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策划《民族传统造物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2-04-19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京师范大学黔南造物

专题序言

民族造物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其历史演变、族群源流、迁徙变迁、文化融合、信仰观念等多种客观因素相关。对不同时空中的造物所呈现出的不同变化、不同形制以及在观念层面体现出的各异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内外果因的分析,对于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拓展民族优秀造物艺术的传播路径,助力新时代的设计创新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在多元一体民族观视域下推进民族造物艺术的有续传承与发展,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证依据。

本期专题所推出的三篇研究成果,分别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何佳副教授的《基于“西兰卡普”艺术特征的非遗手作开发途径探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马丽副教授的《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樊天波的《内蒙古区域马镫形制流变刍议》。

何佳的《基于“西兰卡普”艺术特征的非遗手作开发途径探析》一文,以土家族传统织锦手工艺代表“西兰卡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提出以手作为切入点,从实践与体验的角度助力“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的设想,即以艺术体验课程及文创手作产品的形式,推动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拓展公众参与度,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及公共文化事业,既可实现非遗保护由政策性传承向自觉传播和传承的转变,还可进一步响应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

马丽的《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一文,认为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即是其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也是解读该制作群体文化符码的“钥匙”。文中通过对于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形态特征的探究,深挖其在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制作群体的原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文化交融等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形态,认为该基因不仅具有“显性基因”的物质表现形式,还具有“隐性基因”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黔南少数民族对于自然风物物尽其用的生存智慧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结果。

樊天波的《内蒙古区域马镫形制流变刍议》一文,对马镫形制在实用中所发挥出的功能进行了细致剖析,并以内蒙古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检索,梳理了该区域马镫造型演进的流变规律,在探赜影响内蒙古区域马镫造型流变原因的同时,还探讨了内蒙古区域游牧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中寻常物的文化内涵。

本专题旨在对民族传统造物艺术的本质和当代传播途径作深入探讨,为各民族优秀传统造物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本期的三篇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研究对象的当代保护与传承创新路径提出了有一定学术见地的思考,不仅有助于破解少数民族造物艺术研究中“有史无证”的现象,也为民族造物艺术的保护、传播和创新、转化拓宽思路,有益地探索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造物艺术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专题主编简介

张犇

张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会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五期“333 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领军人才”,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文化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调研组”委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3 项(2013、2017、2021),省部级项目4 项,厅级、校级项目若干;已出版专著4 部,合著1 部,主编教材1 部,合编教材1 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设计分卷设计史论分支编写组成员,参编《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江苏卷》,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中国民协“两大工程先进工作者”(2019),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第十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6)、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艺术与文化学专场二等奖(2014),厅级、校级奖项和称号多次。

张犇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造物艺术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近年来,对于民族造物艺术研究的范式构建成为张犇教授的重点研究目标,并已形成一定成果。此外,张犇教授还以艺术基金为平台,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对于相关民族工艺美术进行了针对性研培,为民族工艺美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南京师范大学黔南造物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Will versus shall: two magic modal verbs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