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调衡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2-04-22陈鹏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曲度腰痛腰椎间盘

程 玲 陈鹏欢

(南昌市按摩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学习过度劳累极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多数患者反复治疗却不能断根,腰痛、腿痛症状反复发作,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近年来,南昌市按摩医院采用腰椎调衡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市按摩医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 例,采用中心随机系统法产生研究所需序列号,放入不透光的信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32~60.5 岁,平均年龄46.64 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 年,平均病程(2.33± 0.48)年。观察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34~59 岁,平均年龄45.68 岁;病程最短8 d,最长6.5 年,平均病程(2.54± 0.52)年。对比2 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展开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并DR检查有腰椎曲度的改变。(1)病史:有慢性劳损、感受寒湿或腰部扭伤史,患者于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症状:腰臀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负压增加(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3)体征:脊柱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畸形,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部压痛及放射痛;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弱,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4)DR显示腰椎曲度改变,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5)腰椎CT 或者MRI 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并DR显示有腰椎曲度的改变;(2)年龄30~62 岁;(3)知情同意,意识清楚,自愿加入本试验者。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骨质疏松者;(2)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者;(3)伴有腰椎重度滑脱或椎弓峡部裂者;(4)因脊柱肿瘤、结核或脊柱化脓性炎症引起腰腿痛者;(5)出现鞍区麻木甚至二便功能障碍者;(6)不能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患者俯卧位,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取肾俞、腰部夹脊穴、阿是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穴等(穴位随证加减),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宜,留针30 min,多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期间配合神灯治疗,每日1 次,每个疗程10 d,一疗程结束休息2 d 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维腰椎牵引配合腰椎调衡手法治疗,操作如下:采用YZB 微电脑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根据患者症状及腰椎曲度设置牵引力度及牵引旋转角度,患者仰卧或俯卧于牵引床上,上牵引带固定于患者下胸廓部位,下牵引带固定于患者骨盆处,以患者体质量30%~70%的力量反向间断性牵拉(具体力量视情况而定),牵引3 min,休息1 min,每次20~30 min;后再行角度旋转3~5 min(旋转角度左25° ± 5°,右25° ± 5° )。牵引后,再行腰椎调衡手法治疗[3]:患者俯卧位,按揉腰臀部肌肉5~8 min,反复有节律地晃动腰骶部2~3 min;后行腰椎牵抖法,患者双手紧握床头,术者双手握双踝关节,嘱患者尽量放松腰部肌肉,小幅度快速抖动双下肢,幅度宜小,频率宜快;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侧,一手用肘及前臂托住患者双膝抬起下肢,另手压于腰部患处,当腰部后伸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用力,一抬一按扳动腰部;患者侧卧位,行腰椎旋转复位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其侧,以胁肋部抵住大腿,同时一手握足跟,另一手扶膝关节前侧,强迫直腿抬高下肢10~15 次,然后屈膝屈髋数次,伸直牵抖患肢3~5 次。最后推腰骶尾部10 次左右,治疗每日1 次,每疗程10 d,一疗程结束休息2 d 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临床治疗有效率,JOA、VAS 评分情况(VAS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证明疼痛越严重,JOA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高代表腰椎功能障碍越轻)以及腰椎曲度变化。

1.7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痛、下肢痛等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恢复率≥90%;显效:腰痛、下肢痛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90%>恢复率≥70%;好转:腰痛、下肢痛等症状体征减轻,肢体功能活动改善,70%>恢复率≥30%;无效:症状及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

患者腰椎曲度的测定:结合患者治疗前后DR片,使用Seze 测量方法计算患者腰椎曲度变化情况[4]。即在DR侧位片上自T12锥体后下角至S1锥体后上角作一连线,腰椎椎体后缘连线与此线形成一弓形状,弧弓顶点位于L3,弧弓顶点与弦垂线距离正常为1.8~2.2 cm。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表示。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2 VAS、JOA 评分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JOA腰椎功能、VAS 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VAS、JOA 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VAS、JOA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a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m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nP<0.05。

2.3 腰椎曲度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均有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及脊柱侧弯),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 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曲度比较 (,mm)

表3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曲度比较 (,mm)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为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5]。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早在《素问》中就记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诸病源候论》对此病病因病机做了较全面论述,“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暨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暨痛。四曰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暨痛。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博,故腰痛也”。上述具体论述了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多由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慢性劳损或跌扑闪挫引起[6]。而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长期坐姿不当或外力作用致纤维环破裂,致髓核向外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引起,腰椎脊柱稳定性失衡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原因[7]。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众多,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总结,采用腰椎调衡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针刺相应腧穴具有调补肝肾、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之效,针刺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并加强背部核心肌肉力量,从而增强其运动能力[8],联合腰椎三维牵引及腰椎调衡等手法有效缓解脊柱力学结构失衡状态,调节小关节紊乱,纠正脊柱侧弯,改善腰椎曲度,增强腰背肌力量,从而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增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减少其复发。综上所述,本治疗方法达到标本兼治,防治结合之目的,并实现中医与康复技术融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治疗,观察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 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曲度的改善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合上述,腰椎调衡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改善腰椎曲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曲度腰痛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青壮年X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对诊断颈椎不稳的价值分析
X 线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对腰椎病的诊断意义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