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的影响

2022-04-19吕淼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初产妇

吕淼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新乡 453003)

分娩是一种应激事件,对产妇生理、心理均造成极大影响,尤其初产妇缺乏生产经验、分娩知识匮乏,生产时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影响分娩顺利进行,增加难产风险[1],因此需助产士予以有效干预。以家庭为中心(Family centered care,FCC)护理模式是家庭与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共同提升患者护理效果的一种支持性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尊重、力量、支持等护理理念,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2]。本研究将FCC模式与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联合应用于本院收治的初产妇中,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115例,按照产妇意愿及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年龄23~37岁,平均(30.28±3.2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34±0.71)周,文化水平:初中7例、高中13例、大专24例、本科及以上13例;观察组58例,年龄23~36岁,平均(29.81±3.0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3±1.03)周,文化水平:初中8例、高中12例、大专25例、本科及以上1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均为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2)病历资料完整;(3)无精神障碍性疾病;(4)可正常沟通交流;(5)无妊娠期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

1.2.2 排除标准

(1)40岁以上产妇;(2)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患有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4)胎儿存在先天性疾病;(5)无法母乳喂养。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产房护理,产妇进入产房后,助产士为产妇讲解分娩流程及产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叮嘱产妇按照指导配合分娩工作,分娩过程中引导产妇有效呼吸,采取正确用力方法,以激励性语言鼓励产妇加速生产。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1)建立FCC干预组,由生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士组成,干预前均统一接受FCC模式的理论及应用方法培训,能熟练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各种紧急情况。经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体化干预方案。(2)产前教育。针对进入产房中的陪产家属进行分娩相关知识培训,详细告知家属分娩流程、产妇情绪变化、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属需做哪些工作等,同时助产士对家属的紧张情绪进行安抚,避免过度紧张影响产妇情绪。教导家属陪产时应给予产妇鼓励性语言及肢体互动支持,如握手、抚摸脸颊等,为产妇传递力量和关爱。分娩前将产房布置的充满家庭气息,摆放适当绿色植物,床头放置家庭合照、家庭常用生活用品等,播放舒缓轻音乐,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生产环境。(3)产房干预。产妇进入产房后,安排家属进行全程陪伴,引导家属与产妇进行轻松交谈,转移产妇对生产疼痛的注意力,在产妇体力消耗过大时选择合理的食物、水分为产妇补充能量。疼痛剧烈时家属可握紧产妇的手,给予其鼓励性语言,配合助产士引导产妇进行拉玛泽呼吸法、配合宫缩用力等,待胎儿分娩出来,家属采用鼓励性语言表扬产妇的勇敢和努力,肯定产妇的辛苦付出。待新生儿检查结束,给予家属、产妇、新生儿5min相处时间,感受温馨时刻。将新生儿放置产妇胸口,进行肌肤亲密接触,引导产妇感受母亲的力量,恭喜产妇成为新手妈妈,激发其母爱。随后将新生儿安置在新生儿观察区,产妇在产房观察30min,无异常情况后,在家属的陪伴下从产房转移至普通病房。

1.4 观察指标

1.4.1 分娩方式

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率。

1.4.2 母亲角色适应性

干预前后采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3]评价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80分,64~80分为适应良好,48~63分为适应中等,16~47分为适应差。

1.4.3 产程时间

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

1.4.4 分娩应对能力

干预前后采用分娩应对量表(Childbirth Coping Behavior Scale,CCB)[4]评估两组产妇分娩应对能力,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16~64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分娩控制感和应对能力越强。

1.4.5 自我效能感

以自我效能感评分(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5]评价两组产妇自我效能感,包含10个问题,每个问题赋分1~4分,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n(%)]

2.2 产程时间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2.3 母亲角色适应性、分娩应对能力

干预前,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CC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CCB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CC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性、分娩应对能力比较分)

2.4 自我效能感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紧张、焦虑是初产妇分娩时的正常心理应激反应,可引起其机体内环境紊乱,增加疼痛,促使宫缩乏力,从而导致产程延长、产妇自我效能感下降[6]。

FCC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家庭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并引导家属、患者、医护人员三者沟通合作,促使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一方面能提升家属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能提升护理效果[7-8]。该模式目前在我国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常见,朱萍萍[9]以FCC护理模式干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结果患儿肺功能有效改善,康复速度加快,家属也获得了较高满意度。本文在FCC模式基础上为初产妇实施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产前对家属实施分娩及陪产相关知识教育,便于家属为产妇提供有效协助。分娩时产妇有家属陪伴,可满足产妇个性化生理及心理需求,协助其不断调整心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促使产妇有效应对宫缩疼痛,调整机体内部环境,获得满意分娩结局[10]。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对产妇的分娩结局有积极影响。家属是产妇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分娩时有家属从旁给予鼓励和支持,产妇分娩信心可大幅提升,为顺利分娩提供了心理基础,产妇分娩时的效能感逐渐增强,产程加快,分娩效率有效提高。本文结果指出,干预后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各个产程时间均显著改善,与上述分析结果一致。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产妇分娩应对能力提升,母亲角色适应性提高。分析认为,产妇在家属的心理支持及助产士的分娩指导下,产时自控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增加,使产妇主动参与到产程管理中,为顺利分娩提供了有利保障[11]。此外,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给予产妇家庭温馨相处时间,给予产妇和新生儿亲密接触机会,能激发产妇潜在的母性本能,促使其接受成为母亲的真实感,便于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照护。

综上,FCC模式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可帮助初产妇改善分娩结局,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分娩应对能力,还能增强其母亲角色适应性,加快分娩速度。

猜你喜欢

产房助产士初产妇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