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意义、标准和路径

2022-04-23孟晓乐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标准

孟晓乐

摘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金课”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政治性、思想性、高阶性、创新性是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的主要标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深度挖掘并有效转化,教学方法上实现多样化协同,课堂语言教学艺术上达到新境界,是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政“金课”;意义;标准;路径

教育部2018年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年,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正式提出“金课”建设的标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办好学校思政课提出殷切希望,思政课“金课”建设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思政金课是对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统称,它坚持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想教育为主阵地,立足新时代开具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金处方”。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思政课堂受到深刻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对标“金课”标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青年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由于教育教学对象及教育者自身学术积累所限,高职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思政课教学水平上存在天然短板和发展瓶颈,一部分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授课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信心和能力不足。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抓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1]。建设思政课“金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思政课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建设高职思政课“金课”的意义还在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思政课就其实际效果而言,是隐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2]。而就其最直接的表现来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和满意率。建设新时代思政课“金课”必然推动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高阶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知道”“悟道”“行道”的统一中终身受益,彻底改变传统思政课“教者无力、听者无心”的尴尬现状。

二、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标准

(一)政治性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方向,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和国家的主要喉舌之一,直接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质是政治过硬,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改革创新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金课教学设计要把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3]。那种认为强调政治性会削弱学理性,对思政课的政治性、党性和阶级性予以回避的观念及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思想性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职学生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对国家政治语言早已耳熟能详,从表面看,现有教学内容对他们缺少新鲜感。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在思想上能够给学生以启迪。所谓思想,就是去想他人、社会、国家和世界。思政课的思想性在于帮助学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家国情怀,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主要在于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得有政治理论深度,能够从根本上彻底讲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聚焦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让教育内容蕴含思想魅力。那种在思想上认为强调思想性会削弱政治性,在行为上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甚至流于断章取义的理解或教条主义运用的做法,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创新性标准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师给人的感觉是严肃而刻板,教师在课堂上有太强的权威意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由精神及平等对话的心理预期尊重不够,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不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教师要不断研究新时代的新形势,把握新变化,回应新课题,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立体化、开放性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新局面。“创新性”标准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彰显时代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体现先进性,教学效果要彰显对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高阶性标准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体现对大学生高层次的教育要求,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形成问题链条,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课堂教学变成“思想碰撞的训练场”和“回应学生困惑的集散地”。从教学效果看,思政金课一定是有师生思想的深刻度,有较高的学生参与度,达到一定的默契度,体现“小课堂、大境界”效果的课。基于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帮助大学生形成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真信、真行、知行合一的问题,是其高阶性标准的内涵。“高阶性”还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合理增加教学难度、拓展教学内容深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心力”投入,有更多的讨论、思辨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创新性和高阶性分别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谁”“服务什么”和“怎样服务”“服务品质”的问题。四者是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关系。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阶级属性,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定性,创新性和高阶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

三、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度挖掘并做到有效转化

由于学生对思政课教材的距离感,容易产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抵触情绪。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善于将党和国家创新的理论成果和信息及时纳入教学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避免思政课教学改革内容的偏狭和单薄;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灵魂,避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盲目和散乱;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说教性与强制性的局限,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有效推动思政金课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内核。

有效推动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还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横向贯通,系统理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逻辑,从单一教材内容辐射至高校思政课整个内容体系中,通过对其他思政课程内容的恰当运用与适切转化,更好呈现思政课程整体的系统价值,才能够做好“化人”和“化已”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上实现多样化协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或普遍意识。如果教师时常采用宣讲式、灌输式或训导式的教学方法,不自觉地拉开架势讲大道理,或者板起面孔教训人,不但发挥不出来教育的功能,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教师要善于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与需求,尽可能地运用多种生动、具体、感人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来、保护好、培养出,形成基于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究的教学生态。

有效推动高职思政课金课建设,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深刻领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要注重综合运用渗透式、陶冶式、体验式等隐性方法,善于借助多种媒介和平台创设接受情境,并适切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的自觉内化。目前,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融入并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界限,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推出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语言教学艺术上达到新境界

讲课是一种复杂劳动,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风格,“毛主席的讲话,那种口吻,音调,特别亲切平易,极富于幽默感;而且没有教训口气,速度恰当,间以适当的停顿,笔记无法传达。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出之以极自然的态度,无形中渗透听众的心。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真是艺术高手。”思政课金课教师要成为语言高手,或幽默风趣,或直白犀利,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新颖,见解要独到,要能够将复杂的战略战术问题举重若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夏永林,宋媛.“四位一体”的思政课“金課”构建路径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04):108-111.

[2]樊莲花.第三方眼中的“金课”评价与实践[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83-87.

[3]陈蓓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66-70.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标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