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超前实验的设计“专业学位博士论文”
——读《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之覃思

2022-04-20ZhouRe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学术理论

■周 韧 Zhou Ren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 200234)

书名:《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作者:莫军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2021年12月24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后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出台,在学术界尤其是在艺术学界引起热烈讨论,因为此次目录调整,艺术学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学科门类之一,新目录虽然仍然保留了艺术学作为独立门类,但是原有的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被合并为了一个“艺术学”(含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历史、理论研究)学术型学位点,同时增加了6个专业型学位点,其中也包括单列的“设计”专业学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此次学科目录修订意图很明显,就是既保留艺术学独立门类地位以体现重视,也明确了以后的艺术学科发展方向:以专业型学位培养建设为主,并适当缩减学术型学位的规模。

自上一版学科目录以来,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就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全国批准开设MFA的高校总数已经超过百所,但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下来,对MFA的培养目标各所高校虽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尤其强调实践在先),但总体来看在具体培养执行上并不能完全尽如人意。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与理论如何平衡的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高校MFA采取两年学制,培养时间比较仓促。其次,也存在不少三跨生(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尤其是非设计的跨门类专业学生,由于缺少本科阶段的专业训练,使不少专业艺术院校教师甚至感叹设计类MFA有些甚至还不如本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水准;单看毕业论文的话,专硕由于学习时间与投入精力受限,平均也很难达到学硕的水准。眼下艺术类专硕尚在探索阶段,眼看马上又要开设艺术类专业博士,这也对艺术专业型学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2018年底,苏州科技大学莫军华教授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军华兄也赠送了笔者一本装帧精美考究的签名大作(下文简称《勾吴》)。这本厚达300余页的书是莫军华教授在近二十年设计创作基础上再加上设计理论构建积淀而成,无论是从艺术欣赏性还是从理论思想性角度来说,均可谓两者兼备。

军华兄一直很诚恳地希望我能提点意见,尤其是写篇书评议论一二。我平时虽与学友们一起组织读书会读经典,但要为同好写一篇较中肯的书评却深感忐忑。一怕没有深刻理解原作,尤其是这本著作的许多设计作品也大含深意;二怕褒贬失当,这无疑是对作者劳动的不尊重。加之工作杂事缠身,此事也就搁置了许久。

此次新学科目录出台后,笔者之前也就该话题在“阅麓读书会”公众号发表了《我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才培养学课专业目录(艺术学)合理之处”》一文谈了些个人看法,肯定了艺术学以专业型学位培养为主的大方向。但艺术专硕,尤其是要求更高的专博应该如何培养,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闲来无事之时,恰好又翻到莫军华的《勾吴》,此番再细品该书,倒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尤其是对于未来设计专业型博士学位的培养,在心里又有了几分新答案。

《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虽然书名十分诗意,但内容却是相当严谨的学术探索及对学术理论思考。据书中解释“勾吴,是将抽象的吴地文化概念进行具象重构的手段。‘视界’既是视觉思维,关于视知觉的能力和方法;又是艺术设计的边界,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法’悬置流俗的设计观点,直观事物的本质。”军华是我湖南同乡及师兄,目前我们分别定居于华东两个代表性城市,上海被誉为海派文化代表,自上海开埠以来的外滩万国建筑、石库门、月份牌广告、浦东陆家嘴“三件套”这些已经为“海派设计”勾勒出了相当鲜明的视觉观照。而军华兄所在的苏州,既是人们印象中讲着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园林之都,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古城,因此如何从设计语言上勾勒江南风格并从理论上来总结出新江南的视觉与文化内涵,却似乎并不容易。莫军华曾担任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主席,过去长期通过举办“苏州印象”海报邀请展,邀请全国设计同行探索江南文化设计思想。此书正是他自己二十多年来关于这个课题方向的作品与理论之集大成者,该书既有厚度又有深度,如果按照如今的学术“八股”格式重新整理,倒不失为即将到来的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种参考思路与范式。

首先,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培养目标不同。设计专业型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形式一定是作品加理论,这个在形式上很容易理解,但具体如何体现内涵,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从现阶段设计MFA培养的几年实践经验来看,并不完全尽如人意,专硕由于时间相对仓促,不少毕业设计作品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另外设计选题的学术、研究性不足,没有与社会或商业设计项目拉开适当距离。关于艺术创作是否具有的学术性,素来是个争议较大的话题,学者曹意强认为艺术创作就是学术,是因为体现在“艺术的智性力量”。以宋学勤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则认“不能简单把为艺术创作当成学术”。笔者认为艺术(设计)创作是否学术不应简单的由创作行为本身来进行简单判断,而应该通过创作者意图以及该件(系列)作品所承担的学术角色来判断。包括艺术设计在内的很多具体艺术理论研究,如果失去实践作为支撑,其理论往往也容易陷入空泛的形而上学。所以,无论是在长期创作过程中逐渐归纳总结出的理论,还是先有理论构思后再通过创作去不断验证,这样的创作,应当属于学术型的创作,大致类似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

《勾吴》无疑属于前者,该书主要基于作者在长期创作过程中,积累的对江南吴地独特设计韵味与文化蕴涵的研究探索。譬如江南吴文化与水的关系,本书通过大量设计作品对此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吴地包容重礼的“水文化”性格,使作者对江南水文化的理解从具象逐渐走向意象,从表层走进深层。在军华兄的许多海报、标志、书籍装帧设计之中,水墨是他常用的设计手法和元素,这里的水墨,既有中国的传统水墨意蕴,更有吴地水乡特有的“景”“舟”“烟”“雨”不同形态的水韵融合,成为江南水乡独特的“雅韵”。江南水乡又是和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即使是商业设计,作者也主动探索吴地水文化与设计思想的联姻,比如主动送给甲方庄基村一个标志,该标志外形是商周时期的石钺,抽象的线条象征着阡陌相通,也似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尽美之径。在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南门路站艺术墙设计上,莫军华将苏州水乡与园林的“有无相生”“动静相养”“曲直有度”关系表现得十分精彩,体现出了与上海的海派水文化的明显差异性。或许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把苏州吴文化视觉作为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但这种逐步聚焦的研究具有无意识的自律性,尤其通过长达二十年从平面海报到展示空间、从企业形象到产品包装、从自由创作到商业委托,作者对江南吴文化的蕴涵理解从“吴地钩沉”“江南风物”“诗化天堂”“雅韵之思”“吴中之境”“吴地印象”“书香门第”“斯文之物”“三言两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归纳。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创作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从创作到理论总结既是一种设计学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设计理论自律发生与他律影响相互关系的必然结果。

后者则以上海音乐学院的赵维平教授为例,赵教授通过多年研究考证还原了唐代的部分乐谱和乐器,但文字是无声而音乐是有声的,以往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多为无声的文字音乐史研究。为了用有声的音乐来验证无声的研究,赵教授联合上音多媒体专业代晓蓉教授、上戏舞蹈专业举办了一场实验性的《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重现出大唐盛世之乐,将四弦曲颈琵琶、箜篌、五弦直颈琵琶、阮咸、筚篥、尺八、十九簧笙、十三弦筝,这些现代早已失传很久的唐代乐器都进行了真实还原,并将之进行音乐演奏。

可见,无论是从艺术创作到论文总结,还是从论文构设到艺术创作,皆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两者并非无法融合,实践与理论也并不矛盾,专硕、专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从事于理论的专门研究型人才,也不是要培养专业技艺超一流的艺术家,而是真正能够“学”与“术”并重,把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设计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对象如何选拔问题。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学术型博士招生都由过去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转变为了“申请考核制”。后者无疑对考生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积累更加侧重,也使申请者对本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的重要性远超突击应付考试。即将到来的艺术专博想必也将基本延续这一“申请考核制”,但专业学位博士与科学学位博士的申请考核也不应采取完全相同标准,从某个角度来说,专业学位博士要求其实比科学学位博士更难更复杂。

莫军华目前正在著名哲学家孙周兴教授门下攻读艺术哲学博士,哲学是一门抽象的人文学科,与具体艺术经验侧重于形象思维不同,艺术哲学主要是对艺术现象、本质从概念到理论的抽象思辨。应该说军华兄这几年通过寒窗苦读和孙教授的悉心指导,哲学造诣已大有精进,不过我们在私下交流中也仍然能够感觉出他对哲学的困惑,就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哲学能够指导人类的前行方向,但就某一个具体的艺术实践来说,却又往往束手无策,这是抽象概念与具体艺术实践无法打通的难题。所以我和军华戏语,如果早有了艺术型专业博士,他在《勾吴》书稿基础上再加以完善,一定是设计专博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毕竟任何有价值的探索都是对专博毕业论文培养的有益积累。而且他读的这些哲学书也绝非白读,可以使抽象理论用以对实践创作的深入思考,正如该书“力图模糊专业边界,超越形式本体论的局限,打破形式与符号的二元对立,以图式话语研究替代传统艺术形式和符号意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用视觉叙事和图形语言设计的手段重塑吴地文化,探寻在文化多样性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之路”。莫军华长期对汉字在视觉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实验探索,并在本书归纳出“字象”“字图”“字空”“字意”的字境设计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勾吴》又体现了一种作者通过二十年的设计实践加上近些年沉浸于哲学思辨再进行糅合的学术特点。

以《勾吴》来看,一个合格的艺术专业博士,和艺术专硕培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MFA现阶段仍然采取全国统考,虽然也有复试环节,但遴选方式其实还是偏重于应试选拔。而艺术专业博士则不同,学位候选人必须在该艺术领域有丰富乃至长期的创作经验,但光有经验也不够,同时申请者所在设计学科的实践领域也至少有一定的理论自觉、理论思考和理论沉淀,艺术专业博士,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精英型人才,能够为国家设计学科解决某方面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理论创新,所以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的理论或创作偏才。

总体来看,《勾吴》全书聚焦鲜明,以探索吴地江南文化为设计与理论研究视角,不失为即将到来的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与范式。但全书也存在着风格上“西哲与中哲”“传统与现代”“中华与江南”“理论与实践”,内容上学理、议论、民俗、创作、心得、交往、抒情、叙事等多重杂糅之特点,与传统的学位论文相比略显不够系统,不过如果过于追求学理上的系统化,该书或许也就少了许多“夹叙夹议”“形散而神不散”的趣味性,当然,军华兄毕竟在当初也从未想过将其当作正式的学位论文形式来写作,该书就探索江南吴文化设计思想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本好书,在于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勾吴》正是给予了我这样覃思。

猜你喜欢

专业型学术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神秘的混沌理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学术动态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