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井下切眼扩刷与支护核心要素分析

2022-04-21刘利勤

山西焦煤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洞锚索断面

刘利勤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木瓜煤矿, 山西 吕梁 033200)

1 矿井地质条件概况

木瓜煤矿设计与公告能力120万t/年,矿区内10-201工作面位于二盘区准备巷道南翼,工作面上部及周边均为实体煤岩层,工作面以北紧邻二盘区3条准备大巷。10-201工作面小切眼沿9#煤层顶板掘进,设计长度245 m(中至中),煤层倾角9°~13°,平均11°. 煤层顶板岩层裂隙较发育,受风氧化带影响,顶板泥岩呈黄色,局部呈灰色,较软,夹杂有灰岩碎屑;底板为灰黑色泥岩,较硬,遇水不膨胀。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小切眼掘进期间巷道断面毛宽5 600 mm,净宽5 400 mm,毛高4 100 mm,净高4 000 mm. 支护方式为“六·六”布置的锚索网支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大采高支架最小长度为8.5 m,一次成巷顶板管控难度较大,且10-201工作面受井田边界风氧化带影响,顶板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赋存不稳定,支护稳定性差。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切眼扩刷和支护方案,确保综采面在综采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2 综采面切眼扩刷要点分析

综合分析后采用先小切眼预先导洞贯通,再用综掘机扩刷施工至设计大断面的方案。在扩刷的过程中采用边扩刷边安装的工艺,提高安装稳定性。同时为了满足井下巷道扩刷过程中胶轮车等设备的通过需求,将巷道的扩刷宽度设置为10 m.

为了满足巷道的扩刷需求,结合10-201综采面井下实际情况,对切眼扩刷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在开口时使用综掘机割煤,采用机载临时支护装置进行临时支护,联排支架加强顶板支护,40 T刮板输送机配合出煤至10-201巷皮带。当从开口位置扩刷21 m,具备端头支架安装所需空间时,开始安装第一架端头支架。支架安装完成后,综掘机继续向前扩刷1.75 m,联排支架跟着前移,当待安支架与联排支架末端距离达到10 m时,再进行下一架支架安装,依此循环。待从开口位置扩刷45 m时,具备安装简易皮带条件,此时拆除40 T刮板输送机,安装简易皮带。最后形成综掘机割煤、机载临时支护装置进行临时支护、联排支架加强顶板支护、皮带配合出煤,支架正常跟进安装的边扩刷边安装的开采工艺。

3 大断面切巷支护思路

10-201工作面切巷设计高度为 4.4 m,宽度为 8.5 m,巷道断面大,中部张拉应力、顶角剪应力较大,泥岩厚、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无稳定的上位岩层供锚杆悬吊使用,削弱了锚固剂的锚固强度。为此提出大断面切巷支护优化思路,见图1.

图1 大断面切向支护优化思路示意图

由图1可知,10-201综采面断面切巷支护时的难点主要包括:地层变化不清、围岩锚固力低、巷道顶板强度低、巷道断面跨度大4个方面。在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对各控制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井下巷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巷道加强方案分析

针对 10-201 工作面切巷断面跨度大的难题,进行了巷道断面开挖方案的优化。计划采用先掘进小导洞,然后边扩刷边安装支架的方案。为了确保大断面切眼支护方案的可靠性,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根据工作面地质赋存情况建立宏观采场数值计算模型。选取在巷道走向区域建立分析模型,模型尺寸为沿煤层倾向20 m,走向50 m,高度45 m. 模型的顶部施加6.5 MPa均布载荷(根据井下巷道矿压实际监测值设置);模型四周采用水平位移约束,模型底面采用竖直方向位移约束,重力加速度取10 m/s2,侧压力系数取1.2. 为模拟注浆对巷道顶板围岩的加固作用,通过顶板围岩强度系数的增加模拟围岩强度的提高;同时,根据经验值选取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井下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表

根据工程实际开采范围,结合工程经验参数进行赋值。在计算中,各岩层均采用Mohr-Coulomb 屈服准则。对分段开挖小断面成巷方式下,采用锚网索支护后的变形情况、采用顶板注浆加强后的变形情况以及采用顶板注浆+长短锚索支护后的变形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加强支护方案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当采用锚网索支护时,在矿压波动和综采扰动的作用下,巷道顶板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巷道顶板中心位置,最大变形量约为740 mm. 当采用顶板注浆加强时,巷道顶板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巷道顶板靠左的位置,最大变形量约为593 mm. 当采顶板注浆+长短锚索支护时,巷道顶板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巷道顶板靠左的位置,最大变形量约为249 mm. 由此可知,采用顶板注浆+长短锚索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巷道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提高稳定性。

图2 不同加强方案下的巷道变形情况图

4.1 巷道顶板注浆加固

根据现有的地层条件和现场情况,井下巷道注浆钻孔布置见图3. 10-201综采面上导洞注浆钻孔间排距为3 000×3 000 mm,布置方式为三二布置,当布置为 3 个钻孔时靠两帮的2个钻孔分别向帮部偏转5°,钻孔深度为10 m,与顶板呈45°仰角向掌子面方向超前预注浆。切巷开口区由于顶板暴露面积大,所以适当加大注浆范围,第一排5个注浆孔,第二排3个注浆孔,孔间距3 000 mm,顺槽巷道另一帮进行适当注浆加固。扩刷区从导洞顶角注浆,注浆位置与导洞注浆位置均匀错开,两个注浆孔分别与顶板呈15°和45°,钻孔深度分别为10 m和6 m.

图3 井下注浆钻孔分布示意图

为了满足井下狭小空间下的注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注浆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注浆工艺流程见图4[1]. 在注浆过程中,首先对钻孔进行清洗,清洗后下入注浆花管并安装封孔器,然后按照设定的注浆工艺参数进行注浆,在注浆过程中需要对注浆压力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注浆安全。

图4 井下注浆加固工艺流程图

选择水泥砂浆注浆料,结合注浆速度、凝固速度的需求,注浆料内水、灰比选择为0.5∶1,并在水泥注浆料内添加早强剂,使注浆后砂浆的凝固强度在72 h后能够达到总强度的65%以上。

注浆时每个注浆孔内的注浆量可表示为[2]:

Q=AlπRβλ

(1)

式中,Q为单个注浆孔内的注浆量,m3;A为注浆时浆液的消耗系数,取1.5;l为注浆孔在长度方向上的加固厚度,m;R为注浆时浆液的有效扩散半径,m;β为注浆孔周围围岩的裂隙率,取3%;λ为浆液的充填系数,取0.6~1.0.

计算可知,注浆时每个注浆孔内的注浆量约为4.5 t,总注浆量约为1 485 t.

4.2 长短锚索支护

结合仿真分析结果,10-201切巷支护采用长短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方案。采用W钢带(槽钢)加强表面支护,同时通过高强锚杆控制帮部变形,最后,采用锚索和槽钢补强两次开挖界面处的支护强度。在支护过程中主要包括导洞支护、扩刷区支护以及扩刷线区域补强支护3个部分。

1) 导洞支护。导洞顶板采用长短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1 000 mm×1 200 mm,五五布置,长短锚索穿插布置,长锚索采用d18.9 mm×10 300 mm,三二布置,短锚索采用d18.9 mm×6 300 mm,二三布置,靠近左侧(工作面后方)锚索向工作面后方偏转10°,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80 kN. 为了加强顶板围岩整体性,顶部采用5 mm的W钢带,穿过锚索固定,顶网采用钢筋片网,网孔规格为80 mm×80 mm. 导洞帮部支护时,左侧(工作面后方)帮部采用d20 mm×2 000 mm高强锚杆,垫片采用d130 mm×8 mm×22.5 mm蝶形垫片,帮网采用钢筋片网,网孔规格为80 mm×80 mm. 扩刷侧帮采用d20 mm×2 000 mm玻璃钢锚杆,间排距均为1 000 mm×1 000 mm.

2) 扩刷区支护。扩刷区顶板采用长短锚索,锚索间排距 1 000 mm×1 200 mm,三三布置,长锚索采用d18.9 mm×10 300 mm,短锚索采用d18.9 mm×6 300 mm,长短锚索穿插布置,靠帮侧锚索向外偏转10°,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80 kN. 顶部采用5 mm的W钢带,穿过锚索固定,顶网采用钢筋片网,网孔规格为80 mm×80 mm. 扩刷侧帮采用d20 mm×2 000 mm玻璃钢锚杆,间排距1 000 mm×1 000 mm.

3) 扩刷线区域补强支护。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两次开挖分界线区域容易发生较大变形,为此在扩刷后沿扩刷线两侧补两根 d18.9 mm×10 300 mm的长锚索,锚索间排距2 000 mm×2 000 mm,同时底部采用14#槽钢连接,槽钢长度2 400 mm,增加刚度并控制扩刷线附近的顶板变形。

长短锚索相结合支护结构见图5.

图5 长短锚索支护结构示意图

4.3 切巷变形监测方案

采用全新的切眼扩刷与支护方案后,在巷道内设置巷道位移监测点,对巷道顶板及巷帮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点布置到巷道内30~40 m处靠近顶板和底板的位置,确保对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实际井下支护及监测结果见图6.

图6 顶板及两帮相对移近量变化图

由图6可知,采用全新的加强支护方案后,井下巷道顶板和两帮的最初位移量为40 mm,随着施工时间的增加,顶板和两帮的相对位移量均逐渐增大,在第22 d后,顶板的下沉量约为158 mm,比优化前的377 mm降低了58.1%,巷道两帮的变形量约为149 mm,比优化前的420 mm降低了64.5%,提升了巷道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5 结 论

针对木瓜煤矿采高支架长、一次成巷顶板管控难度大、顶板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赋存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顶板垮落事故的情况,提出了先小切眼预先导洞贯通,再用综掘机扩刷施工至设计大断面的方案。分析可知,10-201综采面断面切巷支护时的难点包括地层变化不清、围岩锚固力低、巷道顶板强度低、巷道断面跨度大等4个方面,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采用新的切眼扩刷与支护方案后,顶板变形量降低58.1%,两帮移近量降低64.5%,有效提高了切眼支护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导洞锚索断面
PBA 工法暗挖车站导洞施工应力场分布研究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暗挖车站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导洞环境效应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PBA工法横通道及导洞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