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部:这类学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2022-04-22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免试公费师范生

教育部:这类学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科技日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在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基础上,继续在有关高等学校师范生中开展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指出,根据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审核结果划定免试认定改革范围,2017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等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自2022年起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继续在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稳步推进免试认定改革,将教师队伍质量关口前移到培养院校,压实培养院校建立健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的责任,可切实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让真正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成为教师队伍后备军。

教育部: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

人民网消息 近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师队伍不稳定、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是近年来县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这次“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特别关注的问题。

去年12月,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对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作出了整体的谋划和部署,总体来讲还是要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的办学质量。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要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县中校长和教师骨干示范培训,省级相关部门将组织县中校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做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人民网消息 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时启动首批1 000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通知》要求,示范学校要强化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专题教育,不断提升国防教育综合效益。

《通知》明确,创建活动以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为补充,2021年底前重点遴选创建1 000所左右,覆盖全国驻军较多的地级以上城市。“十四五”期间每年组织1次遴选、每3~5年组织1次复核,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驻军较多的县(市、区)全覆盖,推动构建点面结合、辐射全域、覆盖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的示范学校布局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国防教育水平。

教育部:遏制恶意涨价、倾销课程等乱象

中国教育新闻网消息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头部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判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并就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必须坚持正确培训方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出具体要求。

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随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寒假之机肆意涨价、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的做法。这既背离教育公益属性,又危害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与会的培训机构负责人深入剖析了当前一些问题的危害,查找了其中的原因,表达了积极主动参与治理的信心、决心。大家一致认为,中央“双减”改革以来,各方面进展有目共睹,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培训行业也校正了发展方向,净化了市场环境,健全了监管秩序,正在朝着规范、有序、健康的道路发展;一些培训机构借假期之机大肆涨价、过度营销的做法,既损害群众利益,更危害行业发展,整个培训行业都应该引起重视,作好反思,自觉抵制。

教育部:保证2022届部属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人民网消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2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2022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通知指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准确核查接收公费师范生编制计划,统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于2022年1月7日前将本省(区、市)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通报给部属师范大学,同时在相关网站或平台公开发布。

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持续组织公费师范生专场招聘活动,通过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办法,保障符合就业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严禁“有编不补”,全部落实任教学校。2022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2022年6月底仍未簽约的公费师范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公费师范生离校前须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在农村培训逾万教师

中国新闻网消息 中国科学报社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实施3年以来,已经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 039所小学提供全套课程服务,培训逾1万名农村教师,超过31万名农村小学生受益。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1月共同发起,面向农村小学捐赠读本、教具,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公益活动。其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曾参与过“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课程学习的学生掌握科学原理的情况更好,答对10题(共13题)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3.4%,明显高出未参加的学生人数26.8%。曾参与过“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课程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科普活动。其中,参与课程学习者“非常喜欢上科学课”的比例为59.0%,比未参加者高出22.6%;“非常喜欢参加科技博物馆”的比例为78.1%,比未参加者高了10.7%。

同时,参与过“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课程学习的学生比未参加者更容易形成对迷信的正确认识。其中,参加课程的青少年比未参加者赞同“星座决定性格”的比例低16.8%,赞同“手机尾号选择6和8很吉利”的比例低12.8%,赞同“姓名和生肖八字决定命运”的比例低12.3%。云南课后服务收费每生每学期不超过400元

《云南日报》消息 日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下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每生每学期不超过400元,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提供服务,收费严禁与学费、住宿费一并收取。

由学校自行提供的课后服务,并确需收取费用的,按照服务性收费进行管理,由各州(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根据课后服务成本、当地财政补贴情况、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等,区分基本和特色类课后服务、农村和城市,分类制定收费标准,报当地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或由经州(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课后服务收费每生每学期不超过400元。各地要研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政策。

学校自行组织的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收取的费用作为代收费管理,有关收费管理政策,由各州(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制定,防止过高收费。

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上述规定自行组织课后服务,如学校收取的学费中已经包含课后服务有关费用,学校不得再另行收取课后服务费。3685E481-C1A8-4239-9B94-D321C4F3E576

猜你喜欢

免试公费师范生
非公费师范生在读期间从教意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全国24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率达98%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建立公费师范生转入与退出制度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