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之魂

2022-04-21卫进坤

铁军 2022年4期
关键词:忠魂雨花台浮雕

卫进坤

自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雕塑艺术就以其独具的特征,记录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纪念性场馆,以纪念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雕塑事业随着纪念性场馆的兴建而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人们走进纪念性场馆,往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雕塑。雕塑作品不仅讴歌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也彰显了当代中国雕塑的艺术成就,许多雕塑作品也是场馆的点睛之作,以它的独特的艺术造型、形式与语言,发挥了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为人们所接受与喜爱。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下方有一组雕塑,艺术家们以浮雕的形式和艺术语言,来表现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实和历史画卷。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胜利的起点》,表现的是当年毛泽东和朱德会师于井冈山的宏大场面,雕塑正中是毛泽东与朱德并肩而立,凝视远方。108名红军战士或拥抱,或搀扶,更多的是呐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会师的喜悦,他们的形象被塑造得生动鲜活,不仅衬托了主要人物,也表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内涵。作品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呈“V”字形造型,似雄鹰展翅飞向胜利,同时也寓意着两支队伍从两个方向会合到一起。此造型雄浑博大、气势磅礴,让观众看到了革命前辈对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四渡赤水》雕塑,作者用象征的手法与诗化的语言大刀阔斧地塑造与艺术地表现了红军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历史。作品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的表现理念,塑造了40位人物形象。前面是长征中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的圆雕肖像,着力刻画了这些人物“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采。作者对作品的总体布局、人物刻画作了大胆的尝试,对重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艺术上采用了“写意”的表现手法,形神兼备地表现了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和风采,具有强劲的艺术感染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冤魂的呐喊》是吴为山的作品。作品是由两尊抽象雕塑组成的统一体,分别为两个酷似被劈开的不对称的铜棱块,观众进入大门后的第一视线就是这尊雕塑,两块巨型三角形棱块上刻有“呐喊”浮雕,喻示着无数亡灵的冤屈与呐喊,挣扎与反抗。整个雕塑造型的不稳定感,造成人们视觉与心理上的压抑与震撼,所产生的强大张力,隐喻着正义和力量。那只伸向苍天的手臂,是挣扎是呐喊也是反抗。雕像最高点为12.13米。作者把抽象与具象的造型语言巧妙地运用到同一作品之中,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效果。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雕塑《不巧》,是建在重庆烈士墓的大型浮雕,表现的是烈士们当年在狱中的斗争事迹。作者在表现人物上大胆采用了装饰变形的手法,对镣铐、火焰等也做了图案化的处理,他巧妙地把火焰自然转换成和平鸽的造型,把象征寓意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浮雕的体积、厚薄、疏密安排也很得当,显得节奏性很强,烈士的诗文增添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流亡恨》一组雕塑共有10个人物,分为两个部分,两组人物之间仿佛隔着万水千山,又好似在水一方,生动刻画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难民不堪忍受日军的残暴统治,被迫背井离乡,告别亲人的悲惨画面。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无名烈士》的汉白玉巨型人物雕像,是一个巨大有力的人物身躯,一半藏于地下,一半生于地面,其背脊发达有力的肌体,加之左臂奋然力举,犹如擎天柱一般。雕像人物虽是卧式,但让人有拔地而起的感觉,造型新颖,令人震撼。雕塑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象征着无名烈士虽已为民族壮烈牺牲,但其英魂最终归于祖国大地,其崇高精神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而奋斗不息。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醒狮》雕塑,把东北大地浓缩成一个狮型,一个赤裸着前胸的壮汉双目圆睁张大嘴巴用双手有力地撑起狮头,每一个观众看到这尊雕塑都能“听到”这位壮汉的怒吼的声音,这就是雕塑的艺术感染力,它震撼着所有的观众。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中流砥柱》浮雕墙,以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基本线索,生动再现了八路军从誓师东渡到取得最后胜利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场面宏大而壯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陈毅、粟裕》雕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陈毅与粟裕齐心协力,驰骋沙场,率领茅山抗日军民轰轰烈烈地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的勃勃英姿,同时也寓意着他们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做出的丰功伟绩。

艺术家们在创作这些雕塑过程中调动了一切诸如象征、寓意、写实、装饰、变形、意象、写意及抽象等艺术表现因素和手段,并把这些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不同类型的作品之中,再以时代发展的当代观念与视角进行构思创作。

我们再来看看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雕塑。

雨花台烈士陵园有一条纪念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有北大门的烈士就义群雕、纪念碑、纪念馆到南大门的忠魂亭等主体纪念建筑物,这座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当然不能缺失雕塑作品。我们先从北大门的烈士群雕说起。

这尊烈士群雕坐落在雨花台的北殉难处,就是如今雨花台的北大门。游客从北大门进入烈士陵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尊国内最大的气势磅礴的花岗岩纪念性雕塑(见压题照片)。

雨花台有3个烈士殉难处,北殉难处、东殉难处和西殉难处。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共产党人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兴建雨花台烈士陵园。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决议,雨花台烈士陵园建设肇始于这份决议。1952年12月20日,政府在雨花台的北殉难处竖立了牌坊,牌坊上方用紫铜铸造“革命烈士殉难处”7个大字。直到1974年,江苏省、南京市决定在雨花台北殉难处兴建烈士就义群雕。

陵园管理处先后向广州、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以及本市有关单位征集雕塑样稿。外地许多雕塑家赶来南京,查阅烈士史料,勘测地形,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在短期内,雕塑家们就创作出了100多件雕塑样稿。省市有关部门将初选的40多件雕塑样稿在省美术馆展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我国美术界著名人士刘开渠、张仃、华君武、王朝闻、张松鹤等赶来南京指导;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也审看了样稿。经过多次筛选,博采众家之长,最后由北京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杭州美术学院、广州雕塑工作室和南京的雕塑艺术家共同创作了雕塑综合稿,送北京征求意见,于1978年4月最后定稿。

承担这座雕像雕刻工作的是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刻工厂和吴县金山石料厂。从北京来的41名能工巧匠,全都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其中7人参加了毛主席座像的雕刻工作。整个工程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于1979年9月落成。

烈士就义群雕呈浅赭色,由大小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总重量1374吨。群雕塑造了9位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英勇不屈的形象,他们中有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老工人和知识分子,有怒目圆睁的农民,有镇定自若的女性,有咬着牙齿的小报童,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再现了雨花台革命烈士就义前大义凛然的崇高形象。雕塑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发挥石雕艺术语言,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形象,特别是精雕细琢眼神和面部表情,而其他部位则大刀阔斧略虚一些,这种有取有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强烈。整座群雕线条简练粗犷,9位烈士肩并肩昂首挺胸而立的垂直线,与如墙体一样的石块接缝线相互交错,使雕塑浑然一体,更显群雕的整体感。

雕像前辟有群雕广场及甬道,雕像周围遍植常青松柏,常年鲜花簇拥,红枫环绕。

沿着烈士就义雕塑向南走就是烈士纪念碑。1989年4月1日建成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高耸在雨花台的主峰、陵园中轴线的中部。次年11月26日,纪念碑前一尊以“挣开镣铐”为主题的青铜圆雕像也落成。圆雕基座高2.5米,像高5.5米,重5.52吨,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等人集体创作,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而成。

在纪念馆与纪念碑之间有泓倒影水池。

倒影水池北端的花岗岩照壁上用汉、蒙、维、壮、藏五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命名为国际歌照壁。倒影池南端也立有一碑刻照壁,与池北国际歌照壁隔水呼应。石壁上同样用汉、蒙、维、壮、藏五种文字镌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命名国歌照壁。

倒影水池南端广场的东西两侧竖立着“缅怀”花岗岩雕像,东边的“战士”雕像手握钢枪肃立,西边的“母亲”雕像单手置于胸前,两尊雕像各自立于花岗岩浅台之上,神情严肃,目光凝重,表达的是“缅怀”之意。每尊雕像高5.5米,于1986年建成。是上海油雕室设计,福建惠安崇武花岗石雕刻厂建造。

1996年7月1日建成的忠魂亭是纪念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项工程,也称“句号工程”。忠魂亭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组成了这个工程建筑。“忠魂颂”浮雕位于“思源曲”水池东西两侧,每边长20米,高3米,对称布置。1997年5月塑成,浮雕主题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由江苏省美术馆专业艺术家创作设计,江南雕塑厂制作安装。雕塑采用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正面看到的是英烈们威武不屈地怒视敌人;侧面看到的是英烈们高举双拳的铮铮形象。雕塑塑造的人物,或高举被缚的双手;或紧握坚实的双拳;或顽强地砸碎铁链;或沉着坚毅地相互搀扶着,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雕塑上所有人物的目光都凝聚在党旗上。

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中轴线上的北殉难处群雕、纪念碑、纪念馆、忠魂亭等主体纪念建筑物,加上东殉难处、西殉难处、红领巾广场、烈士墓区,共同组成陵园纪念区。这座独具匠心的紀念建筑群现已成为江苏省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南京市城建十项标志性工程。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纪念馆、纪念碑中轴线建筑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些纪念性雕塑作品,不论是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雕塑群像,还是单体的人物肖像;不论是圆雕,还是浮雕的造型形式;不论用什么材质为载体的作品,都以其雕塑艺术自身独具的特点和艺术语言,概括、凝练地表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与为中华民族崛起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艺术家们成功地塑造出一座座、一尊尊气势磅礴、生动传神、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的雕塑作品。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雕塑力作,也是雕塑之魂。(责任编辑 孙月红)

猜你喜欢

忠魂雨花台浮雕
退役军人李建国:20余载且为忠魂舞
学习党史铸忠魂
常宴铭
浮雕圆圈
异曲同工之妙
南京雨花台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
杨花柳絮
出错的浮雕
哭陈公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