“科教兴区”下,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浙大温州研究院等若干研究院,实现了与科技“外援”支撑的联通,打通了高校技术转移的通道。同时,融合坐落在瓯海茶山大学城5所大学的区位优势,涵盖工、理、医、商等齐全的专业学科,经前期调研在温大学为鼓励科研人员技术转移,对成果完成人和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基本高于成绩成果转化收益总额的80%,部分高校达到100%。

5 从技术转移生态要素角度分析温州存在的问题

5.1 技术供给端——高校、科研院所

第一,考核制度不适应,转化动力难以有效激活。高校、事业单位等下属技术成果转化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公司,是带有国有资产属性的单位,但其科技成果转化有着技术开发同样的难点和堵点,即难度高、风险高、不确定性高三大特点。根据教育部对学校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规定,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下属公司即变成国有资产,若不实施成果转化,其价值将随时间推移而减少;若实施成果转化,若失败可能面临考核、审计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体制机制上限制了高校、事业性质的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很难得到有效的转化和落地。第二,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供给与企业对产品的要求配合度低。从温州市2021年横向课题补助科研看到,温州市仅10家高校、科研院所申领了为企业技术研发的补助。高校教师一般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概念性的、半成熟的科技成果新产品,甚至仅仅实现了技术路线的可执行为止。而企业则不同,其要求产品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产生一定利润。另外,高校倾向于完成短时间的政府各类经费资助的项目,不愿被企业长期“拖累”,给企业“真刀真枪”的服务回报,相比于高校能获得的政府科技项目经费来说性价比不高。第三,科技成果的歸属问题困扰科研人员。研发科技成果获得政府经费资助,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属于职务发明,权属归国家所有。此逻辑是正确的。由此,教授仅完成科研目标,对进一步使样品经过小试、中试、量产等缺少积极性。

5.2 技术需求端——企业

第一,技术转移中可供企业选择的技术数量有限。企业家如厨师,推出特色菜需要大量可选择的食材。同样,可供给企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可技术转移的技术数量不多,甚至很多他人已成功的应用技术都从零开始研发。事实上,对非原创性颠覆性的应用技术,有较多可选择数量,可进行应用技术组合。第二,企业研发能力不够,高校和企业对技术转移中解决技术问题的导向侧重不同。对企业而言,仅需提高产品的若干个技术指标,达到性能不变、成本减低,与同类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即可。高校教师对解决此类单点应用技术问题的积极性不足,这对其自身学术理论水平提高帮助不大,难于撰写出高质量论文,影响高校职称的评审。第三,企业对自身需求定位不明确。就目前而言,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供给端通过各种调研、问卷、校企对接会等方式获取企业需求,基本目的是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都是让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如企业本身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精准,后续所提需求势必影响最后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让技术转化更成功的源头是需求定位的精准性,目前很多公司对未来发展方向把握得不准确,也缺少有效挖掘需求的办法,因此导致企业在提出自身技术需求时存在偏差,进而使得技术转化成功率降低。

5.3 技术转化端——中介机构

第一,技术转移融合剂,即真正的技术经纪人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转移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复合交叉工作能力,即他们既需要拥有不同学科背景,还需要掌握不同学科的各种知识,需要真正懂技术和技术来源,还要懂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转移人才需要接受大量的培训,同时,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结经验不断成长。目前,该职业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重视,仅停留在内涵上,不是该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上,造成误解误导误工作。第二,科研人员专注技术开发,缺乏创业和成果转化意识。温州新引进的高能级平台如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在经过多年建设以后组建了大量专业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累积比较丰富,但因团队组建初期更多考虑的是研究领域和管理需要,缺少对专人人员的计划,对于后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本依赖于资本介入等方式。实际上,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在国外整体模式非常成熟,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科研人员,但在国内因为前期组建团队时考虑不深入,在国内该现象并不普遍。第三,科技中介的服务能力不足。温州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领域发展极不平衡,能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评估、投资服务、创业咨询和管理团队支持的中介服务机构寥寥无几。现有的科技中介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服务能力薄弱,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

6 优化技术转移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建议

6.1 技术供给端——高校、科研院所

第一,高校等事业编制单位开展技术转移机构独立市场化运营试点,支持试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编制单位以市场化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参照国有资本经营体制改革方向,参照新型研发机构董事会决策形式,给予全资设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运营权力,不单以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做各项评估和评价。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专业及课程,实现技术经理人培训的系统化和正规化。第二,倡导以企业技术需求拉动型为主,高校科技转移推动型为辅。企业在市场同行竞争中,对产品技术提高点非常清楚,存在着大量需求。同时,建立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评价机制、奖励机制、保密机制等,组建“企业技术特派员”,精准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拉动型服务。第三,充分利用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红利,破解体制内科研人员的顾虑。区分科技成果归属权、科技成果处置权、科技成果使用权、科技成果收益权等,出台科技成果使用权和科技成果收益权政策。目前,全国尚未明确此类文件,但温州自创区实施了“先行先试”政策,可以有所突破解放,吸引全国的技术集聚温州。

6.2 技术需求端——企业

第一,建立技术转移技术库和“专家志愿服务团”。针对区域产业特色,把全国各高校的科技成果、新兴技术汇集成册,把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的技术交易成果汇集成册,把海外留学生提供的科技成果汇集等,形成企业可选择的技术转移库、技术分析比对参考库。此外,结合成立的“专家志愿服务团”,达到企业有技术方向来源、有专家团指点迷津比对分析,进而精准定位高校专业教师,并综合辅导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第二,改进政府资助方式,实行买服务方式的项目全过程研发监理机制。目前,科技项目的过程是企业申报、企业将所得资助经费提供给高校后获得研发技术,通常两方对真正的项目最终结果均不满意。建议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向高校提供资助经费,该项目成功后产出的经济效益再分成给高校研发人员。另外,项目研发过程中,建立项目全过程研发监理机制,与建筑监理单位类似,对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都进行监测,使其不跑偏而达到最终目标。第三,政府统筹建立由专业人员运营的评估体系。为了更加精准地获取技术需求方的真正技术需求,帮助企业明确技术发展定位,由政府牵头建立一套包含研发机构管理、科技项目立项管理、科技成果认定、研发团队培养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体系的评价系统,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指导企业科学挖掘需求,综合分析判断未来发展方向,找到企业真正的技术需求提供给技术供给方。

6.3 技术转化端——中介机构

第一,催生技术经纪人机制。从政策层面认可技术经纪人地位,如苏州推出了技术转移经纪人奖励文件,对促成技术拥有者与资本投资者落地项目的技术经纪人给予经费奖励,保障补偿该工作前期经费。据调研,苏州该政策行之有效,温州区域尚未有此文件,建议参考出台。第二,成立科研团队初期要考虑创业人员的加入。选拔科研团队人员时,就要有意识地筛选有创业意识或者商业头脑的部门科研人员参与核心科研工作或作为核心助手,使其在认识科研全貌的情况下,从早期开始思索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的相关事项,甚至谋划基于技术转移的各项创业工作。因此,可以在早期将有一定科研能力、兼顾有创业资源背景、有创业潜力的人才选拔进入科研团队从事科研工作。该类人员在技术专业成功或创业成功后,能通过反哺的方式来继续帮助科研团队,为其后续的相关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等。第三,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市、县科技大市场的联动,加快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管理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机制创新、操作规范、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飞.推进技术转移机构改革 激发高校成果转化活力[J].科技中国,2022(1):16-18.

【2】裴忠贵.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生态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12):13-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温州市科协服务科技创新项目(软科学研究类)“优化技术转移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研究”(项目编号:rkx14)。

【作者简介】郑淳之(1988-),女,浙江温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科技信息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技术转移对于促进中部创新发展的意义
基于科技孵化网络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